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曾都開展高產攻關科研實驗


“噴水稍微高一點,撒土低一點,不要有揚塵……”4月21日,在曾都區曾都經濟開發區新春村十組的農田裡,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稻栽培專家、袁隆平院士特聘研究員聞蔚宏和高級技術員張鵬,二人正在忙著一邊教農戶下種,一邊在本子上記錄各種數據。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曾都開展高產攻關科研實驗

穀雨過後,曾都區中稻育秧迎來繁忙時節。今年,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級雜交水稻1200公斤每667平米超高產攻關試驗項目,由中植集團中植同惠生物工程(湖北)有限公司承擔技術服務、物資準備、聯絡協調等工作,與隨州市、區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共同負責實施。

去年開始計劃該項目,前期進行土地流轉,中植同惠生物運用餐廚垃圾、淤泥、汙泥做成有機質,對土壤進行改良。今年引進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湘兩優900”,計劃在新春村種植44畝高產攻關試驗示範,以推動實現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目標畝產12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曾都開展高產攻關科研實驗

該項目育秧過程非常講究,對水、肥、土、種要求很高。一大早,在聞蔚宏和張鵬的指導下,20餘名農戶在育秧現場忙碌著,撒種、撒有機物、噴水、蓋種、蓋膜保溫……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技術方案實施精細化管理。

為何選中新春村為實驗點?中植同惠生物工程(湖北)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究土壤、微生物肥料。該公司董事長助理週中華介紹,新春村的水田為“豬油型”土壤,比較適合水稻種植,氣候、水源較為合適,交通也便利。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曾都開展高產攻關科研實驗

據瞭解,此次育秧面積共2.2畝,採用旱育秧方式進行,成活後秧苗可供44畝示範基地插秧,計劃將於5月10日以後開始大田人工移栽,9月25日左右收割水稻。

從今年4月15日,聞蔚宏和張鵬二人來到隨州,吃住都在新春村。一直到水稻收割完畢,二人都將在隨州工作,每天到田間觀察記錄秧苗、水稻生產情況,記錄氣象條件等,指導農戶開展田間管理,如遇到溫度過高、缺水等情況,將開展人工降溫、人工灌溉等工作。

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曾都開展高產攻關科研實驗

“目前,曾都的水稻多為一年一季,畝產一般為600-700公斤,我們將不斷努力,將每個環節做好,爭取達到袁隆平院士的目標,圓滿完成示範工作,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聞蔚宏介紹,待達到目標畝產後,將大量推廣種植。

隨州日報特約記者張立 通訊員曉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