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獲取視頻信息失敗

在36歲公交車司機黃鑫的眼中,即便目無表情的乘客,眼神裡也會表露出各種各樣的情感。

開公交車5年,他把自己的這份觀察入微,運用到自己的雕刻創作中,南瓜、蘿蔔、葫蘆、木頭都是他的材料,雕刻葫蘆、玫瑰花、菊花、龍、獅子……

在剛剛舉辦的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北部公交職工作品展上,黃鑫雕刻的一條通體金黃色的龍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目光,很多人甚至發朋友圈稱:“公交車司機中的‘雕刻大師’,雕刻得好棒啊!”

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龍可以“站”起來

昨日(21日),記者找到黃鑫,他用自己堅持興趣愛好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只要有愛好,什麼樣的環境都能把興趣愛好堅持下去。

20歲學廚師

第一次雕花就讓他沉醉了

黃鑫20歲就跟著一位師傅學廚師,學廚後不久,他涉足到了雕刻。

“酒樓承辦宴席需要擺盤,擺盤最好的裝飾就是雕花。”第一次看到現實中的雕花,讓這個當時才20歲的內向小夥子一下子綻放開來:蘿蔔也能雕出這麼好看的花兒嗎?

師傅見他感興趣,放下手中的白蘿蔔,找來一個心裡美蘿蔔,這種心是紫紅色的蘿蔔在師傅的手底下變化得更快了,蘿蔔經過刀的雕琢,呈現出來的是紅色的玫瑰,擺在一盤蛋黃肉蟹旁,整個菜的氣色提升了不少。

“我當時決定,我也要學。” 不過,學手藝的過程就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見黃鑫喜歡,師傅塞給他一個蘿蔔:“喏,你用這把雕刻刀先試著雕刻一下。”

雕刻刀到了自己的手裡就不那麼聽使喚,黃鑫還記得,他左手拿著蘿蔔,右手拿著刀,還沒想好怎麼雕刻呢,就看著自己手裡的白蘿蔔開始逐漸地變得透明起來,“喲,你這個蘿蔔算是廢了,你手裡的溫度高了,讓它已經軟了,軟了也就不能用了。”

習得廚師雕刻手藝後

他選擇辭職去學習攝影

因為喜歡,黃鑫在不斷地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難。

第一關就是比例。黃鑫還記得,最早雕刻花的時候,經常一個花瓣大一個花瓣小,一個花瓣厚一個花瓣薄,遇到雕刻動物時,動物的腦袋很大身子卻很小,雕刻完了全身,連尾巴都沒地方雕了。

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黃鑫用蘿蔔雕刻的菊花

“儘管遇到很多困難,但我覺得這些困難反而是我前行的一種動力。”那段時間回到家,黃鑫就去鑽廚房,在廚房裡找媽媽買的各種可以雕刻的蔬菜:蘿蔔、南瓜、胡蘿蔔……

“後來我媽看到我鑽廚房就跑進來制止我,生怕我把菜弄毀了,浪費了錢。”就在這樣無數次的失敗下,黃鑫逐漸成長為一個年輕的優秀廚師,在北碚當地的年輕學徒中成為一顆新星,一些簡單的雕刻技術,師傅都把任務派給他,讓他自己把控全場。

2008年,24歲的黃鑫做了一個決定,辭去廚師工作,去學攝影。

為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他把構圖的思維用在雕刻上

一份事業開始有所成就時,正是一個人事業最好的上升期,黃鑫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雕刻雖然看起來還能看得過去,但缺乏靈魂和思想。“用蘿蔔雕刻的獅子始終沒有靈魂,要在一個餐盤中站立起來,還需要藉助牙籤才行。本身就是沒有靈魂的雕刻物,如果死板了,就更缺少生氣了。”

2008年,他決定,全職去學習攝影。

攝影對黃鑫最大的改變是練就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攝影的時候,老師讓我們明白構圖,同樣的物體擺放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角度時,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明白了構圖的意義後,他開始回過頭來思考自己喜歡的雕刻,“我也應該把我的雕刻多思考一下構圖,讓他們變得不一樣。”

同樣一個蘿蔔,這下子在他的手裡不止能刻出一隻獅子,還能在獅子的四肢旁,雕刻出可以固定獅子站立的草坪來,“電視上,獅子是在草原上奔跑的,這片草原,就是他奔騰的地方。”

自那以後,他家的南瓜也成為最好的雕刻物,在深褐色的南瓜表皮雕刻各種各樣的花色,“在網上看到一些古畫很有趣,我就順手雕刻在上面,發個朋友圈,沒想到喜歡的人還不少。”

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黃鑫很享受一天開車一天創作雕刻的生活

當上專職公交車司機

他將大把的時間拿來實現自己的興趣

2015年,31歲的黃鑫決定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來支撐自己的愛好續航,“當廚師其實更多的時間不是在創作,而是在練手藝,我不想天天練手藝。”

期待於穩定的他這一年去學開公交車,之後成為了北部公交的一名公交車司機。

熱情服務是公交公司的工作要求。與人打交道多了,黃鑫的性格也從過去內向變得開朗起來,他開始主動和乘客交流,主動和乘客聊天,甚至乘客的一顰一笑,都能給他的內心帶來不小的變化。

他所駕駛的577路公交,從蔡家到燈塔,這條線,集中了很多老北碚人,他們的臉上呈現出來對這些年生活變化的喜悅,“有時候我在南瓜上作畫,畫人物圖時,這些喜悅,都會不自覺地加入到我的創作中去。”

開公交車,可以上一休一,這樣的輪班制更加豐盈了黃鑫創作的時間,他發現,越來越多的東西都能成為雕刻最好的材料,比如:泡沫、文玩葫蘆。

在網上淘來幾個文玩葫蘆,他先把玩半天,然後開始刻花。起初,黃鑫並不清楚,要在葫蘆上作畫,用刀是不行的,直到刻壞了一兩個葫蘆後他才知道,在葫蘆上刻畫需要用專業的工具烙鐵。

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荷花是用烙鐵烙上去的

多次試驗最終自學成功

他稱興趣與工作實際上已經互通

在黃鑫的家裡,一個葫蘆,一把電烙鐵開始在他的手裡成為一種神奇的變化。

葫蘆的表面畫出荷花的樣子,然後,他埋著頭一手拿著葫蘆,一手拿著電烙鐵認真地烙起畫來。如今,他對電烙鐵溫度和力度的掌握已經非常熟練,”要是溫度高了,該淺的地方深了,作品就報廢了。

只見,一手拿著電烙鐵,一手拿著葫蘆,把葫蘆用膝蓋抵住,黃鑫說:“葫蘆表面光滑,而電烙鐵也不像毛筆,如果不拿緊,很難在上面進行精確的操作,一不小心就可能燙傷,還可能毀了葫蘆。”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他手上的葫蘆上就出現了栩栩如生的荷葉、蓮蓬和精美的荷花。

透過葫蘆觀看,畫面上的荷葉紋路清晰,蓮蓬杆上的小刺顆顆分明,就連層層疊疊的荷葉,也顯得條例分明,毫無雜亂違和感。

泡沫雕金龍、葫蘆烙荷花 重慶公交車司機也是“雕刻大師”

▲工作中的他也認為,細節很重要

興趣上的精益求精,也促成了他對工作的精益求精,“車上的錶板臺、車門、輪胎、椅子,我都要擦拭得乾乾淨淨,乘客坐了才感覺舒服。他們對我的一個微笑,我會回報他們一個安全、平穩的旅途。”

而習慣了對乘客的察言觀色,讓他創作也變得細緻入微。前不久,公司舉辦職工作品展,黃鑫花費兩天的時間雕刻了一條通體金黃的龍,龍頭、龍鬚、龍爪、龍鱗、龍舌、龍眼睛……每個部分都栩栩如生,塗上丙烯後,龍變得活靈活現。為了固定這條龍,龍的另一側則雕刻了“GJ”的字母,這是重慶公交的LOGO,意味著公交發展,通過龍身和這個點的固定,即便沒有藉助外力,這條龍也能活生生地立在大家眼前。

很多膜拜他這份手藝的人告訴他,“要不,你去開個直播賬號教教大家怎麼雕刻,說不定還能賺點外水。”

對於大家的建議,黃鑫婉言謝絕了,“我水平不夠,教不了別人。”實際上,這是他謙虛的表達,黃鑫說,無論雕刻還是開公交車,都是需要沉下心來乾的事情,“直播我曉得要和別個互動,都互動了,我哪裡還能沉下心來堅持自己的喜好呢?對吧。”

下一步,黃鑫準備再雕刻一些與抗疫相關的作品,“作品是對生活最好的記錄,我覺得我有必要多多嘗試”。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圖 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