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當你在讀《桃花源記》時,對田園阡陌,雞犬相聞的腦中構想是哪裡?

#婺源#

來了婺源,一天時間走過篁嶺,曉起,江嶺。晚上我們選擇夜宿慶源,見識下前人號稱"車馬絕喧闐憶前人三徑怡情託跡不殊陶靖節、雞犬聲相聞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猶似武陵源"的桃園深處才行!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交通

下午六點,在人山人海的江嶺下山路上,排著冗長的隊登上了駛向停車場的擺渡車,再次慶幸我選擇了包車,即便錯開了清明小長假,還是婺源雙嶺還是教會我不要輕視它們的魅力。對,上次慶幸是在篁嶺。

江嶺停車場驅車到達慶源大概20多分鐘車程。翻過一個山頭。我透過車窗,觀察到一處很美的景點。心裡默默記下,準備明日出村再來觀賞。因為今日天色將暗,兩個人加上開車師傅都沒吃飯,不好再耽擱。

不驅車的話!每天上午9:00左右有一趟中巴車從縣城的北站發車,途經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高山平湖、慶源路口、段莘鄉、終點是官坑,約11:30從官坑返回。

門票

無門票,村部收20元/人衛生費(兒童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但不知我要是晚上12點到,會不會有人收衛生費呢?


聽聞古村歷史

在公元674年唐朝開元年間,古村始祖小八公來到此地,發現這裡群山環繞,峽谷幽深,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谷中地勢平坦,活水泉湧,實屬避亂隱居的絕佳之地,遂結廬建村於此。

慶源古村因溪畔兀立一塊巨大青石,似補天遺石而原稱“女媧村”,古村四面環山,峰巒聳翠,自古以來戎馬絕跡,戰亂不染。後人喜慶始祖保佑,擇此桃源勝地,又改村名為慶源,亦稱小桃源或小源。

明朝中期,慶源村男丁不旺,於是請了一位風水相師測算,得出結果為慶源地勢群山環繞,峽谷幽深,前後阻斷,陰氣彙集所致。率眾在村莊左右兩側最高峰上建起了土堆尖和石堆尖,“山頭樹祖記,村有陽剛氣”。現石尖已倒,土堆尖,石堆尖高有二丈,成為一道人為的歷史遺蹟。

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的一支部隊,前鋒進入慶源村頭隘口,看民俗建築到這裡山閉澗斷,疑為山谷盡頭,於是折回梧村,下嶺經段莘方向而去。當真是避亂隱居絕佳之地,

時至今日,慶源村於已經是一個有13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現今有四個自然村,總人口1743人。有水田1852畝、茶地843畝、山坡緩地面積4800畝。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見聞古村名跡

進村之後找到客棧,歸置好行李,趁著天還沒黑,便乘興遊覽起來。

慶源村口“別有天”古亭內現仍留有古人絕句“空山隱臥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

原亭大門口兩側有聯為“車馬絕喧闐憶前人三徑怡情託跡不殊陶靖節、雞犬聲相聞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猶似武陵源”。橫聯為“桃源深處”。前頭說慶源是小桃源,就源於此。亭壁題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古詩。面對慶源地理形勢,竟是如此貼切神合。

慶源古村地貌尤為特殊,狹長的山谷兩側,海拔600米以上的二條山脈對面相峙,東側山脈稱“觀音合掌”,五個山巒似合掌後的指尖,主峰腳下突起一座圓形小山,稱其為“明鏡山”。西側山脈稱“天邊來龍”,蜿曲舒展如躍,雲開霧散日與“明鏡山”相呼應 。山嶺相守在谷外,一座五龍山,翻過便是安徽黃山市休寧縣,一條馬金嶺,越過即是浙江開化。

一條寬約10米的小溪穿村而過,把慶源古村一分為東、西兩岸。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前文曉起篇中我就說過,古徽州先民選址極其講究風水,慶源也是如此,在慶源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鴻儒名流、鉅商富賈,明清期間最為鼎盛,如

明代翰林大學士詹養純、武將詹天表,清進士詹軫光,其他如撫臺、知府、知縣等有數十人之多,均有譜可究。村中至今還保存著“大史第”、“大夫第”、“資政第”等達顯貴人的舊居,昔日官邸、尋常巷陌,雖幾易其主,但古韻猶在。大多數古建都有後人守護,我站在大夫第門口觀察時,有人主動上前招呼,詢問我是否需要進屋觀賞。

沿著小河,從村頭走到村尾,河邊的花草樹木,青石小道,潺潺流水,古意盎然,讓人如痴如醉!時間不長,便走到了村尾,村尾的雙層石拱橋極具特色,橋上建有二層樓,高十六米,廊橋四門進出,牆窗砌日月之形,原正門二側有聯“描來新月半弓,封成石磴,添得閒雲一片,鎖住花村”。橋牆上有“半空浮壁,翠映銀屏,空谷傳聲,祥雲出岫”等匾題,並有普陀寺高僧雲遊此地時題詩“翠園深處淡煙籠,古木森森一徑通,流水小橋花細落,行人笑指武陵中”。廊橋古樸而獨特的造型,堪稱江南一絕,給人一份沉甸甸的歷史文化厚重感。

但卻廊橋內被放置了許多木材,影響觀賞和安全。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計劃之外

晚上,我們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客棧,吃過晚飯很快入睡。大約凌晨四點,風雷陣陣,雨打芭蕉,稀里嘩啦。將人輕輕喚醒,但氣溫微涼,聽著雨聲,整個人在被窩裡又極為舒服。

天亮後吃過早餐,走出客棧,這時雨已經漸漸停息,深深吸氣,感覺能把清冽的雨汽吸到肺裡,由內向外,身體被一種徹涼清透的感覺浸潤,感覺極佳。

走在街道上,慶源村有年頭的村舍白牆上被雨水浸潤的黑色紋路像是有了脈動,在這個溼潤的早晨活了過來,向我們表示歡迎,向我們無聲的訴說著歷史,

計劃之外的一場雨,讓我看見了慶源的風雨歷史在紋路間傳遞流動,煥發新生!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收穫和遺憾

小時候我們學了那麼多的古詩古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個崇古的夢,現實生活又是鋼鐵般的冰冷,旅行,讓我們去往不一樣的世界,讓受現實世界的壓力下的靈魂得以慰藉,身心收穫勇氣。還有那場意外的雨。

遺憾的是受制於光線和設備,不能很好的記錄這個遠離世俗塵埃的世外桃源,但幸好,我還有記憶和文字!

昨天來慶源的路上,我注意到一處山腰上的遠景,今天特地要求師傅稍作停留十分鐘,讓我們觀賞拍照,上午的感覺和昨日黃昏又有不同,高山平湖,心曠神怡,出發!下一站江灣!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這裡沒有病毒,紀念那晚,夜宿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