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點名”互聯網醫療“數字健康新基建”前景可期

新冠疫情期間催熱的互聯網醫療,28日再被國務院“點名”。當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適應群眾數字消費新需求,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應用。

依託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以行業龍頭阿里健康為例,其在1月下旬迅速推出的針對湖北地區的線上義診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武漢“封城”後當地醫療資源緊張、患者就醫難的問題,該項服務後期推向包括北京在內的其他地區,並在全球疫情蔓延時迅速推廣至全球,其所代表的互聯網醫療技術在國際舞臺的初露鋒芒,讓人印象深刻。

不同於社會上對於“遠程醫療”等同於“拉根網線,遠程看病”的認知,遠程醫療不僅鏈接了醫生與患者,也為醫生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就在28日,由馬雲推動的非洲醫護培訓計劃第6個專場培訓在“雲端“召開,來自非洲22個國家的超1600名醫生在線交流。該項交流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將中國一線抗疫醫生的經驗遠程共享給全球,也被認為是疫情期間遠程醫療的經典實戰案例。

相較於傳統診療,遠程醫療的優勢在於依託互聯網技術,迅速實現醫療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均衡有效配置。這一優勢在新冠疫情期間已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而在日常情況下,鑑於中國國內尚存在較為明顯的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配置現狀,遠程醫療更是大有可為。

由此便不難理解,自2月份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出臺政策,鼓勵開展互聯網醫療的實踐,以應對疫情中慢病患者不方便線下就醫等難題,而包括阿里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亦不負眾望,依託互聯網技術積極參與抗疫,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這也是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遠程醫療的重要背景。

事實上,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互聯網對於醫療行業改變遠不止於此。長遠來看,這些技術與醫療的結合,其影響將不亞於5G技術對於未來社會的影響。上述技術的有機結合,有望大大提升診斷、手術、零售、慢病管理、公共健康管理等各方面的效率,由此迅速為多個場景的醫療健康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在不斷更新社會認知的同時,一個名為“數字健康新基建”的新事物隱然成形。

有理由相信,經此一疫,在政策與社會需求的雙重“刺激”下,以遠程醫療為代表的“數字健康新基建”勢必加速,並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一大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