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蘇洵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話”是門藝術,更是門學問。


“會說話”的人往往事半功倍,卻也最易招致災禍。


而懂“有話不說”的人則是無往而不利。


說與不說間,充滿著人生的智慧。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說出來,不如看明白


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


言語得當,是明理和智慧;而沉默,也是明理和智慧。


許多時候,說出來不如看明白。看破不說破是智慧,更是善良。


從前有個口吃的人,他在街上找人問路。


被問的人卻始終不回答他,這個口吃就很生氣,隨後大罵這個人來,可這人依舊一言不發。


在這個口吃離開後,路人都問他,剛才為什麼不給人指路。


這人搖搖頭開口說:“我也是口吃,我若回答,那人定以為我在戲弄他。”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有些事,我們若言明,不僅無益,還會招致災禍。


鄭板橋在知天命之年曾有言“難得糊塗”。


所謂糊塗,只是表面裝作糊塗、內心清明,此乃大智也。


看得明,理得清,不言語,這樣才能從瑣事的糾紛中脫身。


審時度勢,成就自己,智者也。


說出來,不如藏起來


三國時李康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鋒芒畢露的人,總是被針對的那個。不懂收斂只會招致災禍。


三國時,曹操帳下有謀士叫楊修,他聰慧過人,機智靈敏。


曹操曾命人修建後花園。完工後,曹操在花園遊玩,臨走時只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


工人們都不解其中之意,便去請教楊修。楊修聽後言道,“門內添活,乃闊也,丞相嫌園門太寬大了。”


眾人聽後恍然大悟,於是重建園門。曹操再去時大喜厚賞眾人。
在曹操與劉備打仗時,被困於斜谷內,進退兩難。


夜裡,夏侯惇向曹操問夜間訓令時。曹操隨口道“雞肋!雞肋!”


楊修聽後令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曹操大驚,就問楊修為何讓人收拾行李。楊修答曰:“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曹操聽後大怒,呵斥楊修假傳軍令,楊修也因此被殺。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不懂收斂的楊修,一味表現自己,卻觸了曹操大忌,因此喪命。


做人做事要表現,更要隱藏。


水滿溢,月滿虧,言多失。


鋒芒畢露,或有一時風光,但卻引人猜忌,徒添禍端;


藏鋒守拙,方能專注於心,不受俗事幹擾,成就大事。


真正的智慧,不求聲名在外,但求知進守退,會顯更會隱。


說出來,不如先做到


巧言漫天,不如篤行一件。


言多卻無行動的人,往往會惹禍上身。


戰國時,趙國有位名喚趙括的將軍。他自小熟讀兵書,張口便是軍事,別人都辯不過他。


趙括的父親趙奢是久經沙場的大將,趙奢認為他只是紙上談兵而已,且告誡國君千萬不能命他率軍。


不久,秦趙大戰,趙國老將廉頗使秦軍寸步不進。


秦國便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中計,派趙括代廉頗率兵。趙括死搬兵書,使四十多萬趙軍被殺,自己也身死前線。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學會了“有話不說”


商不自誇利自來,人不自誇業乃興。


若只空談,言辭再美,也終是空。


成敗與否,終須做了才知道。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百說不如一做。


有些事,聽再多,也不如親眼一見;有些話,說再多,也不如做一下。


說話是修行,止語是智慧


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大智之人不是一言不發,更不是胡言亂語。


一個會說話的聰明人,定會“知其進,守其退”,在該說時一吐為快,在該沉默時一言不發。


看明白,不說破,顧全別人顏面,不讓人尷尬,是禮貌,更是善良;


藏起來,不亂說,不給人留話柄,對己負責,更是對家負責;


做的到,不自誇,給自己留退路,也給別人留退路,是仗義,更是自知。


與君共勉。

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