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新唐書》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我曾經問過不少人,他們的回答各異。

有人說:“為什麼我如此不幸,這些事情為什麼單單發生在我身上?”

有人說:“人的所有不滿,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一定是我不夠強大,因此我要變得更強。”

有人說:“這種事情,肯定有人遇到過,我想他們都能克服,我肯定也是可以克服的。”

上面的三種人,是否有你在裡面?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當我悲傷時,我在思考些什麼呢?

我想到了在太平洋洄游的大馬哈魚,我想到了在東非大草原遷徙的象群,我想到了在南極洲零下幾十度氣溫下孵卵的帝企鵝,我想到了在北冰洋跨越冰山覓食的北極熊,我想到了在喜馬拉雅雪山峭壁上追逐羚羊的雪豹。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它們單單只是為了生存和繁衍,就已經拼儘自己的全力了,我的一些煩惱又算得了什麼呢?

由此我便想到佛家的一句話:“眾生皆苦”

是啊,誰活著是輕而易舉的呢?誰又沒有苦惱呢?

撒哈拉沙漠的仙人掌要把根紮在40米的地底,才能等來一年幾十毫升的降雨,不至於枯萎衰敗。

北極圈的植物要在夏天充分利用陽光,才能在極夜之時等來太陽直射北迴歸線的極晝時光。

天山上的雪蓮要抗擊高寒缺氧的氣候,才能在蟄伏5年之後盛開它的花苞。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植物、動物都在拼盡全力地活著。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社會各色人等也在拼盡全力地活著。

你去過燈火輝煌、味道芬芳的五星級餐廳,卻不曾見過陰暗潮溼、散發黴味的後廚小巷。

你見過舞臺鎂光燈下光鮮亮麗的明星,卻不曾見過無人問津的殘障人士。

你見過財富無數的成功名人,卻不曾見過折戟沉沙的無名之輩。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我悲傷時,我在思考些什麼?

我在思考著:“眾生皆苦”。

馬斯洛需求理論的五個階段,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滿足之後,總會想要更高層次的需求被滿足。

當你悲傷時,你在思考些什麼?

當我悲傷時,是我的哪種需求沒有被滿足呢?

我“悲傷”的這個行為動機,到底來源於什麼?

當今社會,幾乎所有人都能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上,我渴望跟親人、朋友、同事建立連接嗎?尊重需求上,我渴望愛與被愛嗎?自我實現需求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當我找到“悲傷”的來源之後,我想:“既然眾生皆苦,那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將構成我獨一無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