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市水利局認真貫徹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堅定不移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立足本職,主動作為,全力抓好水旱災害防禦各項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一、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工作部署情況。按照全國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會議精神和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部署,為全力防範化解我市水旱災害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市水利局下發《關於全面做好2020年水旱災害防禦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水利部門高度重視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嚴格落實水旱災害防禦責任,認真開展水利工程度汛隱患排查處置,強化在建水利工程、涉水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全面修訂完善水旱災害防禦方案預案,著力提升水旱災害防禦技術支撐能力。

二是汛前檢查情況。3月中旬,各縣、區水利局組成了檢查組,開展了汛前自查。和往年一樣,逐項登記入卡,逐處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全面開展工程汛前養護,對各水閘、泵站及穿壩建築物啟閉機、備用電源等進行逐一試車,對機器設備進行檢查、緊固、清洗、塗油等,確保工程運行良好。3月24~27日我局按照市防指要求對本系統防汛物資儲備、在建水利工程、重要涵閘泵站、險工險段及中小河流安全度汛準備情況進行抽查督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安全隱患下發整改通知,跟蹤督辦,汛前確保整改到位。

三是開口子工程情況。我市開口子工程1處為湯王大道隧道穿渦河和小洪河。湯王大道渦河隧道工程主體工程共計60節,一期主體工程49節,二期11節。目前,渦河段:堤防及河中一期共5節箱體,已完成3節,正在進行剩餘2節側牆、頂板施工。計劃4月底完成穿河段主體工程施工,4月底完成永久性大壩恢復工作。洪河段:堤防及河中一期箱體已全部完成,一期圍堰已拆除,堤防土方回填已完成。要求施工單位4月15日前制定度汛方案,經專家審查後,嚴格按照度汛方案實施,確保渦河和湯王隧道工程度汛安全。

四是預案編制情況。為提高我市主要河道防洪能力,根據省水利廳統一部署,按照一河一策、一圩一策的要求,我局組織編制了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西淝河、包河等5條河流的防汛搶險應急預案。其他縣區也編制了管轄範圍內主要河道的防汛應急預案。《亳州市抗旱預案》和《亳州市城市抗旱專項預案》《亳州市城市防洪規劃報告》《亳州市灌溉供水保障規劃》已編制完成。

五是物資儲備情況。市縣兩級對防汛物資進行全面清查並登記造冊,報廢的進行了處理,有故障的進行維修,防汛物資不足的進行補充,如蒙城縣今年計劃購置潛水衣2套;37千瓦水泵2臺;草袋1萬條。將物資分別存放於防汛抗旱搶險核心區域,確保防汛抗旱物資在關鍵時刻能拉得出,用得上,發揮好。

六是隊伍建設和演練情況。全市組建了水旱災害防禦搶險專家庫共25人。計劃開展4次150人參加的防汛搶險知識培訓和演練,以提高搶險水平和應急能力,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搶得住。

七是信息化建設情況。近年來,為提升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我市多次安排預算資金,完成了市縣視頻會商系統二期工程、防汛抗旱決策支持系統建設。我市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建設已全面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數據錄入和聯調聯試,汛前完成,確保汛期預警預報及時準確發佈,為我市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是機構不健全,人員缺失,職責劃分不明晰。全市兩級防辦編制和人員在這次機構改革中大多整體劃轉到應急管理部門,防汛抗旱指揮職能已經劃歸應急部門,但是水旱災害防禦具體工作仍在水利部門,兩部門之間職能劃分尚未釐清,關係不理順。雖然水利部門成立了相對應的水旱災害防禦機構(譙城區除外),但是卻沒有新增編制,且缺少從事該項工作的業務人員,致使工作開展存在諸多困難。二是個別在建工程進度慢,影響安全度汛。受疫情等影響,湯王大道隧道工程進度較慢,河道過流斷面狹窄,遠不能滿足河道的行洪要求,嚴重影響城區防洪安全。三是部分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板橋、立倉橡膠壩年久失修,帶病運行,部分中小型涵閘維修養護不到位,呂望閘海漫受洪水沖刷,存在低窪水坑,拋石不均勻,陳橋閘下游護坡損毀等現象,影響安全度汛。四是部分堤防存在險工險段,河道內違章設障現象仍然存在。渦陽縣界洪河閘附近渦河右堤被挖開嚴重影響渦河和縣城防洪安全;芡河,西淝河上游等河道存在多處圍堰和堵壩問題,影響汛期行洪。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強值班值守。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實時掌握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險情,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和會商研判,及時發佈預警信息。

二是統籌調度工程。嚴格執行工作指揮令、工程調度令、確保應對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綜合運用攔、洩、排和引、提、調等措施,科學調度控制性水閘等各類骨幹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減災效益,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二是抓好問題整改。對汛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跟蹤督辦,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制訂措施,確保安全度汛。對不能在汛前完成的湯王大道隧道工程,要求項目法人加強管理,按照已制訂的度汛方案,做好工程度汛工作。

三是加強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運行管理。對從事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的人員全面開展業務培訓,針對性開展監測預警、工程調度等演練和推演,切實推升水旱災害防禦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