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費孝通先生(1910-2005)


費孝通先生(1910-2005)

費孝通說:我在上大學時,先是想當個醫生,好為人治病,免除人們的痛苦,於是我進了醫科。後來我覺得人們最痛苦的不是來自身上的疾病,而是來自社會所造成的貧窮,於是我改學社會學。

1930年費孝通由東吳大學醫學轉入燕京大學社會學,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及人類學系。

1935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出國前偕妻子王同惠赴廣西實地調查,在瑤山迷路失事,王同惠不幸離世。王同惠遇難的時候,他們剛剛結婚108天。

費孝通(右一)1936年在開弦弓村

1936年,費孝通返鄉休息,準備出國。在此期間,回到家鄉前往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在該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那一年,費孝通26歲。此後的六十多年中,費孝通曾先後26次到訪開弦弓村實地調查。

英文版江村經濟

《江村經濟》是費孝通193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撰寫的博士論文,1939年以英文出版。該書直到1986年才有漢譯本。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江村”一詞是費孝通去英國求學時在遊輪上整理開弦弓村書稿時取的學名。該書卷首語: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

1940-1945年期間,費孝通在魁閣

1938年費孝通學成歸國,在雲南大學任教,時值抗戰,社會學研究室被迫遷往呈貢縣城的魁星閣(簡稱“魁閣”),期間費孝通兼任西南聯大教授。魁閣的歷史正是與西南聯大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在這一方魁閣中開闢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有的精神家園。

左圖為1947年,費孝通由英國回國途徑新加坡

1947年著作《生育制度》,費孝通在書中說:“那時我寫了一本我喜歡的理論性著作《生育制度》,我喜歡那本著作,它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它是偏重理論性的著作,是人類學的而不是政治分析。

1957年費孝通(右一)在江村

1956年,費孝通的英國同學——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訪華,向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去費孝通的家鄉開弦弓村訪問,得到周總理的同意。這件事讓費孝通深受觸動,於1957年重返江村,這是費孝通時隔21年再次訪問江村。

一夜北風雨意收,陌頭野芙豔三秋。

草木無情花何妍,樹雞啼處月如鉤。

這是費孝通的家書,信中說:樹雞啼處,可不要忘記月亮是該下落了。我們所代表的這個歷史階段該結束了。回到十全街小廳去,即使有些寂寞,還可以從從容容地讀自己心愛的書。(1957-1980)

1980年,費孝通說過:“最先下水,最後出頭。我只有十塊錢了(即十年的工作時光),哪兒有時間去回味酸苦?怎麼能安心在茶館裡吃茶呢?”費孝通復出後,第二次學術研究開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把所剩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他感到已經沒有時間去感傷過去那些悲傷的日子了。

1981年費孝通(左二)乘船至開弦弓村

1981年,費孝通帶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的研究同志訪問江村,他們乘坐小船,從震澤至開弦弓村,6公里路花了一個半小時,交通不便。當時費孝通說:若要富,先修路。交通不便,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1985年,費孝通第十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農村好比是一個很大的細胞,集鎮猶如一箇中間的核心。一個是面,一個是點。這個點把各個村落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社區’。”後來,他把這個社區的中心稱為小城鎮。他在《小城鎮再探索》中把從江村到吳江考察所揭示的發展形式稱為“蘇南模式”。

1987年,費孝通第十三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如果說我這點心血沒有白費的話,我只在這門學科的建設中做了一些開路和破題的工作。我盡力之所及為研究我國城鄉社會發展勾畫出一些素描和草圖,並跟著實際的發展不斷提出一些問題,開闢一些值得研究的園地。”

民盟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合影,右四為費孝通

1945年,費孝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開始投入愛國民主運動。1987年起先後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名譽主席。當時,76歲高齡的他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來領導民盟工作。他常說:“我只有‘十元錢’的資本(即十年的工作時光),要一分錢一分錢地省著花。”

1988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獎”

費孝通1988年獲大英百科全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學者。他為恢復中國、美國及全世界的人類學與社會學原理之間的交流方面做出了貢獻,為溝通世界科學界架設了一座橋樑。

費孝通晚年說道:“我這些年,從1980年開始,是第二次學術生命,一直用這生命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鎮,都是小。現在做水文章,以水興蘇,但還是個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變小了,每次遇到新的問題總是不斷請教,就當是小學生。”

初訪江村是我這一生學術道路上值得紀念的里程界標。從這裡開始,我一直在這一方家鄉的土地上吸收我生命的滋養,受用了一生。我的祖祖輩輩在家鄉養育了我,我雖則已老而衰,但我沒有忘記家鄉。有生之日總想為家鄉這片土地上多加上一點肥料,能長出比我這一代更有出息的子子孫孫。生命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會怕時間的沖洗了。

——費孝通《吳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費孝通26次到訪江村時間

1956年,與毛澤東在一起,左一為費孝通

1978年,費孝通與鄧小平在一起

在這荊棘漫漫的人生道上,隨處都給你看見許多值得留意的事情,同時啟示了你宇宙人生的意義。

——費孝通,1928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費孝通說:我在上大學時,先是想當個醫生,好為人治病,免除人們的痛苦,於是我進了醫科。後來我覺得人們最痛苦的不是來自身上的疾病,而是來自社會所造成的貧窮,於是我改學社會學。


1930年費孝通由東吳大學醫學轉入燕京大學社會學,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及人類學系。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35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出國前偕妻子王同惠赴廣西實地調查,在瑤山迷路失事,王同惠不幸離世。王同惠遇難的時候,他們剛剛結婚108天。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費孝通(右一)1936年在開弦弓村


1936年,費孝通返鄉休息,準備出國。在此期間,回到家鄉前往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在該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那一年,費孝通26歲。此後的六十多年中,費孝通曾先後26次到訪開弦弓村實地調查。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英文版江村經濟


《江村經濟》是費孝通193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撰寫的博士論文,1939年以英文出版。該書直到1986年才有漢譯本。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江村”一詞是費孝通去英國求學時在遊輪上整理開弦弓村書稿時取的學名。該書卷首語: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40-1945年期間,費孝通在魁閣


1938年費孝通學成歸國,在雲南大學任教,時值抗戰,社會學研究室被迫遷往呈貢縣城的魁星閣(簡稱“魁閣”),期間費孝通兼任西南聯大教授。魁閣的歷史正是與西南聯大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在這一方魁閣中開闢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有的精神家園。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左圖為1947年,費孝通由英國回國途徑新加坡


1947年著作《生育制度》,費孝通在書中說:“那時我寫了一本我喜歡的理論性著作《生育制度》,我喜歡那本著作,它是我最好的著作之一,它是偏重理論性的著作,是人類學的而不是政治分析。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57年費孝通(右一)在江村


1956年,費孝通的英國同學——澳大利亞人類學家格迪斯訪華,向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去費孝通的家鄉開弦弓村訪問,得到周總理的同意。這件事讓費孝通深受觸動,於1957年重返江村,這是費孝通時隔21年再次訪問江村。


一夜北風雨意收,陌頭野芙豔三秋。

草木無情花何妍,樹雞啼處月如鉤。


這是費孝通的家書,信中說:樹雞啼處,可不要忘記月亮是該下落了。我們所代表的這個歷史階段該結束了。

回到十全街小廳去,即使有些寂寞,還可以從從容容地讀自己心愛的書。(1957-1980)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80年,費孝通說過:“最先下水,最後出頭。我只有十塊錢了(即十年的工作時光),哪兒有時間去回味酸苦?怎麼能安心在茶館裡吃茶呢?”費孝通復出後,第二次學術研究開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把所剩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他感到已經沒有時間去感傷過去那些悲傷的日子了。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81年費孝通(左二)乘船至開弦弓村


1981年,費孝通帶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的研究同志訪問江村,他們乘坐小船,從震澤至開弦弓村,6公里路花了一個半小時,交通不便。當時費孝通說:若要富,先修路。交通不便,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85年,費孝通第十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農村好比是一個很大的細胞,集鎮猶如一箇中間的核心。一個是面,一個是點。這個點把各個村落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社區’。”後來,他把這個社區的中心稱為小城鎮。他在《小城鎮再探索》中把從江村到吳江考察所揭示的發展形式稱為“蘇南模式”。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87年,費孝通第十三次到訪江村


費孝通說:“如果說我這點心血沒有白費的話,我只在這門學科的建設中做了一些開路和破題的工作。我盡力之所及為研究我國城鄉社會發展勾畫出一些素描和草圖,並跟著實際的發展不斷提出一些問題,開闢一些值得研究的園地。”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民盟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合影,右四為費孝通


1945年,費孝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開始投入愛國民主運動。1987年起先後擔任民盟中央主席、名譽主席。當時,76歲高齡的他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來領導民盟工作。他常說:“我只有‘十元錢’的資本(即十年的工作時光),要一分錢一分錢地省著花。”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88年,費孝通獲“大英百科全書獎”


費孝通1988年獲大英百科全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學者。他為恢復中國、美國及全世界的人類學與社會學原理之間的交流方面做出了貢獻,為溝通世界科學界架設了一座橋樑。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費孝通晚年說道:“我這些年,從1980年開始,是第二次學術生命,一直用這生命做小文章。小商品、小城鎮,都是小。現在做水文章,以水興蘇,但還是個小字。老小老小,老了又變小了,每次遇到新的問題總是不斷請教,就當是小學生。”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費孝通在《我的第二次學術生命》中寫道:“凡是我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我已在任何一個方面都嚐到了天堂裡的愉快。青年時打算的一生事業在半個世紀裡能得到完成,和它所給我的安慰,不能不說是超過了我夢寐所求。老來依然一書生。”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初訪江村是我這一生學術道路上值得紀念的里程界標。從這裡開始,我一直在這一方家鄉的土地上吸收我生命的滋養,受用了一生。我的祖祖輩輩在家鄉養育了我,我雖則已老而衰,但我沒有忘記家鄉。有生之日總想為家鄉這片土地上多加上一點肥料,能長出比我這一代更有出息的子子孫孫。生命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會怕時間的沖洗了。

——費孝通《吳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費孝通26次到訪江村時間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56年,與毛澤東在一起,左一為費孝通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1978年,費孝通與鄧小平在一起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凡是我的雙腳踏過的地方,都盛開了芬芳的玫瑰|費孝通逝世15週年


(吳江盟員陳偉於庚子清明時節感懷而作。本文轉自作者美篇,原題為《花開君子蘭!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週年!》,丹陽市古代契約文書收藏館 民盟丹陽委員會文化支部 孫國武 編輯及內容略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