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大家都害怕貧窮,其實浪費比貧窮更可怕。貧困不會造成多大的災難,但浪費就會造成災難。


我發現中國人的浪費,從八零年後,實在很嚴重,尤其是糧食、肉類的浪費。


現在糧食很便宜,一斤兩三塊,比起房子車子來講,實在便宜。


所以我們就誤解,以為糧食最容易得到,房子最不容易得到。這就是目前大家用金錢來衡量,而產生的誤解。


這種誤解就讓我們不珍惜便宜的東西,切實是後來人類災難的來源。


在糧食的浪費上有幾點,浪費肉類,酒類。養一隻雞鴨豬,也要花很多糧食,還有糧食釀成的酒。這類的浪費實在讓人感到觸目驚心。


各種請客、宴會、聚會,農村如此,城市如此。人的很多福報都這麼被浪費完了,都吃完了。導致現在人病多,壽命短,這都跟糧食浪費有關。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糧食是寶貝,人可以不吃肉,不吃菜,但沒有糧食五穀吃,人就不健康。


人靠五穀為養,古代帝王都祭天祭地祭穀神,讓人尊重糧食,災難就少。


在六零年代,中國也發生饑荒。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過饑荒餓死的,戰爭死亡人數都少於饑荒死亡的。


在明朝,發生饑荒,導致人們易骨肉而食,把婦女兒童交換來吃,稱之為菜人,這實在是中國的災難史。


現在太平盛世,大家唯恐營養不足,又恐怕面子不夠,故吃飯請客,都以浪費為主。這一點要居安思危,否則災難不遠。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這個時代更應該努力弘揚惜福的精神。一個地方的貧窮不可怕,因為天無絕人之路,再窮的人,只要有活的福報,都不會餓死。


最可怕的是浪費,天大的福報一經過浪費,都會讓人短壽。


解決浪費的問題,勝過解決貧窮的問題。佛教更應該在惜福上努力,不要有攀比之風,這才是佛教長久之路。


除了浪費糧食外,一定要尊重糧食。糧食是真的寶,天上有三寶,日月星,人身上有三寶,精氣神。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人的精氣神是來自五穀。所以五穀是人最大的寶。外出吃飯,吃剩下的,就倒進垃圾桶,或者廁所內,這實在損陰德行為。也要懺悔。勸人一定要吃乾淨,不要以金錢價格來衡量糧食。


現在有很多自助餐,交了錢,隨便你吃,我看這種情況最不好。因為隨便吃,故放大貪心,拼命吃。人吃個七分飽則可,吃太多就是浪費。這也是增長人的貪心。


尤其是吃素的,一定要以吃五穀為主,有些人拼命吃菜,反而吃出毛病。


餓是一種病,大家都知道,但過飽也是一種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人吃多少都有定數,不管你家產萬貫,還是英雄豪傑,都不能多吃一分。


因為人元精元氣有限,只能消耗那麼多食物。


人之短壽,乃至多病,都因吃過度,營養過剩。為何吃過度,因為不知道食物是哪裡來的。


許多小孩都沒有實地見過稻穀,一粒米一滴汗,根本沒有體驗過,父母也浪費,孩子能不浪費嗎?


在浪費水上,做工廠的浪費得最多。你排一個汙水到河裡,河流汙染了,這些水就相當於被你浪費了。


像平常洗衣服,用很高級的洗衣液,這些都很汙染水。


因為水沒有辦法消化掉,泥土也沒有辦法淨化時,你就浪費了多少水呢。


所以節約用水上,還有這一層,儘量不要用很多化學的東西。


這幾十年,我們的發展,靠的都是糟蹋地球為代價發展起來的。煤礦是地球的骨髓,我們拼命挖。水是大家的,我們隨便浪費。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我看到處都在挖,有錢了,在挖,隨便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地盤太小。所以我想,多餘的錢,只能做多餘的事情。


很多人蓋樓,自己蓋個五六層,放在那裡空著。所以人的貪心,都是無止盡的。用寶貴的人身,去做多餘的事情,那就顯得很無知了。

我們越來越需要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大自然是一體的,不是分開的。


大自然的水汙染了,人的血液就汙染了。植被破壞了,人的皮膚病就多了。空氣汙染了,人的肺病就多了。這些汙染又怪誰呢?


還是迴歸到人類自己的造業上。只要你不造這個惡業,你就不受這個報應。現在得三高的,都是大老闆為主,這跟企業對環境的破壞有關。


歷史是會反過來的。我觀察像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待遇很高,是政府官員的接近十倍。


因為錢財多,難免有浪費。故到了建國時代,這些浪費的果報就顯現下來。知識分子通通都上山下鄉,體驗農民生活。


有人說了一句農民的手最乾淨,因為這個因緣,許多知識分子就有意見,而不知道是自己福報享受完的緣故。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而這段時間,30年的風光,30年落魄。而後改革開放後,當老闆的又風光三十年,然後又拼命浪費福報,吃喝嫖賭也一起來。


到了2010年後,又要換來三十年的落魄。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不知何處是家鄉。


富貴的過患勝過貧賤,因富貴時最容易浪費福報。不僅浪費,而且容易造惡業。能富貴而不造業者,切實不多。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人來這個天地之間,不能一味的向地球索取。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替天行大道,成就人格,才有用。其它的,都是江山輩有人才出。


:壽命問題,以前宣化上人有一個說法,叫做福盡人亡,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的典故,也記載的是這一類歷史典故;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希望大家閱讀下文,仔細思維關於福德管控的道理,希望大家真正做到“開源節流”,能夠做到正確把控和使用福德。


1、從前有二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又在同一年考上科舉分發官職。


當要上任時,兩人約定要繼續保持聯絡,以便得知彼此的遭遇及禍福變化。


結果一位被派任為鄂州教授,另一位則派任為黃州教授。


沒多久,黃州教授竟然去世了!鄂州教授為好友料理後事,並且在他靈前祝禱:「我和你生辰相同,擔任的職務大小也相同,你卻先我而去;即便我今天就會死,至少也已晚了你七天!如果你在天有靈,請託夢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天晚上鄂州教授果然夢見黃州教授來告訴他:「我生在富貴之家,已經把我的榮華富貴享用完了,所以就死了;你生在貧寒窮苦的家庭,還不曾享受福報,所以你還活著。」


由此可知人的受用福祿都有定數,得常常要為自己留些餘地。


後來鄂州教授一直升官,做到典郡之職,這恐怕是聽了黃州教授的話,心生警惕,努力珍惜福報的結果吧! (摘自《德育古鑑》---奢儉類)


浪費糧食和水,未來災難的根源


2、廣德郡的太守趙次山,號崇賢,是方崖公的祖父。


方崖公小時候,有一天晚上讀書,抱了一些木炭,想要拿來烘腳取暖。


祖父次山公看到了就喝叱他說:「你小小年紀讀書,應該學習勤勞刻苦的精神,怎麼連一點點寒冷都忍受不了呢?


你要知道,在朝為官,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下雪的時候,不到五更天,就得排班等候朝見皇帝,終免不了要忍受寒冷之苦的。


一個人如果還沒老就享受老年的福,一定沒有辦法活到老;同樣地,還沒有富貴就先享用富貴之福,也終究不可能達到富貴的地位。」


方崖公恭謹領受祖父的教訓,最後官至大司寇。(摘自《德育古鑑》---奢儉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