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文|福林媽咪

最近在看一本書《媽媽教的數學》,我個人數學是不太好的,上學學的那點兒知識都交還給老師了。

福林今年9月份也該上小學一年級了,但是由於疫情影響,原本應該在幼兒園度過最後一個學齡前時光的他,也只能在家裡學習預備課了。

輔導福林的功課也就成了我日常必做的一件事。

我其實也和很多家長一樣,很多知識自己都忘光了,再教孩子其實等於重新學一遍,只不過我們大人比孩子學得稍微快一點,畢竟還有回憶在。但想想將來教得內容要是更深了,我害怕自己教不了,也和多數家長一樣會焦慮,於是就買了本《媽媽教的數學》。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作者是孫路弘,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授數學課,也被稱為“中國奧數第一人”。

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多數家長也和我一樣想多了。

教孩子知識,那是老師的職責,我們更應該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那就是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而我的想法是至少讓兒子對我不擅長的那門學科感興趣,剩下的就是老師的工作了。

爸爸媽媽可能不知道,我們一個不恰當的行為,就可能讓孩子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就開始牴觸這門課了。

就像我說的,我數學不好,但我又認為這門學科非常重要,所以我特別想要孩子學好這門課。

如果你跟我的想法一樣,你會怎麼做?

是不是跟孩子強調:“數學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學,上課認真聽,別落下了。”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討厭數學、害怕數學。

●反覆地強調,讓孩子覺得嘮叨反感,轉化為反感這門課;

●不斷強調重要性,孩子壓力倍增,還沒學就害怕想退縮了。

所以,想讓孩子學好一門學科,啟蒙是非常關鍵的。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尤其是數學,孩子一不操心,就會出錯,越容易出錯也就越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要如何做好數學啟蒙,爸爸媽媽不得不思考一下。

書中給出一些不錯的事例,這些事例的來源就是他小時候寫的日記,從日記中回憶起他的母親是如何啟蒙他的。

看完之後我總結出來幾點,希望跟各位媽媽們分享一下。

第一步:讓孩子覺得數學神奇,勾起孩子的興趣

學校的授課方式就是老師講,孩子聽,直接講原理、公式,孩子將這些東西套用即可,灌輸、套用等於無聊、乏味。

我們完全可以在學校還沒教孩子的時候就利用生活常識來勾起孩子的興趣。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孫路弘說他最初感覺數學神奇,是因為小時候媽媽讓他收電費,他弄錯了總數。

以前的筒子樓一層共用一個電錶,每戶輪班收電費,都是根據人頭按比例收的,所以負責收電費的這一家需要先算出個總數,然後再挨家挨戶去收。

他的母親已經算好,每戶收多少,所以他只要去收就行了,收一戶就寫上一戶交了多少,最後回來把數加一加看跟總數是否對照,這樣任務就完成了。

然而他收回後把那些數加了好幾遍都多出3毛6,於是媽媽問他:“你是不是把誰家的毛錢和分錢寫反了?”

於是他核實了一遍,發現5毛9寫成了9毛5,他問媽媽是怎麼知道的,媽媽說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寫反的時候都會相差9的倍數,當時他就覺得好神奇啊。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之後又試著列舉了幾個數,發現真的是這樣。

這樣一個日常,讓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的他並不理解這些原理,但是他卻知道了在生活中如何應用,之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時候,他也就融會貫通了。

所以,在孩子正式學習數學之前,先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是很關鍵的鋪墊

第二步:允許孩子掰手指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掰手指就覺得孩子笨死了,連心算都不會。

其實,從數學的歷史發展來看,十進制成為最常用的計算體系,一定是跟人的手指有關係的。有些孩子出生沒多久就開始啃自己的小手,慢慢地會用手抓東西、捏東西,大腦在發育,手也在發育,手指的運用還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所以,掰手指是符合孩子大腦發育規律的一種算數方式。而且掰手指並不是只用來算加減法,其實乘法也可以,我下面會提出來。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掰手指跟孩子玩些數學遊戲。

比如點數手指。

通常4歲的孩子可以數到50了,一隻手擺在那裡不動,另一隻手反覆點數。

具體方法:

從大拇指到小拇指是12345,數到5再回過來無名指是6,中指是7,就這樣反覆的數。

然後問孩子,40會停在哪根手指上。孩子如果一個一個掰著數,你就可以直接告訴他:“我不數都知道在食指上。”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這時候孩子肯定又是很崇拜,這時候會去驗算看你說的對不對,孩子會崇拜你,覺得很神奇,他便會不斷練習,也想變得和你一樣。讓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加深的同時,還學會了一些規律。

還可以讓孩子掰著手指跳數點數,比如1357、2468,不用告訴孩子這是奇數偶數這些專業術語,就讓孩子跳著數就行了,等到老師講到奇偶數的時候,孩子會比其他同學更容易理解。

第三步:找適合你孩子的學習方法

孫路弘在書中講述自己小學時期,老師讓背九九乘法表,他因為記憶力差,卻怎麼都背不下來,於是他的媽媽教他一個用掰手指的方式算乘九。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舉個例子,當2乘以9的時候,伸出10根手指,手心朝著自己,從左往右第二根手指彎下去,彎下的手指左邊剩1根手指,右邊剩8根,所有就是18;當3乘以9的時候,就彎下左邊的第3根手指,左邊剩2根,右邊剩7根,所以就是27。這個規律算一下,乘九的算法都是對的。

後來小孫路弘自己研究了2個星期,把乘8和乘7的都找出如何掰手指算乘法表了。

拿乘法表來說吧,學校老師教的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死記硬背,但是對於那些記憶力不好的孩子來說可能就不適用了。不光如此,所有的題目,解題思路不止一種,但老師通常只會教一種,原因是孩子們統一方法,老師教學也方便。

這樣就會呈現出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孩子不能接受。而不能接受的那些孩子並非學習差不如別人,很可能只是方法不適合,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媽媽教的數學》:數學不好的你如何輔導孩子?3個步驟起個好頭

學齡前這段時期還是挺關鍵的,想一想原本在幼兒園上課玩耍還是自由自在的時光,上了小學就得在教室裡一坐坐一天,也就靠著每節課中間的10分鐘休息時間“續命”了。

這種環境的變化,孩子要適應必定需要一段時間,但是很多孩子從這時候就開始厭學了,不光是環境的變化,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會讓孩子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或者慢慢地與同學拉開差距,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拉開差距的除了是否感興趣之外,還有就是學習方法了。

最後安利一下這本《媽媽教的數學》,裡面還有很多我們上學時候沒學過的解題思路,用來教給孩子也是挺不錯的,說不定就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