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創新求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4月15日,區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走進王助鎮完美果蔬南果北種示範園區,就南果北種與園區負責人進行溝通,著力打造轄區農業發展新亮點。而在距完美果蔬南果北種示範園區數公里之外的新習鎮劉堤口村,區農業部門正組織施工人員在約2000畝的田中安裝高位噴灌設施,一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的高標準農田漸露雛形。

今年以來,開發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六優四化”農業,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優質發展、高效發展、特色發展,推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積極順應市場變化,全力調優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等高效經濟作物,切實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圍繞穩糧、優供、增效目標,秉承高標準、多元素、智能化、生態化的理念,千方百計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到實處,不僅讓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有了用武之地,還讓當地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實惠。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要加快培育一批與區域農業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經營主體。為此,開發區從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入手,大力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適度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打造一支集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於一體的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積極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環境

開發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源頭上解決農村環境、農產品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擦亮全面鄉村振興的底色。強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加強節約型農業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秸稈、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實現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探索實施“林長制”,加快國儲林項目建設進度。抓好“河長制”落實和農村坑塘治理,持續推進“四水同治”。高標準實施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高質量完成農村改廁和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打造“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漂漂亮亮、舒舒服服”的鄉村生活環境。

三產融合發展邁出鏗鏘步伐

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突出亮點。開發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促進農業生產接二連三、協同聯動、融合發展。落實全市“三帶一圈”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帶和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要求,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推進引黃入冀沿線特色農業示範帶建設,挖掘農村的生態、休閒、文化等潛在勢能,促進假日經濟、週末經濟的發展,實現多業態複合發展,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建設,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進行“三品”農產品認證和農業品牌建設,培育一批質量過硬、美譽度高的農業品牌。

好政策帶來大發展。目前,開發區優質小麥、優質果蔬等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在15萬畝以上,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百家,50餘個現代農業園區、2個鄉級電商服務中心和2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建成投用,為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夯實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