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的十大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腦的十大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王允慶 守望新教育 2019-11-14

原文標題:腦的十大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怎麼根據腦的特點來改善教與學呢?

人類對大腦的探究從未停止過。

當代腦科學研究被認為是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據之一。

王允慶教授認為,腦有十大特點,分別是:好奇,喜歡社交,有選擇性,有可塑性,有敏感期,情緒優先,潛能巨大,有周期性,有唯一性和對環境要求很高。

我們怎麼根據腦的特點來改善教與學呢?


腦的十大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作者|王允慶

來源|中小學管理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開始了"人類腦10年計劃"項目。迄今不少發達國家已把當代腦科學研究的成果作為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據之一。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忽略當今腦科學的研究成果,那麼在教育發展和專業學習方面就是有缺失的。

那麼,腦有什麼特點?我們怎麼根據腦的特點來改善教與學呢?

簡言之,腦有十大特點。

第一,好奇。

探究是人的天性,人不關注單調、乏味的事物。如果我們的課堂不具有探究性,沒有趣味性,那麼它對腦的開發和發展是不利的。我們搞教育的人要基於腦的這個特點,為學習者設計有趣的活動,創設充滿探究的環境。

第二,喜歡社交。

它是一個"社會腦",不喜歡寂寞,需要交流。因此,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還要讓學生參與課堂的討論和合作學習。討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因為討論中有反饋,有複述。在腦科學看來,沒有複述就沒有認知。複述不是記憶,而是把對問題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講出來。

第三,具有選擇性。

腦尋找快樂和意義,它保留有價值和有情緒的信息,特別是情緒刺激比較大的信息。這給教育者以啟示—教師要讓課堂充滿樂趣,引導學生探討有意義的話題,特別是基於真實情境的話題。

第四,具有可塑性。

越在生命早期,腦的可塑性越大。比如:一個孩子先天的基因不太好,但在他三歲左右的時候如果他的腦環境非常好,那麼他的神經智力也會有所提高。

第五,具有敏感期。

人在三歲時的詞彙量能達到900個,五歲時可以增加到2500個~3000個。因此,這一時期的語言交流對兒童特別重要,兒童發展的確存在一個敏感階段,早期教育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兒童早期的多樣化學習經歷對其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我主張把聽優美的故事和做多種多樣的遊戲作為兒童發展的兩大基石。

第六,情緒優先。

當代腦科學研究高度重視情緒管理,理智如果和情緒打仗,那麼理智永遠打不過情緒。人在學習時,情緒會參與其中並影響認知。所以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學習時的情感、態度、動機,而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認知。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始終在積極的情緒下高效地學習。

第七,潛能巨大。

腦的潛能可以超越你對它的最大的願望。比如:把一個幼兒隨便帶到哪個國家,他都可以自然學會當地的語言。

第八,有周期性。

腦的工作有點像人的脈搏,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所以腦科學家建議所有教學人員都要重視注意力的10分鐘準則。以一節45分鐘的課為例,前10分鐘~15分鐘是高峰,緊接著進入低谷,在快下課的時候到第二個高峰。這告訴我們,教師應該在前10分鐘~15分鐘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在腦進入低谷的時候換一種活動。

第九,具有唯一性。

世界上不會有兩個人的大腦一模一樣。大腦的這種獨特性告訴我們,必須尊重個人,尊重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的極致追求即個性化、個別化。我認為,目前中國的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和個人特性還了解、分析得太少。

第十,對環境要求很高。

(1)腦需要情緒安全。情緒不安全的時候不產生認知。

(2)腦需要充足的睡眠。腦的前額葉是瞬時記憶區,它接觸的所有信息都要在晚上睡覺時傳遞到長時記憶區中去。如果睡眠不足,那麼會傷害注意力、執行力、記憶力、思考力。

(3)壓力不能太大。人保持一定壓力的時候效率最高,但過大的壓力會破壞腦結構和長時記憶區。

(4)腦需要豐富的環境。教師要儘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

(5)腦需要均衡的營養。一個四歲的兒童消耗葡萄糖的總量是成人的兩倍。成長中的孩子如果不吃早餐,那麼其學習效率肯定會受影響。

(6)腦需要適量的運動。運動能增加大量的氧氣,所以越運動,大腦越聰明。當代腦科學主張,學生學習20分鐘後最好能走一走,或者站起來伸伸懶腰、做做頸部操等。

(本播報整理自王允慶教授2011年10月18日在"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上的發言)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