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經濟形勢嚴峻之際,為什麼重提房住不炒?

2020年4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當前經濟工作作出研究部署,重提“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前,面對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巨大沖擊,很多業內大咖呼籲,應該放鬆房地產調控來提振經濟。

那麼,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的如上表述,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釋放出來的信號呢?

提法不同之處

自2013年以來,每年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會分析研討一季度經濟形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2019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關於房地產的提法。

會議要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對比下發現,今年和去年相比,去掉了“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提法。這可能和近一段時間以來地方政府陸續試探放鬆房地產調控的行為有關。

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青島等多個城市樓市鬆綁政策“一日遊”,給公眾造成了政府出臺政策不嚴肅的印象,也讓市場預期忽上忽下。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後,各地隨即召開會議學習和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預計接下來地方城市出臺樓市新政會更謹慎,不會再盲目或僥倖試探突破底線,守住房住不炒邊界。

其次,中央最近一次提及房住不炒,是在2019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

會議提法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對比看,此次會議更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未再提及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

這說明仍要保證房地產投資的穩定增長,這樣的提法對房地產行業無疑是有利的。

後市地產形勢

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參加《財經》舉辦的“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佈”線上論壇時,做了非常精彩的分享。(公眾號後臺回覆“信心”自動獲取全文)

李楊老師指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全面且巨大。在疫情蔓延期間,政策的指向不是刺激經濟,而是要維持企業生存和人口就業。活下來才有希望,活下來就有希望。要切實支持直接關乎就業、間接關乎社會穩定的中小微企業。

我們看到,從疫情發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幾乎每天都有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措施推出。但是,廣大中小微企業仍然未獲得真正的實惠。

李楊老師認為,這既與中小微企業貸款存在高門檻、玻璃門等體制機制障礙有關,也因為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是生存問題,硬塞給他們低成本的資金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加重額外的債務負擔。

有媒體報道,近期珠三角深圳、長三角魔都的高端樓市之所以成交火爆,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小企業主通過低息獲取經營貸,一轉手就變成了房地產首付。

疫情和經濟形勢嚴峻之際,為什麼重提房住不炒?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也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並將就業居於首位。

因此,地產銳觀察認為,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並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應該包含兩層含義:

其一,防止房地產行業大水漫灌,影響中小微企業生存的資金需求,進而影響居民就業。

其二,不能依賴房地產飲鴆止渴,但是更不能讓房地產變成拖累經濟的後腿。

因為流動性充裕,業內判斷今年大部分品牌房企融資仍會較為容易。這可能也是部分房企不懼短期負債較多的原因,正好可以將前期的高息借款置換成低息借款。

但是疫情走勢及疫情帶來的影響仍然有不確定性,所以有的房企在拋售於己戰略而言不適合的資產,趁機換倉,比如融創;也有手握現金充裕的房企趁機加大拓展優質的土儲,比如保利。

但“謹慎投資”仍是品牌房企們較為一致的主題詞,即便是不差錢的房企,比如萬科。

而這個主題詞也同樣適合於普通的購房者。

即便認為樓市後市會轉暖,但在買房之前,也要先考慮自己未來的收入會不會縮水,自己的錢包有多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