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離大年三十隻有幾天時間了,雖然到處瀰漫著過新年的氣息,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講這過年,越來越沒有以前的感覺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一年比一年沒意思,為什麼?在我看來我是怎麼認為的(僅代表個人觀點)

從大環境來講,現在城市不允許放煙花鞭炮,要知道過年燃放煙花鞭炮是一直都有的傳統迎接新年的方式,特別是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而且小時候過年放煙花鞭炮也是件很興奮的事情,現在沒有煙花鞭炮來的哄託氣氛,自然年味要減少不小。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來好,以前,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才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食,現在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滿足。


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做為一個八零年代出生人,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樣,那時候的父母輩的兄弟姐妹較多,所以過年講究的是一家團圓。那個時候的老輩子都是苦過來的,所以思想很傳統,很規矩的,團圓飯都是在家裡自已做。吃飯,不能用筷子敲碗,小孩是不能上桌的,想吃什麼菜只能讓爸爸媽媽夾菜。大人們先給老人們祝福,再是兄弟姐妹間的祝福,長幼有序,邊吃邊聊,熱熱鬧鬧。在爺爺奶奶家,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這都很有講究的。隨著時候推移,之前的爺爺奶奶輩大都已不在人世了,現在圖輕鬆團圓飯也不在家做了,殊不知這團圓飯親手做才有意思,而且自已做的覺得也好吃,如果是長輩們操辦的,那這年夜飯不再是一頓簡單的飯了,這裡飽含了一年裡父母對孩子的期盼,對孩子無微不致的關心,也是父母對孩子操勞一輩子的體現。而且現在人對孩子太過溺愛,有的大人還沒上桌,小孩子已經開吃了。很多傳統規矩已經在慢慢的淡去了。做為一個從小就體驗過的人,這一點點從有到無,到現在自然感覺過年,無非就是吃個飯而已了。


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過年不得不說的說是壓歲錢。這給壓歲錢是有典故的,這典故這裡暫時不說,但以前壓歲錢真的就是壓歲錢,不在乎錢多少,喜歡的是那種長輩們對小輩們今後的關愛和祝福,以及收到這種關愛和祝福帶來的喜悅感。現在過年給壓歲錢都叫成給紅包了,給少了面子上過不去,給多了對孩子來說也不見得是個好事。現在過年多少人為了紅包的事情,頭痛的還是不少吧。以前壓歲錢得了交給父母,有的當學費,有的當還給別人。真正到手的也沒多少,買點小零食,小玩具也就差不多了,不捨得的還存了起來,因為平時根本沒什麼錢用。現在的孩子得的壓歲錢,幾百上千,平時給的零花錢也不少,根本不在乎過年的這些壓歲錢,只是希望過年給的錢更多點,現在玩的東西五花八門,這點錢到手還不夠揮霍的。而且現在的這些電子紅包,更是沒感覺,無非是錢來錢往沒有任何意義。


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以前的人,過年自已寫春聯,不會寫的請人寫,掛紅燈籠。人們思想單純,人與人之間也沒那麼複雜,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視頻,一年甚至好幾年才能見一回。過年走親串門,拜年訪友。為的是看望一下許久不見的朋友,親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聯絡下感情,帶上點水果,小禮品,重的是這份親情和情宜。現在的人一個小區裡住幾年,都不知道鄰居長什麼樣。春聯也不自已寫了,到處有買,有送,不過春聯上除了對子,還多了廣告,一副喜氣洋洋的春聯貼在大門上,上面還印著XX保險公司,XX集團,等等諸如此類,隨便可見的商業氣息。這又是何必呢?而且現在拜年,很多的是走個過場,有的是還帶有目的性的,去有的人家裡拜年,不想去還不得不去。禮輕了還怕別人看不上。中國傳統的禮輕情意重這句話,擺在現在已經成為笑談了。

社會在發展,人們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有些時候太多無奈,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話是沒錯,但有的辛苦了一年,有的連車費都沒有的,叫你怎麼回家過年呢,你以為他們不想回家嗎?不回去會難過,回去也許更難過。有的會說,別說什麼在外面打一年工,連車費都沒有的話,人看人永遠覺得好看,真正有多少,只有自已明白,誰心裡都有一瓶苦水,有多少,別人永遠不知道。


過年的年味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小時候過年,一大家聚在一起,怎麼聊都是一片和諧,一團和氣。現在聚在一起,一人捧著個手機,能聊的東西太少了。就算能聊,聊著聊著味就變了,為什麼?答案不得而知。以前的人慢慢長了,太多人為了生活,已經忘記自我了。太多東西已經不在乎了,想想小時候過年的情景,不知道是這個社會變了,還是我們變了。現在過年和過元旦,國慶已沒什麼區別了,同樣的七天假,同樣的聚會,同樣的飯局,不同的是現在過年,是給自已一個更好的理由來花更多的錢,給自已一個平時不想回家,又不得不回家的理由。趁著自已的親人長輩還健在,讓自已保持點童真,也許這過年還能找回點年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