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不少俗語,在老一輩人口中流傳著,具有口語性,其中很多至今仍不過時,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對人們的生活和勞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編今天就來分享一句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這句俗語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就是男方的父親未經允許不能隨便出入女方的閨房,大伯也不能隨便去在坐弟媳婦的床上。可是,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一一分析。

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一:公公不進兒媳房

從古到今,我國一直都是禮儀之邦,人民都非常注重禮數和教養。我們從小就受到教育,懂得了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道理。的確,要是跟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非親人在一起相處的話,應該注意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可能會被周圍的人說閒話,覺得這兩個人品德上不行。對於女方來說,流言蜚語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平時一定要多注意一點。

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兒媳雖然會管公公叫爸,但公公終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兩個人舉止還是不能太過親密為好。而公公如果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還是不要隨意出入兒媳婦的房間了,其一是可能兒媳婦會心有芥蒂,甚至討厭你,其二是如果被村裡的三姑六婆看到了的話,可能直接一傳十十傳百,全村人就都傳開了,覺得你們兩個人生活不檢點,到時候,一家人就成了眾人的笑柄,後悔都來不及了。因此,也就有了“公公不進兒媳房”的說法。

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二:大伯不坐弟媳床

很多年輕人可能講究沒那麼多,跟同齡人相處的時候,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把握不住具體的分寸,這樣其實是很不好的。雖然兄弟就如同手足一樣,不分你我,但是在情感上面,還是必須分得清清楚楚的,一定要跟弟弟的媳婦保持適當的距離。尤其是在兄弟不在家的時候,更不能隨便坐弟媳婦的床了。弟媳婦雖然嘴上不會說你,心裡一定會討厭你這個大伯哥的。而且,要是被弟弟知道了,還不得跟你大吵一架,因為這個鬧得兄弟倆感情不和的話,那就太不值當了。

農村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涓涓觀點:雖然這句俗語看似不是特別好聽,甚至有點低俗,但卻是存在其一定的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開放,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尺度似乎也越來越大,然而,有一些底線,是我們必須要堅守住的,還是要清清白白做人比較好。

參考文獻:《俗語大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