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慘無人道的“暴君”,還是心懷蒼生的明主

秦始皇——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關於他有太多的事可以說,以他為“始”,後世皆稱“皇帝”。可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的事蹟“撲朔迷離”,聊聊他的人生,他的事蹟,他的思想,他的理想,他的作為,他的價值。

秦始皇名為“嬴政”,出生於趙國,其母“趙姬”。他的父親為“異人”在趙國當“質子”,也就是呂不韋“奇貨可居”的那個人。呂不韋賭對了,拿出重金賄賂“華陽夫人”,異人認其為養母,母憑子貴,子憑母“勢”。異人的爹“安國君”於眾人中當上了太子,異人又於眾人中當上了太子,等“異人”去世後,十三歲的“嬴政”順利登上王位,這個“氣運”佔了很大成分。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慘無人道的“暴君”,還是心懷蒼生的明主

古時候說一個人若要成功取得“格局”得佔“天時、地利、人和、神助”,天時給“嬴政”佔住了,但此時的嬴政其他幾個還沒有“佔到”。少年時和母親在趙國東躲西藏,養成“狠厲”的性格,這也為後來“嬴政”的措施埋下伏筆。身在趙國的“嬴政”何來“地利”之說,當他老爹獲取“王位”之後,“嬴政”的“地利”也就出現了。至於“人和”這件事兒,當時“呂不韋”執政,羽翼未豐的“嬴政”只能在其“淫威”之下生活,長期以往的壓抑必將使“嬴政”走出不平凡的道路,事實告訴我們“嬴政”他可以。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慘無人道的“暴君”,還是心懷蒼生的明主

“嬴政”人生的開局非常夢幻,經歷了各種事情,並且很早得到了“權勢”。此時的秦國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兵強馬壯,國土面積日益豐厚。在如此環境中成長,始皇帝周邊必然擁有很多“知足雙全”的人才,與他們日夜“交流”,“嬴政”知道自己的天命為何,知曉自己這一生的意義為何,他成熟了。思想成熟的他明白“呂不韋”的禍害,明白與自己母后有染“嫪毐”的“危險”,於是他暗自謀棋,試圖一舉掃除這些“毒瘤”。結果是成功的,嬴政用“雷霆手段”把內部問題清理掉,整理好內部關係後,他開始把矛頭指向外部勢力,指向那些“窺視”秦國領土的國家。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慘無人道的“暴君”,還是心懷蒼生的明主

始皇帝得勢之後把所有精力全部對準外界,花費近十年時間完成中原大一統,從此中國的命運從諸國並存的時代到大一統的“君主時代”。秦始皇為顯其豐功偉績,認為“王”不足以襯托他的功績從而用“皇帝”命名。後代封建統治者沿用秦始皇的習慣紛紛稱作“皇帝”。

當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使全國制度協調,規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與度量衡,讓一統後的中原得以經濟上的發展。這為中國屹立東方不倒創造了非常重要的條件,為後世的太平建立了非常牢靠的基礎。但“泰極否至”,始皇帝多年辛勞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可剛建成的帝國需要保護,心急的始皇於是求仙煉丹,希望可以與“大秦帝國”同“長生”,可如此願景終究不現實。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慘無人道的“暴君”,還是心懷蒼生的明主

​始皇帝在位期間因何故“焚書坑儒”,“孟姜女哭長城”源頭是不是“始皇”的苛刻,這些事情的真相歷來被人“津津樂道”。關於此類問題如今也有人做出客觀評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

始皇帝一生“辛苦”,為後人帶頭樹立榜樣,至於那些“暴虐”的描述是漢朝時期籠絡民心的“手段”亦或真有其事,個人心中自有“定數”,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始皇”豐功偉績,千古一帝之稱當之不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