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來源:政治學人

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圖書推薦」《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房寧 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研究和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政治學的發展歷程,梳理和總結了中國政治學學術研究、學科發展的主要成果。本書通過學術史研究深刻揭示和展現了當代中國政治實踐、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的歷史進程,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當代中國政治的學術圖卷。

「圖書推薦」《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向上滑動閱覽本書目錄

導論 中國政治學70年發展

一 艱難起步、曲折前行的中國政治學

二 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的發展

三 中國政治學學術研究的發展

四 中國政治學發展的動力機制、演進規律和未來前景

第一章 國家理論研究

第一節 國家基礎理論

一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二 自由主義國家學說

三 社會民主主義國家學說

四 西方晚近國家學說

第二節 中國國家理論

一 中國傳統國家理論

二 中國近代國家轉型的動力理論

三 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理論

四 當代中國國家形態理論

第三節 比較國家理論

一 改革開放前的比較國家理論研究

二 改革開放後至“冷戰”結束前的比較國家理論研究

三“冷戰”結束後的比較國家理論研究

四 比較國家理論研究的當前走向

結語

第二章 民主理論研究

第一節 民主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民主理論研究與發展

二 改革開放初期的民主理論探索

三 世紀之交民主探索再出發

第二節 人民民主理論研究

一 人民民主的概念演進

二 馬克思主義人民民主理論研究

三 當代人民民主理論研究的主要議題

第三節 基層民主理論

一 基層民主研究發展

二 農村村民自治研究

三 城市社區自治研究

第四節 協商民主理論

一 協商民主研究發展

二 協商民主研究主要議題

結語

第三章 政黨理論研究

第一節 中國政黨理論研究的歷程

一 改革開放前政黨理論研究的奠基與曲折發展

二 改革開放後政黨理論研究的全面開展與專業化

三 新時代政黨理論研究體系性創新

第二節 比較政黨研究

一 比較政黨理論研究的初期探索

二 改革開放後比較政黨研究的恢復和發展

三 比較政黨理論研究的蓬勃發展期

第三節 中國政黨理論

一 中國政黨制度研究

二 執政黨建設理論研究

三 參政黨理論研究

結語

第四章 治理理論研究

第一節 中國治理理論研究的進程

一 治理理論研究的緣起

二 治理理論研究的發展

三 治理理論研究的興盛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一 內涵外延拓展

二 國家與社會的互動

三 分析範式應用

第三節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一 外部約束條件

二 領域邊界的區分

三 政府職責功能轉型

第四節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一 現實制度變遷與“分稅制”改革

二 政府職能定位調整

三 未來發展趨向

結語

第五章 政治制度研究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

一 發展階段及其特點研究

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的主要議題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研究

一 發展階段研究

二 中國政黨制度的內涵與特點

三 中國政黨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研究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

一 發展階段及其特點研究

二 關於民族區域自治權的探討

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研究的其他議題

第四節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研究

一 自治制度中治理問題研究

二 自治制度中治理主體研究

三 自治制度中行政主導與黨建引領關係研究

結語

第六章 行政管理研究

第一節 行政管理學發展脈絡

一 研究起步與研究中斷

二 行政學的恢復和發展

三 行政學全面拓展與縱深發展

第二節 政府改革基本議題研究

一 行政體制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研究

二 政府組織機構改革研究

三 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

第三節 政府政策與運行議題的研究

一 公共政策重要議題研究

二 政務公開與信息公開的研究

三 政府績效評估的研究

第四節 公務員制度研究

一 人事行政管理的研究

二 公務員管理改革和公務員制度建設

結語

第七章 比較政治研究

第一節 比較政治研究的邏輯線索

一 以中國為本位

二 以世界為參照

第二節 比較政治學的研究框架

一 “三個世界”思想對比較政治研究的意義

二 對民族解放運動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政治學“補課”與外來思想衝擊

一 改革開放時期比較政治研究的啟動

二 國外學術著作譯介與思想衝擊

三 地區與國別研究再興起

四 政治現代化研究興起

五 體制轉型研究

第四節 21世紀以來的比較政治研究

一 經濟全球化的政治效應

二 21世紀比較政治研究的議題與方法

三 地區與國別研究的啟示

四 當前比較政治研究的新議程、新方法

結語

第八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Ⅰ:中國部分

第一節 中國政治思想史學科的發展歷程

一 中國政治思想史學科的興起與早期研究特點

二 改革開放與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學科的重建

三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學科的興起

第二節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發展與創新

一 對象與範圍:視野的拓展與新領域的開闢

二 主角和議題的復位:體例創新與學科自覺

三 超越史學方法:哲學史進路的引入與社會史進路的矯正

第三節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發展與創新

一 三個階段:從起步到繁榮

二 體例與敘事:列傳體+編年體與創新嘗試

三 對象與視角:國家觀與現代化

四 文本與語境分析:方法的多樣化和研究視域的拓展

結語

第九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Ⅱ:西方部分

第一節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發展概況

一 奠基與萌芽階段

二 創立與發展階段

三 政治思想研究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西方政治觀念研究

第三節 西方政治思潮研究

一 西方傳統政治思潮

二 西方諸多新興政治思潮

三 圍繞政治思潮的主要論爭

結語

第十章 方法論研究

第一節 中國政治學研究方法發展回顧

一 階級分析方法的運用與發展

二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科學化和多元化

三 方法論範式轉換

第二節 關於方法論的主要爭論

一 科學化還是“本土化”

二 追求規律還是觀照現實

三 政治學方法論向何處去

第三節 國外政治學科學方法的學習、運用與反思

一 介紹國外政治學研究方法的努力

二 質性研究方法的運用現狀

三 定量及前沿政治學方法的運用現狀

結語

第十一章 新興學科研究

第一節 政治心理學研究

一 國內政治心理學的發展階段

二 重點議題的研究

三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第二節 農村政治學研究

一 農村政治學發展歷程

二 農村政治學的核心議題

三 農村政治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民族政治學研究

一 民族政治學的形成

二 民族政治學的研究

三 著力構建民族政治學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學科體系

第四節 空間政治學研究

一 空間政治學的興起和發展

二 空間政治學的研究議題

三 空間政治學的未來議程

第五節 環境政治學研究

一 環境政治學的興起與發展

二 環境政治學引入和主要議題

三 環境政治學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後記

1 房寧

1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負責組織全國政治學界以中青年科研人員為主的課題組,廣泛收集和整理了70年來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各類學術資料,系統梳理和研究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歷程,在此基礎上編寫出一部中國政治學的學術史。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課題組按照歷史性、政治性、文獻性、本土性和原創性五項原則

,對於70年來的中國政治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以及話語體系的發展演進軌跡進行了描述和呈現。歷史性體現為忠誠於歷史,如其所是地呈現和展示中國政治學篳路藍縷、一路前行的學術探索歷程;政治性意味著政治學學術研究要“講政治”,學術史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政治實踐、政治建設和政治發展。作為意識形態、學理形態的學術史,要緊密聯繫和如實反映現實中的政治實踐形態;文獻性是學術史研究中題材與資料選擇取捨的重要標準,我們力求選擇70年來政治學研究中最有代表性、最重要和最具有現實影響力的學術成果,進行研究和展示;本土性則是力求反映和展現中國政治學從西學東漸到逐步形成本土化政治學體系的過程,重點反映從中國政治實踐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中國化的政治學知識;原創性是科研學術追求的最高標準。當代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49年以來政治學發展經歷了坎坷與曲折,中國政治學發展仍處於探發展之中,與法學等相近社會科學學科相比還處於不夠成熟階段。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政治學研究中仍然產生出大量具有原創性的學術成果,我們在本書中儘量予以發掘和展現。

在本書的最後需要專門說明一點是本課題組的組成情況。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的意見,本課題由我本人負責。在遴選課題組成員的過程中,我們搞了“五湖四海”,面向全國政治學界精選以中青年為主的優秀學者和科研骨幹,組成研究和寫作隊伍。

“70後”是本課題組的主體。這樣做是為了便於集中全國政治學界的智慧,更是著眼於未來。目前“70後”為主體的中青年學者已經日益成為中國政治學界的主力,他們有著良好學術基礎和研究功力,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事實證明他們具備完成這項重要任務的能力。中國政治學70年的發展凝聚了幾代政治學人努力與心血。回顧70年,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50後”群體是過去70年學術研究的主要承載者。編寫學術史要客觀、中立,由“70後”年輕一代承擔編寫任務,有利於保持學術研究的客觀性。展望未來,中國政治學必將迎來一個更加繁榮、更加成熟的新階段。今天的“70後”以及更加年輕的一代學人,將是中國政治學80年、90年乃至100年的主力。他們將創造出中國政治學輝煌的未來,將總結前70年的任務交給他們也是對中國政治學未來的一種期許。

本書研究與撰寫工作分工如下:主編房寧,負責全書研究編寫框架的設計、各章撰寫提綱的審定和全部書稿的審閱和修訂;王炳權協助主編完成各項相關工作;導論中國政治學70年發展:王中原;第一章國家理論研究:郭忠華;第二章民主理論研究:李俊;第三章政黨理論研究:柴寶勇、周悅;第四章治理理論研究:任勇;第五章政治制度研究:陳文、陳科霖;第六章行政管理研究:孫彩紅;第七章比較政治研究:鄭振清;第八章政治思想史研究Ⅰ:中國部分:楊陽、顏德如;第九章政治思想史研究Ⅱ:西方部分:佟德志;第十章方法論研究:左才;第十一章新興學科研究,政治心理學研究:季乃禮、陰玥,農村政治學研究:張大維,民族政治學研究:白利友,空間政治學研究:宋道雷,環境政治學研究:鄭石明。此外,豐俊功、陳宇慧為全書研究撰寫做了大量服務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政治學伴隨著中國政治發展走過了一條艱難探索的道路,也伴隨著改革開放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新時期。在70年的發展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補課”的40年來,中國政治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科體系。然而,政治學發展演化的路徑複雜,學科發展枝蔓繁雜,這反映出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尚未成熟定型,同時也給學術史的研究與概括帶來了眾多難題。本書的寫作是一個對70年來學術、學科發展的海量資料反覆梳理、斟酌取捨的科研過程。儘管課題組全體成員未敢有絲毫疏忽懈怠,盡心盡力地認真研究、寫作,但限於學術視野、研究能力與水平,加之時間倉促,書中有掛一漏萬、欠妥失衡之處,肯定是在所難免。在此,懇請讀者和學界方家予以諒解,並希望得到讀者與方家的指教。

本書全體作者謹以虔誠之心向所有那些為中國政治進步和政治學建設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敬意和感謝!

「圖書推薦」《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數字經濟智庫

「圖書推薦」《新中國政治學研究70年》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