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近幾年,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範圍持續擴張

,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技術變革驅動營銷升級。尤其在爭奪細分場景下用戶的有限在線時間份額及注意力,建立品牌與用戶間的長效聯繫等方面,數據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但在具體的營銷實踐中,數據資產是否被充分開發利用,平臺數據打通能否真正可以“無障礙”地為品牌營銷賦能,成為目前制約大數據營銷潛力進一步釋放的關鍵問題。

打通數據不等於數據互通

網絡越來越發達,數據越來越大。很多數據開始互通,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打通數據並不是數據互通。

自2005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精準營銷”概念以來,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將合適的信息,以合適的方式推送給合適的人,成為營銷行業不斷探求的目標之一。要讓營銷信息精準觸達目標用戶,基於用戶數據畫像的精準定向在大數據時代發揮著關鍵作用,而這完全依賴於對用戶屬性及多維行為數據的綜合收集及處理。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當前市面上有很多平臺以及APP間普遍倡導“數據打通”更多的是通過標籤匹配來實現的,但是由於不同平臺或APP各自擁有自己不同的算法和產品邏輯,他們很難做到數據的統一、同一解析性,只能通過各自產品的邏輯匹配不同的標籤,再通過移動端統一的設備ID進行數據Mapping。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略微懂得一些數據的人都知道,每一臺手機的設備ID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在PC時代營銷數據打通所依賴的賬號體系或者User ID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而由於固定的設備ID的存在,移動端的數據打通是沒有很大難度的。

在市面上很多號稱“數據打通”的公司,它們僅僅能幫助廣告主實現某些維度的人群定向,比如圈定在某電商平臺瀏覽過某件商品的人或者在某視頻網站觀看過某一檔綜藝的人,然後再在另外一個新聞客戶端中進行廣告投放。

顯然,數據更深層次的價值並沒有得到真正發揮,僅僅依賴於數據標籤進行人群定向不過是大數據在營銷上初級的應用。而一些一直宣稱可以打通旗下APP矩陣數據,進行整合營銷的綜合型平臺的廣告投放效果也並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顯著。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其實這些平臺基於同一集團的優勢是可以進行數據打通的,但如何在營銷中讓大數據和廣告算法發揮價值,則需要在這個基礎上解決更多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打通標籤還是打通底層數據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標籤”的意義在於更好的標記,辨認,對廣告算法就沒那麼重要了。而顯然打通底層數據的價值則是更加偏向於廣告算法。其次,動態的數據打通還是離線的數據打通,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數據的精準及定向很重要,但通過數據“找對人”只是營銷的第一步,品牌需要發揮智能算法的價值將數據資產沉澱為“品牌人群資產”,通過統一的底層算法對數據進行更精細的運用,才是當前營銷行業對數據應用應該追求的更深層價值,而這些深層價值則需要通過“數據共融”

來實現。

數據共融 讓數據真正為營銷所用

基於“數據共融”而生的商優數據在數據管理上做到了多平臺、全維度數據的高效融合,通過高精度的智能數據應用為營銷提供有效指導。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商優數據它是由線上投放平臺與線下智能硬件(商優盒子)組合而成,通過線下智能硬件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利用線上投放平臺智能算法自動化還原標籤用戶,讓商家與需求用戶精準連接。

商優數據對接國內主流交易平臺並且整合了市面95%的主流媒體資源和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據,平臺基於智能算法與數據分析,商家可以通過商優數據線上投放系統自主投放廣告到每一個目標消費者的手機當中,並且這些接收到廣告的用戶都是對這個商品有一定需求的消費者。

除了線上的廣告投放外,還有硬件(商優盒子)相輔相成,商優盒子是如何做到數據共融的呢?看下圖:

“數據打通”不等於“數據共融” 這些新名詞你別搞錯了!


技術的發展帶給營銷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也讓我們認識到用戶數據資產並不僅是曝光、點擊等一連串冰冷的數字,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更細顆粒度的挖掘及可視化呈現,用戶數據背後的更鮮活的價值正逐漸展現出來。藉助數據共融優勢,讓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真正迴歸“人”的本質,數據營銷的潛力才能被進一步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