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創造者的奇葩發明,科幻之父搞笑都是認真的

隨著中國科幻作家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後,科幻界的“諾貝爾獎”被國內讀者所熟知。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為了紀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這個獎,和那個寫了《巴黎聖母院》及《悲慘世界》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沒有半毛錢關係。

“雨果獎”創造者的奇葩發明,科幻之父搞笑都是認真的

雨果·根斯巴克,1884年出生於盧森堡,20歲的時候移居美國。根斯巴克是一位無線電愛好者,同時也非常喜歡科幻,年輕的時候幹過與無線電相關的產品推銷工作,並且自己創辦了一本雜誌《現代電子學》。這本雜誌上面除了介紹一些與無線電有關的知識和一些新發明外,他還在上面刊登了一些自己閒來無事寫的科幻小說。後來寫寫小說已經無法滿足他對科幻故事的熱愛,所以在1926年的時候,乾脆又創辦了一本專門用來刊登科幻小說的雜誌——《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這本雜誌不但滿足了根斯巴克自己寫小說的願望,更讓很多創作科幻小說的作者有了用武之地,雜誌發行沒多久,就開始給根斯巴克帶來收入了。不過根斯巴克自己在科幻小說上建樹並不多,沒有留下什麼傳世的作品,但他創辦的雜誌卻成了科幻界的標杆,讓科幻故事成為了一種正式的文學形式,被稱為“科幻雜誌之父”。世界科幻協會為了紀念他,在1953年的時候,將協會的年度獎項“科幻成就獎”,正式稱為“雨果獎”。

“雨果獎”創造者的奇葩發明,科幻之父搞笑都是認真的

雨果·根斯巴克自己是一位工作狂人,為了自己心愛的科幻事業也是拼盡了全力。通常我們在工作或是寫作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比如噪音,身邊走來走去的同事等,這些干擾往往會讓人分心,難以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在眼前的工作上面。雨果·根斯巴克同樣也經常面臨這些煩惱。為了工作寫作不受干擾,能全身心的投入,科幻之父腦洞大開,發明了一個隔離頭盔,隔掉噪音,屏蔽掉一切不必要的視線干擾。

“雨果獎”創造者的奇葩發明,科幻之父搞笑都是認真的

隔離頭盔由木頭製成,可以罩住整個頭部,據稱可以屏蔽掉95%的雜音,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戴上頭盔後,視線只侷限在一個相當小的範圍內,只能通過眼前的兩片玻璃看見前面有限的區域,而且兩個玻璃還被塗成了黑色,只留下下面兩條線。這樣就保證了配戴的人除了能看見手頭的工作外,其它的什麼也看不見。為了防止頭盔內部空氣不流通,導致配戴的人吸入過多的二氧化碳而昏昏欲睡,根斯巴克還專門配了一個小型的氧氣瓶。emmm,使用成本有點高。按照現代商業的思路,賣耗材比賣產品本身賺錢,不知道根斯巴克當年有沒有想過賣氧氣罐。

“雨果獎”創造者的奇葩發明,科幻之父搞笑都是認真的

這個發明看起來非常搞笑,也不知道根斯巴克是不是戴著它,才寫出了那麼多的科幻小說,並最終成為了“科幻之父”。要不要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向科幻之父學習下試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