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墉臨《楊懷錶記》

刻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全稱“司隸校尉楊淮從事下邳湘弼表記”,亦稱“楊淮碑”。楊淮、楊弼兄弟是《石門頌》中司隸校尉楊孟文(楊渙)之孫。東漢熹平二年(173)二月,同郡卞玉過石門,見《石門頌》,有感於楊氏祖孫業績,因作此表紀,故又稱《卞玉過石門頌表紀》。


  《楊淮表記》為摩崖隸書,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計173字。該碑書法奇逸古雅,與《石門頌》相近。  釋文 :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太守。御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母憂,去官。復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刺史,大醫令,不邳相。兄(解釋)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幸早隕。國喪名臣,州里失覆。二君清□,約身自守,俱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財表紀。
  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評此石雲:“潤澤如玉,出於'石門頌’,而又與石經《論語》近,但疏蕩過之。”誠如康氏所言,“楊碑”最大的書法特色就是古奇縱逸,疏蕩天成,後世之《爨龍顏》《靈廟碑》大由所出,其字樸拙真率,巧奪天工,觀之則生迥出塵寰,飄然物外之感。 但凡古隸,尚欠周正規矩,唯獨於此,天人合一,而古意存焉。日常臨寫,心摹手追,渾思度外,可矯帖學習氣之弊。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王墉臨《楊懷錶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