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我們沒有“鯨落”但可以來一個“豬落”

鯨落指的是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會緩慢沉入海底,並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鯨落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據說,僅僅是據說,這是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

在大連,我們沒有“鯨落”但可以來一個“豬落”

不過,如果你有幸來到大連的海邊,那恭喜你,一樣可以製作一個“鯨落”,不,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個“魚落”!退潮的海邊,只要你有一條帶著魚骨的魚,然後把他遠遠的投到比較深的海水裡,這一切就完成了。

——就像網絡中介紹的鯨落生態系統可分四個演化階段一樣,我們的魚落也會經歷四個類似階段,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近距離觀察:

首先是移動清道夫階段(mobile-scavenger stage):在帶著魚骨的魚的屍體下沉至海底過程中,大連淺海的黃魚、黑魚以及赤甲紅等代替了鯨落中的盲鰻、鯊魚、一些甲殼類生物,他們會同樣以魚的屍體中的柔軟組織為食。當然,這一過程不會持續4(至少)至24個月(取決於魚的個體大小)。期間90%的魚屍同樣將被分解。只是相比較體型巨大的鯨魚屍體,魚屍體處理的會更快一些。如果你捨得投入,甚至可以朝海里投入一頭豬,當然,這樣的收穫也會大,我們管這種方式叫:傾倒垃圾,而不是什麼“豬落”!!

其次,同樣是機會主義者階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機會主義者(機會種)能夠在短期內適應相應環境而快速繁殖。這裡所說的環境,就是鯨屍、鯨骨。在這個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當然不會是多毛類和甲殼類動物,而是海星,對大連的近海只有海星可以以殘餘魚屍作為棲居環境,一邊生活在此,又一邊啃食殘餘鯨屍,不斷改變它們自己的所在環境。至於海膽,別看他們刺蝟一樣的外形,他們是吃素的。

完成了前兩個階段,就輪到了我們看不到的,至少是肉眼看不到的化能自養階段(sulphophilic stage):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魚骨和其它組織,分解其中的殘骸,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鹽作為氧化劑,產生硫化氫。化能自養細菌例如硫化菌,則將這些硫化氫作為能量的來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將其氧化,獲得能量。而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這個階段不會像介紹那樣緩慢,而是飛快的完成,至少不用一百年的時間。

在鯨落介紹中,往往第四個階段會更有趣,沒錯,一條魚變成了礁石,在誰看來都是一個奇蹟,那麼,礁岩階段(Reef stage):也就是當殘餘鯨落當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後,鯨骨的礦物遺骸就會作為礁岩成為生物們的聚居地。在“豬落”或者“魚落”中會產生嗎?

在大連,我們沒有“鯨落”但可以來一個“豬落”


在“豬落”中,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雖然豬骨的礦物遺骸很難成為礁石,不過,如果落在海底,隨和潮汐作用,在豬屍的周圍會堆積聚起海底沙石,最終替代豬落成為礁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