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奇葩說裡曾經有一期辯題是“終其一生,都只是個平凡人,你會不會後悔?”其實落腳點在於我們對“平凡”的理解。

什麼叫平凡?平凡就是你我現在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平凡就是早起有粥,晚睡有床,平凡就是面對生活的苦難勇敢的去抗爭,不屈服,平凡就是像出海打魚的老人一樣,即便失敗了,我依然是個英雄。因為我曾拼盡全力。

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平凡的世界裡,平凡的你我,講述的都是平凡的故事:就好像我和我老公,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再平凡不過的一對尋常夫妻,但是我們不曾放棄過對生活的追求,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收穫屬於我們的幸福,可以說,在這場屬於我們的人生戰役中,就算沒有過高光時刻,我們不會後悔。

我和老公是校園愛情,如今已經走過十個年頭,我們初識是因為一部小說——《平凡的世界》。

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每個人都終將歸於平凡

當時剛從農村出來的我,因為高考失利,上的大學不理想,人一直處在高度的自卑中,再加上人在年輕時特有的迷茫,感覺前途渺渺,生活一片灰暗。

直到我讀到了《平凡的世界》。

這部小說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發生在黃土高原上的故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在這個平凡世界中芸芸眾生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我為少安和潤葉的錯過而心痛,為曉霞和少平的生離死別而唏噓,但更為這群年輕人對於生活堅強不屈的態度所振奮。

少平給自己的妹妹寫信說: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老公在人人網(那時還叫校內網)上寫了篇讀後感,引用了少平的這段話,我正好看到了 ,這和我當時的心境特別契合,於是就在下面留言,然後他回覆了我。在來來回回的留言中,我們發現彼此很聊得來,留了聯繫方式,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大家都是發短信,我常常和他發短信發著發著就睡著了。

因為《平凡的世界》,我們走到了一起,十年來,我們從一窮二白到買房買車,憑著自己的努力,共同奮鬥,實現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雖然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對我們來說,已經超越了我們出身的侷限太多!

對於我們來說,終其一生,是個平凡人不是一道選擇項,而是一個必然項,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在平凡的世界中探尋生命的更高意義。

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登三輪車呢。

——馬雲

曾經有網友問過一個很扎心的問題:你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凡?

有什麼不能的呢?終其一生,我們都只是平凡人,憑什麼又去要求孩子“不凡”呢?如果我們懂得生活真正的含義,明白我們不過都是平凡人,在教育孩子時也許就不再那麼焦慮,不再那樣著急。

我們最需要給孩子的是愛,是獨立自信,是面對生活的苦難時不屈的勇氣,是給孩子鍛造精神的鎧甲,而不是把緊箍咒戴在孩子頭上逼他去實現“不凡”。

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比起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更難

《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生活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路遙的文學就像火一樣燃出炙熱的燦爛的光焰。

——賈平凹


《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勵億萬讀者的不朽經典,是深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

文學作品的力量正在於激勵人心,優秀的文學作品讓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也會激勵我們更好的去生活,正因為遇到了《平凡的世界》,我和老公才慢慢掙脫了束縛自身發展的狹隘與自卑,勇敢的去抗爭,去奮鬥,去尋找自己在這平凡世界中的幸福!

放下焦慮,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正確的育兒之道

平凡的人生也有大幸福


423世界讀書日就要來臨,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在經典中尋找到精神的力量,擁有改變命運的勇氣!

#母嬰好物推薦##頭條423知識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