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4歲的孩子很多時候還不能非常清楚的表達自己,但在俄羅斯的一個電視選秀節目上,4歲女孩Bella Devyatkina表現出了令人驚歎的語言天賦——除了母語俄語,她還熟練掌握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就連運用老外最發怵的漢語、阿拉伯語對話也毫無問題!最重要的是,還沒有特別明顯的口音!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一個4歲的小孩怎麼能學會這麼多種語言呢?都說中國話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可對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似乎學外語更費勁。

想想自己以前上學的時候,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每天辛辛苦苦的背那麼多的單詞,語法,造句,一離開學校都還給老師了,到頭來竟然還是不會說英語。

痛定思痛,家長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下一代的超前教育更是如火如荼。為人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資源,英語成了開始的第一步,何況英語是高考三大必考科目之一,學英語更是勢在必行。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快的掌握英語,父母不遺餘力的給孩子最好的英語資源,從懷孕的時候就進行胎教英語,孩子出生後讓孩子聽英語語音,英語兒歌,再大點報英語培訓班,希望孩子在學英語方面能比當年的自己強,但效果似乎並不理想,孩子的英語還是沒有象漢語一樣運用自如。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一、學英語為什麼不能象漢語一樣運用自如?

個人語言的形成和改變,往往取決於“語言環境”,語言不僅是學出來的,更是用出來的。

這和我們各個地方的人都會說普通話和地方方言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所以可以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切換自如,語言是不用則退的,學習外語也一樣,語言本來就是用來說話交流的。

我們以前學英語太注重學英語知識應付考試,忽略了用英語來說話,學得是啞巴英語,沒有經常的交流反饋,自然不會像說母語一樣流利。

從嬰兒開始,每個人都是從聽父母說話,學會運用語言來交流從而學會說話的,在他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強化反饋,最終才會運用自如。

所以要想學好英語,就要象學母語一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運用交流才能學會。

Bella的媽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和老公開始教Bella英語時,Bella才2歲,他們注意到了女兒對語言的興趣,可以輕鬆地掌握一門外語,於是他們決定讓她再多學習幾門語言。

他們給Bella的每一門語言課都聘請了當地的老師,在她3歲半的時候,就已經掌握另外兩種語言了。之後的半年裡,她又陸續學會了剩下兩門外語。

現在,從早上10點到下午1點,再從下午5點到晚上8點,Bella每天花6個小時學習外語。

小孩子學這麼多會不會太累了,連玩的時間都沒有?Bella的父母表示,孩子參加的所有課程都由有趣的遊戲組成,孩子也是真的很喜歡上這些外語課。

對Bella而言,她是在玩,每天快樂的和不同外語老師進行語言交流,而不是在刻板的學習語言知識。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二、父母讓孩子學英語的誤區:

1、學英語是不是越早開始越好?

從胎兒開始就給他聽胎教英語應該是最早的吧,但你知道嗎,胎教英語並不能幫助寶寶更快的學會說英語,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是聽不清楚什麼英語發音的。

媽媽的肚皮相當於什麼?相當於一個低通濾波,更何況胎兒是生活在羊水中,他在裡面聽到的真的只有嗡嗡的並不清晰的聲音,胎兒在裡面聽到最多的聲音,是媽媽講話的聲音和媽媽的心跳聲。寶寶出生以後,他只對媽媽的聲音和那種低頻的聲音最敏感。寶寶的聽覺,也是之後才會慢慢發展。

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聽胎教教材會讓孩子的智力更高,比起讓胎兒聽胎教英語,媽媽本身愉快的心情狀態反而對胎兒更重要。

2、在嬰兒牙牙學語時就開始教他說英語行嗎?

不行!

因為嬰兒這時候更多的是通過模仿和學習父母的聲音來學說話,父母和孩子說話的常用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現在都在提倡學說普通話,為了便於今後孩子上學,最好還是先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少用方言,切忌兩門及以上不同語法的語言一起灌輸給孩子,這會造成幼兒語法認知混亂導致語遲。

所以在嬰兒牙牙學語時切勿揠苗助長,什麼用沒有還會幫倒忙。

但是可以在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定時定點的播放英文童謠,給孩子磨耳朵,為之後的英語啟蒙做準備。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三、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有效學習英語呢?

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直接影響多語言的掌握:語言的成長環境和交流需求。

1、給孩子創造說英語的成長環境;

華盛頓大腦與學習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Patricia Kuhl 女士,在《嬰兒的天才語言能力》中提到:年齡越小的孩子接觸外語,語言習得的效率越高;越晚開始,效率越低。

研究發現: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在3-6歲左右。也就是說,最好在孩子學會用母語說話之後再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

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學習語言的方式是從名詞開始的,指著具體事物說,跟我們學習漢語的方式是一樣的。

然後再從簡單的親子口語會話開始。

比如在早晨起來的時候跟孩子說good morning,it's time for breakfast。然後給他介紹他每天吃的食物,比如this is a banana。This is an apple. It's juicy。

用英語兒歌童謠和動畫這些有趣的形式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比如在認識身體的時候,給他唱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也會和他玩拍打身體部位的互動和在生活場景中的運用。

這些過程就是非常愉快的遊戲互動,在無形中給孩子進行一個英語語言的輸入啟蒙。

在孩子的英語啟蒙階段,培養興趣和母語思維才是第一要緊事。父母要明白,想靠幼兒啟蒙英語讓孩子成“神”,是不太可能的。相比之下,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讓孩子擁有與世界溝通的底氣,這才是英語幼兒啟蒙的真正目的。

不用擔心孩子過早接觸另外一種語言會對第一種語言產生影響,進而混淆兩種語言,幼兒學習多門語言不僅能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增強他的學習能力。

國外很多孩子都是在多種語言環境上成長的,父母讓3-6歲的幼兒學習外語,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和一個相對系統的學習方法,就不會在不同的語言之間產生混淆。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2、給孩子創造英語的使用和交流需求。

兒童心理學家斯金納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是通過模仿和強化而習得語言的。”

6歲以前的孩子處於無意識模仿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大膽,不會害羞,模仿到的發音會更加準確、地道,語言學習的效率也就更高。

語言學習離不開大腦的兩個區域——布洛卡區和韋尼克區,他們一個掌管著語言的感知與形成,一個掌管著語言的整合與理解,這時候孩子可以輕鬆的將“事物”與“英語”聯繫在一起。

要是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孩子再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就只能調動布洛卡區了。沒有了韋尼克區的整合與理解,孩子只能通過“事物”-“母語”-“英語”這樣的母語柺杖思維模式來學習英語。

這也就是孩子上學後在學校正式開始學英語時感到困難的原因。

孩子會說一門母語後,外部外語環境是掌握第二語言的重中之重。

如果父母本身會說英語當然更好了,但大多數父母對英語也是半桶水,所以家長也別偷懶,為了不拖累孩子的後腿,身為家長也要適度的學習,以免孩子習慣了外語交流,父母卻無力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進行適時地交流互動。孩子沒有交流的需求,學過的英語當然也會很快忘記。

從小讓孩子聽英語,上英語班就能學好英語?注意這兩點才會有效!

柬埔寨景點周圍有一個販賣紀念品的9歲的男孩,除了自己的母語高棉語外,他說自己會中文(包括粵語)、英文、泰語、日文、德語、韓語、法語與馬來語等。

為了能向更多的外地遊客兜售紀念品,他只有學會更多的語言才能更快的成交交易。

被詢問是如何學習的,他回答說是跟遊客學的。每天重複的跟許多不同國家的遊客用不同的語言打交道,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各種語言來回切換,運用自如。

像這樣會幾個國家語言的柬埔寨孩子,還有很多很多。

因為他們只有學會更多國家的語言,才能更順利暢通地跟更多國家的遊客交流,他們兜裡的紀念品才能更好地“銷售”,為家庭負擔開銷,他們才有可能免受飢餓和父母的責罰。

只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實踐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語言的潛力。

你的孩子也許沒有這種語言強化交流的環境,那就只有你來為孩子創造說英語的需求了。

還在為孩子上不上英語班糾結嗎?決定語言水平的,絕不是課堂,也不一定是孩子自己,而是父母。

父母想要孩子真正學好英語,不是把孩子交給英語培訓班就行了,每週上幾次英語課,不能有效保證孩子英語能力的提高,相比老師,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父母也要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要參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中來,在每天的交流中,和孩子用英語對話,才能幫助孩子真正長久的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語言的學習不一定要付出多少,或者花多少錢,語言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學好的。

孩子的英語學習,一是要重視語言環境,給孩子儘可能的提供說英語的語言環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運用,父母也參與,才能讓孩子習慣用英語去說話。


我是@南方橘子,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做合格父母,陪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你也有孩子學英語方面的經驗和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