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66 | 對俄羅斯居民的靈魂發問:你有灰色收入嗎?

俄羅斯將於2020年進行新一輪人口普查。除了進行人口統計的工作之外,這次人口普查的另外一個任務是確定每個家庭的收入來源。俄羅斯國家統計局承諾,他們不會質疑受訪者是否靠合法工資為生,但是,人口普查志願者將調查公民是否靠勞動收入、福利或以紅利為生。近年來,俄羅斯多地出現了居民逃避交稅,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公民的灰色收入是俄羅斯近乎所有地區都面臨的現實問題,“你有灰色收入嗎”,這一靈魂發問或許會在俄羅斯居民中掀起不小的波瀾。

筆者曾在莫斯科留學一年,在和俄羅斯學生聊天時談到,塞錢獲得便利已經變成俄羅斯社會普遍且默許的現象,這可能會引起很多留學生的共鳴。臨近期末考試,一些大學生會給任課教師塞錢,希望以此通過考試,甚至獲得更好的成績;有求於人的俄羅斯居民會給辦事部門的工作人員塞錢,希望手續儘快解決;病人家屬會給醫護人員發紅包,希望病人能夠享受更好的服務。就連到俄羅斯留學的外國留學生都在適應這種潛規則:不少留學生都會給大學的外事辦塞錢,以便挑選更好的宿舍;如果給宿管大媽送禮,大媽就不會刻意為難;而上述這些現象只是居民灰色收入問題的一小部分。

在俄羅斯薩拉托夫州最近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與會官員討論了將某些灰色收入合法化的聯邦計劃。調查數據表明,薩拉托夫州的居民月收入不僅低於俄羅斯的最低工資水平11280盧布(現約合人民幣1251.90元);而且還降低了俄羅斯聯邦對薩拉托夫州生活水平的判定(薩拉托夫州——每月8727盧布),很大一部分公民的收入都位於灰色地帶,因而對地區的稅收起到了負面作用。俄羅斯聯邦國家統計局和聯邦稅務局的數據反映出,即使考慮到人口的債務負擔因素,對該地區的支出也嚴重超過公民的收入。不僅是薩拉托夫州,在俄羅斯許多地區,公民的灰色收入問題都很普遍。

目前很難對“灰色收入”進行定義,大眾理解的“灰色收入”是介於“合法收入”與“非法收入”之間的一種隱性經濟收入,基本上通過“制度外”的手段實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認為,“灰色收入”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收入,是間接或變相獲得的某種賄賂,應予以杜絕;一種是合理但不規範的收入,應加以規範和管理。灰色收入最大的特點是非公開性,通過種種手段逃避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以此跳過正常納稅的過程。

稅收是政府進行再分配過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地區的稅收減少,就會對政府的整個再分配過程產生負面影響。眾所周知,俄羅斯從蘇聯時期,到現在的普京政府,都很重視居民的社會保障。為了保持民眾較高的支持率,普京政府一再保證要增加社會保障投入。社會保障也是政府進行再分配過程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取之於民的稅收減少,想要保證繼續用之於民的社會保障不變甚至提高,難免會發生地區經濟入不敷出的情況。

燕南66 | 對俄羅斯居民的靈魂發問:你有灰色收入嗎?

圖一:俄羅斯拒絕不明收入的宣傳廣告,標語上明確寫到:您未來的養老金只能來自您的合法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休克療法時期,俄羅斯曾大規模照搬西方制度進行稅收改革。葉利欽為了獲得地方支持,擴大了地方政府的徵稅權限。名目繁多、規模過重的稅收使企業對政府極其不信任,多數企業為了逃避稅負,將大部分產業藏匿於灰色經濟之下,嚴重阻礙了國家稅收的流入和聯邦中央宏觀調控的能力。因而普京總統上臺之後,對稅制結構和稅收制度進行了公平合理的改革,引導企業和民眾進行依法納稅。雖然普京總統進行稅收改革之後,大規模偷稅漏稅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從目前的新聞來看,民眾的灰色收入問題依然存在,這也說明要素性質的的改變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性質改變的週期往往比我們預想的要長很多。

多數俄羅斯居民:我們的工資真的不高

俄羅斯居民到底在擔憂什麼?納稅本應是他們的義務,但他們為何如此沒有安全感,以至於鑽灰色收入的空子逃避納稅?最根本的原因或許還是俄羅斯居民覺得自己的工資不夠多。俄羅斯居民的平均月工資收入有多少呢?不妨來看一下統計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居民稅前的月收入為44000盧布,現約合人民幣4883.26元,而與2018至2019年其他國家居民的月收入相比,就能發現一些端倪:美國的平均月收入約合人民幣22639.36元;中國約5659.84元;法國約合人民幣29714.16元;芬蘭約合人民幣32544.08元。

燕南66 | 對俄羅斯居民的靈魂發問:你有灰色收入嗎?

圖二:俄羅斯2017年的平均月工資約為39167盧布,對比世界幾個國家的平均工資的相對數量示意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44000盧布這個數據並非完全真實,一方面,它只是稅前收入,扣除掉13%的個人所得稅後,俄羅斯居民的月收入約為38280盧布(約合人民幣4248.44元);另一方面,工資收入會因地區和職業工種產生差異,因而這個數據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大眾代表性。實際上,在俄羅斯很多居民的月收入甚至比44000盧布更低,大城市工資普遍高於小城市,只有20個地區(包括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平均工資高於4萬盧布,在30多個地區的月工資甚至低於3萬盧布,有些小城市居民的工資甚至位於“最低工資水平”及以下。

2018年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約有400萬公民失業,佔總人口的5.2%,這些人或許沒有收入,或許會有至多8 000盧布的救濟金;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約有490萬居民處於“最低收入”階層;而俄羅斯的中產階級約佔7-8%,他們的月收入約為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5549.16元),有一套購買或按揭的住房,有買車養車的經濟條件;約有590萬公民的月收入超過10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1098.32元),佔俄羅斯人口總數4.1%。所以事實上,在俄羅斯只有11%-12%的居民月收入在5萬盧布以上。處於不同收入水平的俄羅斯居民想要活地體面並非易事:在大城市生活要受到高物價、高生活成本的制約;在小城市生活或許連最低工資都無法保障。所以可以理解,為何大多居民會隱匿灰色收入以此逃避交稅。

如何增加納稅人的安全感?

如何才能增加納稅人的安全感,使他們能夠依法納稅不再逃避呢?最重要的是保障勞動者手裡有足夠的錢。調查顯示,不少無良僱主違反了最低工資勞動法規,通過各種方式剋扣勞動者工資,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小型企業出現,而且在員工超過2500人以上的大公司,也有同樣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不夠明晰,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規定,勞動力成本包括勞動者所有報酬之和,勞動力成本的範圍應大於工資,不僅包括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資和薪金,還包括以物質或非物質形式表現的福利,如實物發放、社會保障、技術培訓等。

所以保障勞動者應有的工資收入十分重要,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需要政府進行立法確認,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配合,確保將工資如數下發,除此之外,還應保證勞動者物質與非物質形式的福利。在優化勞動力成本的同時,相關監管部門也應完善監督機制,例如稅務機關可以將勞動法規的信息提交至勞動監察局,勞動監察局應監督企業是否違反最低工資勞動法規,令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承擔行政責任。

在保證勞動者獲得應有工資及福利待遇的基礎上,還要提高收入較低勞動者的工資,稅務部門可以討論哪些範疇的“灰色收入”可以在何種程度上合法化,以此增加居民的實物工資收入;而哪些灰色收入應該予以堅決預防和抵制。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納稅積極性會提高,繳稅情況可能會好轉。但如果一些灰色收入合法化之後,貪婪的本性會驅使人想要更多的錢,這可能會造成越來越多的人鑽法律空子,製造更多的灰色收入;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大法律規定的明晰度,和不合法灰色收入的監管力度。

燕南66 | 對俄羅斯居民的靈魂發問:你有灰色收入嗎?

圖三:俄羅斯2017年平均工資約為每月39167盧布(現約合人民幣4346.88元),後續的柱狀圖顯

俄羅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託皮林在曾公開場合提議,應該取消俄羅斯失業者享受免費醫療的權利。他認為,這有助於打擊所謂的“陰影工作”和“灰色收入”。託皮林解釋說,一些失業者有隱性工作,有灰色收入,然而不納稅,也不繳納社保,所以提議,禁止他們與正常納稅的公民同樣享受免費醫療服務。俄羅斯居民通過灰色收入逃避納稅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稅收數量大幅減少已然影響到了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正常運行,然而灰色收入問題的解決並非短期能實現。政府立法、企業執行、居民遵守,多利益相關三方如何更好配合,新聞媒體如何引導社會輿論發揮作用,培養提高公民的納稅意識,增進公民對政府決策的認知和理解,還需進一步探索。

(作者:宋佳欣,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2019級博士生,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燕南66優創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