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郢村攻堅摘貧帽

風拂麥田,滿眼春光,臨泉縣滑集鎮馬郢村“兩委”班子成員聞小真卻腳步急促、無暇欣賞。趁天尚早,她要到老鄉家問問大夥在發展產業、穩定就業方面有啥想法。

  

  心情迫切、工作盡心,是因為貧窮的滋味,聞小真曾深刻嘗過。

  

  由於愛人身患強直性脊柱炎不能幹重活,2015年,聞小真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5月,經村幹部推薦,年輕能幹的聞小真成為村裡一名計生專幹。為了儘快脫貧,聞小真不等不靠,利用產業扶貧政策養了6只羊;受益於健康扶貧政策,愛人四萬多元的手術費家裡只承擔了3000多元。

  

  自己勤勞肯幹,愛人病情好轉,2016年底,一家人順利脫貧。因工作出色,聞小真進入村“兩委”班子,愛人去年通過考試拿到醫師資格證,在村衛生室上班。

  

  “是黨和政府把我們一家從貧困的泥潭中拖出來,現在有這麼多好政策幫咱,咱自己也要爭口氣。”每每與貧困群眾拉家常,聞小真都會現身說法,鼓勵大家堅定信心,通過勤勞雙手實現增收脫貧。

  

  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外務工的脫貧戶李皋無法出門,生活受困。村幹部瞭解情況後,到他家宣傳產業補貼政策,引導其嘗試發展養殖。目前,李皋的120羽小雞已長至斤把重,托起增收新希望。

  

  地處谷河行洪區的馬郢村,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村民發展動力不足,2014年全村1114戶4834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61戶624人,貧困發生率13.5%。經過近年來各級的幫扶,目前該村還有11戶39人未脫貧。

  

  為激發村民尤其是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馬郢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號召在外人員返鄉創業、鼓勵大戶流轉土地發展產業。

  

  青年張峰返鄉創立的銳楷傢俱扶貧車間,已帶動5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戶10多人,王懷民就是其中之一。“這幾年,我一直在廠里加工板材,不僅年收入四五萬元,還學到了手藝,穩定脫貧不成問題。”

  

  在村幹部的宣傳引導下,不少村民主動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因老伴患病而致貧的張道華,從開始嘗試種植芝麻,到現在流轉30多畝地種植西瓜、芝麻、紅薯,已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戶梁倉身體不好,父親梁保國上了年紀,兒子還在上學,經過集體商議,村裡給他家辦理了低保,並鼓勵梁保國力所能及地發展特色種養業。眼下,梁保國已打定主意:夏收後種植芝麻,增加收入。

  

  “當前,我們不僅對3戶不穩定脫貧戶和9戶邊緣易致貧戶實施動態監測,還對11戶未脫貧戶及人均純收入低於5000元且有致貧風險人員,實行‘一戶一案’幫扶,確保未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高質量脫貧、不返貧、不發生新的致貧戶。”馬郢村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