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全球最具毀滅性的蝗蟲大軍正在逼近中國邊境。

2019年12月下旬,第一批沙漠蝗群抵達非洲肯尼亞,在該國迅速釀成70年不遇的蝗災。短短兩個月,蝗蟲已形成一座城市大小的“超級大軍”。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肆虐肯尼亞村莊的沙漠蝗群(圖片來源:美聯社)

它們肆虐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等東非國家,隨著季風跨越阿拉伯半島,又集結了更多蝗群,到達了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索馬里正在組織滅蝗(圖片來源:CGTN)

在也門首都薩那,一名男子試圖在屋頂捕捉蝗蟲(圖片來源:法新社)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目前一平方公里的沙漠蝗群在一天內的進食量與3.5萬人一樣多。

更可怕的是,沙漠蝗蟲的繁殖能力驚人。據報告,一隻雌蝗蟲在存活的3個月裡平均可產下約240枚卵,卵兩週就可以孵化,一個月內幼蟲就能成熟併產卵,因此沙漠蝗蟲的數量會呈指數級增長,3個月增長20倍,6個月增長400倍,9個月增長8000倍……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肯尼亞當地的蝗群(圖片來源:FAO)

巴基斯坦已於1月31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啟動《抗擊蝗蟲國家行動計劃》,以舉國之力對抗此次災情。官方表示,蝗災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全國將會無糧可收。

看著漫天飛舞的蝗蟲,市民們人心惶惶。也許是為了緩解國民的緊張情緒,巴基斯坦信德省農業部長梅爾·拉胡(Ismail Rahu)建議市民不要恐慌,可將蝗蟲做成咖喱飯或者跟其他菜搭配吃,並保證會盡一切努力滅蝗。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巴基斯坦信德省農業部長已建議民眾吃蝗蟲炒飯

而在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4000億隻蝗蟲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有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使印度糧食減產30%-50%。

儘管目前印度稱,已成功控制該國境內蝗蟲的繁殖和移動,但警報尚未解除。

聯合國糧農組織緊急事務主任多米尼克·布爾根(Dominique Burgeon)表示,目前受影響國家尚需要大量的糧食援助,如果不控制蝗災,將會引發大規模的世界糧食危機。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2020年1月蝗群的遷移路線(圖片來源:FAO)

糧農組織估計,沙漠蝗蟲可能將會影響地球上約十分之一人(約7.7億人)的生計,成為“全球最具毀滅性的的遷徙性害蟲”。

而已經開始繁殖產卵的蝗蟲可能再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捲土重來,預計今年6月兩國可能爆發更大規模蝗災。

全球氣候變化是蝗災的罪魁禍首

沙漠蝗蟲通常獨居,性格溫和且害羞,這時並沒有什麼危害。

但是,當沙漠蝗蟲聚集到60只以上時,就會開始“黑化”——在基因釋放的苯乙腈的作用下,變為極具攻擊的形態:大腦因受到刺激而變大,身體耐力更強、性格暴烈、食慾大增,外觀顏色也由黯淡的土棕色變成了鮮豔的黃綠色,一些鳥類和爬行動物會認為它們“有毒”而放棄捕食。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獨居的沙漠蝗蟲(左)和成群后的沙漠蝗蟲(右)

這樣的沙漠蝗群會不斷聚集,無休止地進食和繁殖。因群居而變得兇猛的蝗蟲甚至會啃食同類,為了避免飛行遷移時為避免暴露脆弱的側翼而受到鄰居的攻擊,蝗蟲們保持著同一方向前行的隊形,協同一致地行動。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近年來非常罕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蝗災發生頻率逐漸降低,近30年來,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報告過大規模且時間持續一年以上的蝗災,爆發小規模蝗災的國家數量,也控制在20個以內。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蝗災在近年十年來發生的頻率在降低,深綠表示蝗災發生 (圖片來源:FAO)

科學家認為,這次罕見蝗災的罪魁禍首,是長時間盤踞在非洲之角的異常潮溼天氣。

在過去的18個月裡,有數個罕見的潮溼氣旋擊中了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如颱風“梅庫努”“魯班”等,這是由“印度洋偶極”(Indian Ocean Dipole)造成的,它類似“厄爾尼諾現象”,會讓印度洋海水溫度異常變化。

如此一來,位於印度洋西北角的非洲東部,便在一段時間處於持續的高溫之中,大氣對流加劇,降雨增加;而印度洋東南側卻恰恰相反,乾旱無雨的日子變得漫長,澳大利亞爆發毀滅性的森林火災也與此有著密切關係。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當原本乾旱的沙漠,因為難得的降雨形成一處處小湖泊,植被隨之生長,環境變得極有利於蝗蟲繁殖,隨著蝗蟲數量在沙漠深處不斷擴大,很快,沙漠的植被就不夠吃了,它們開始加速向外遷移。

自2018年8月異常颶風光顧後的9個月裡,阿拉伯半島南部沙漠裡嗡嗡作響的沙漠蝗蟲成功繁殖了三代,數量暴增了8000倍。隨後2019年的秋冬季,廣泛而持續的降水在再次為蝗群的繁衍營造了溫床。

而當肯尼亞的農民第一次在田間看到它們的時候,已經是黑壓壓的一片,趕不盡殺不絕,所到之處將莊稼洗劫一空的千億級“超級大軍”,一場災難已經釀成。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印度洋偶極”的發生,與近年來的全球變暖現象不無關係,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氣象專家表示,眼前這場可怕的蝗災,還僅僅是一個預兆,“印度洋偶極”引起的跨洋災難性氣候還將繼續形成循環模式。

預計在未來10年,全球氣溫會升高1.5度,這會讓“厄爾尼諾”“印度洋偶極”等異常現象發生的頻率翻倍。

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蝗災預報官基思·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擔心,到今年6月,新一代的蝗蟲數量可能比目前增加400倍,對三四月份雨季播種之後的新一批作物再次造成新一輪的破壞。

沙漠蝗蟲大軍會進入中國嗎?

目前,肆虐印度的沙漠蝗群距我國邊境僅1000多公里,但權威觀點和民間輿論,都認為此次蝗災對國內可預見的影響有限。

這樣的信心,一方面來自我國豐富的治蝗經驗,另一方面則依附於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這些終年覆蓋皚皚白雪的雄壯高山,被視作抵禦蝗災的天然屏障。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圖片來源:微博@老J不老)

然而,屏障並非不可跨越的天塹,在非洲大陸上,日行數百公里的蝗蟲大軍,便曾繞過“非洲屋脊”乞力馬扎羅山進入坦桑尼亞肆虐。

而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青藏高原並不可以完全阻隔飛蝗襲擾,雅魯藏布江流域也是重要的蝗災發源地。更重要的是,蝗蟲可以通過中南半島,進入我國雲南、廣西,那麼,我國也可能成為蝗災的受害地,進而擴散到全國其他地區。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稱,對於我國而言,目前有兩個關鍵時間節點需要注意:

一是5月份,如果在印度、緬甸有數量較大的遷飛蝗群出現,加之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那麼蝗群翻越橫斷山脈飛入我國雲南的可能性較大,甚至還可能達到廣西、四川;

二是6-8月份,印度、緬甸新一代沙漠蝗在高溫條件下快速孵化,蝗情持續爆發,那麼在西風急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風的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就會陡然升高。

隨著國內對本次蝗災關注度的提升,“中國治蝗全軍出雞”、“蝗蟲剋星珍珠雞”等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對“雞蝗大戰”“鴨蝗大戰”更是津津樂道。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蝗蟲剋星珍珠雞覓食

據稱,平均一隻珍珠雞一天可以消滅100多隻蝗蟲,通過這樣的生物手段可以無汙染地解決蟲害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這樣的方式只能治理中低密度蝗蟲問題,而且它們主要對付的是土蝗,來勢洶洶的沙漠蝗很可能並不是它們的菜。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只有中低密度的蝗災才能依靠雞

一旦出現1000億級的蝗中大軍,按照雞一天100只的捕食量,那麼需要數以億計的雞群同時出動才有望遏制災情,而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在全中國肉雞出欄量歷史最高點的2016年,一年也就出欄了95.25億羽肉雞。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人們試圖用布捕捉蝗蟲(圖片來源:BowerBird)

蝗災更無法靠人吃來解決。當綿延40多公里的超大規模蝗群快速移動時,人類的捕食行為對其影響微乎其微。幾天過後,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蝗群就會剩下被破壞殆盡的莊稼飛走前往下一站。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這時候,想控制蝗災,也只剩下大面積使用化學藥劑、病原微生物等這些方法,但是這些人為的化學物,也可能造成大面積化學汙染。

消滅蝗災需要標本兼治

與蝗蟲的搏鬥,一直是最艱苦卓絕的戰役。

1875年,美國西部曾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蝗災,12.5兆(1兆=1萬億)只落基山岩蝗遮天蔽日,席捲大地,51萬平方公里的白天直接變成黑夜,給當地造成的損失高達1160億美元,在西部大平原上造成了廣泛的貧窮和飢餓。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1875年落基山岩蝗肆虐

據目擊者報告,當時成群的蝗蟲覆蓋地面有15米厚,許多樹枝也被蝗蟲壓斷了。蝗蟲成噸的屍體還阻塞了河流,最後被衝進大鹽湖中,被鹽水泡爛的蟲屍在湖邊堆積出了2米高3公里長的腐屍之牆。

這次蝗災還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人類歷史上觀測到的最大動物集群。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1954年,非洲的沙漠蝗群曾一路蔓延到英國,其中最大的蝗群覆蓋面可達200平方公里,蝗蟲吞噬了埃塞俄比亞北部的近乎所有的綠色植物,伴隨著乾旱氣候造成了當地長達一年的大饑荒。這場蝗災,被埃塞俄比亞視為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蟲害。

而在1988年,從非洲薩赫勒地區肆虐而起的沙漠蝗群只用了5天就到達了美洲,它們飛越海洋時,通過停留在船隻、島嶼以及同伴們落下的屍骸上不斷前進,餓了就吞吃身邊弱小的同伴,通過這樣的方式,蝗群出人意料地飛躍大西洋,出現在5600公里之外的加勒比海島上空。

這場蝗災,一共對全世界55個國家的糧食生產造成了侵害,甚至連當時的中國,都發現了成群出現的沙漠蝗蟲。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而與此次蝗災相似的是,它同樣起源於異常增多的降水,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貧瘠的沙漠變成了綠洲,為蝗蟲提供了意料之外的營養。

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呼籲國際捐助者提供70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以幫助5個國家在這次蝗災中遭遇慘重損失的農民和牧民。

糧農組織預計,隨著蝗蟲不斷繁殖,受災國家對於援助的需求也可能將大大增加,積極的控制措施已經勢在必行。

蝗蟲密佈肆虐接近中國邊境,是誰打翻了潘多拉?


回顧蝗災爆發的機制,也許不難發現,往往伴隨著生態環境的異常變化,或是戰亂造成的疏於治理,或是水土資源失調和生態多樣性喪失,都是歷史上多次蝗災爆發的原因。

而在今日東非蔓延至南亞的蝗災,正是全球變暖大背景下氣候極端化的表徵,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扣動了災難的扳機。

事實上,蝗災就像是一個檢驗地球生態穩定與否的標準,它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人類社會每一個肆意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最終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