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2020年的伊始,“英雄”成為一個高光的字眼。

從冬到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多少人義無反顧逆風而行,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用點點螢火匯人間星河。

英雄輩出的當下,我們盡情謳歌身邊這些可愛的人,也不禁重新打量起英雄的模樣——那些出現在教科書上的、矗立在城市廣場的、存檔在展覽館裡的偉岸形象,難道不是像今天的人們一樣,同為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

很多人第一次強烈感受到,英雄主義精神並非是一種歷史陳跡,亦不只屬於少數英豪,它始終奔騰於我們民族的血脈,更是屬於每個個體的心靈迴響和奮勇擔當。

清明節前夕,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特別推出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大型紀錄片《國家榮光》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黃繼光、郭永懷、趙一曼、錢壯飛、彭雪楓、李白、張太雷……這一串閃亮的名字,是中國自近代以來千千萬萬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代表。

當我們重溫這些英雄的故事,不僅是又一次輕拂歲月的塵埃,銘刻崢嶸的記憶,更是將延綿於歷史長河的英雄精神投射進現時的場域,在時間的流動性中建立起相互呼應、一脈相承的精神聯結,讓我們站在更加廣闊的時空維度,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還歷史碎片以血肉之軀

從現代人的心理回溯英雄之路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歷經這場全民戰“疫”,當我們重新品讀這句話的內涵,一併被喚醒和珍視的,還有我們源遠流長的英雄篇章。

英雄的故事,永遠值得大寫特寫,亦能常講常新。總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榮光》特別聚焦20位英雄面孔,其中包括用身體堵住敵人槍口的特級英雄黃繼光、以身許國的“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為抵禦外辱四處奔波寧死不屈的女戰士趙一曼、出生入死血沃中原的虎膽英雄彭雪楓、《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倒在革命路上的“北洋之光”張太雷等可歌可泣的人物。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時光遠去,他們留給後人的,不過是殘破的照片、泛黃的家書、口口相傳的訴說、隻言片語的檔案……正是因為歷經著同樣的“英雄時刻”,今天的人們得以在跨越時空的比照和共鳴中,感同身受於無怨無悔的出發與選擇。

在敘事模式上,《國家榮光》從立足當下的追思視角出發,沿著一條條溫熱的細節線索,著力探尋英雄們成長的軌跡和行為的動因。在講述關鍵事蹟的同時,打撈有血有肉的生命記憶,彰顯偉大寓於平凡的人性之光。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片中,出現了很多令人動容的物件:黃繼光在離開家鄉奔赴戰場之前送給母親的手帕,郭永懷念念不忘要給女兒買一雙布鞋的家書,骨肉分離之際趙一曼懷抱著一歲零三個月的寧兒拍攝的照片,彭雪楓寫下“家如夜月圓時少,人似流雲散處多”的小本兒……都讓觀眾看到了英雄人物鎧甲之下的柔軟——他們為人子女、父母,妻子或是丈夫,卻在生死抉擇的時刻,隱忍情感,挺身而出。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誓言跨越時空,精神世代傳承。這些物件承載的記憶和我們當下的故事渾然一體,高度重疊。戰疫中請戰書、與妻書、簽名隊服、方艙日記的主人們,又何嘗不是懷揣著同一種使命和情懷,毅然扛起了身上的那份責任?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在代表作《記憶之場》中曾經指出,對每個群體來說,從記憶向歷史的過渡,使得它們必須通過復興自己的歷史來重新確定自己的身份。不是像蝴蝶那樣從一朵花到另一朵花,從一個對象到另一個對象,而是因為核心動力產生了爆裂,粒子輻射到了很遠的地方。

營造致敬英烈、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讓世界人民讀懂中國人民的平凡壯舉,是值得文藝工作者奮力書寫的一筆。《國家榮光》在特殊時刻還歷史碎片以血肉之軀,與其說它是深情的緬懷,不如說是對今人的激勵。因為最好的紀念,就是堅守和傳承。

讓革命先烈燃我輩鬥志

用年輕人的共鳴重溫青春之歌

是怎樣一份事業,讓一個人生死以赴?

是怎樣一種信念,讓一個人捨己報國?

為了鮮活立體地塑造人物,《國家榮光》節目組走訪了國內26個省、市、自治區,前往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挖掘最新披露的檔案資料;採訪逾百位專家學者和親歷者,以史實為基,在每期不到30分鐘的時長裡,凝練講述超越人們熟知範圍的英雄故事。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節目自開播以來,吸引了一大批的年輕觀眾,他們或是從中認識了一些過去鮮有了解的人物,或是深刻走近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有網友說:“他們在如花如歌的年齡,為祖國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是國家的榮光,也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銘記英雄,緬懷同胞。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努力奮鬥,不負韶華!”

榮光不朽。《國家榮光》裡逐一展現的這些閃亮的面孔,正是一個個時代的青年群像。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年僅21歲的黃繼光在唯一的家書中寫道:“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危急時刻,他用胸膛抵住噴火的槍口,用生命直面冰冷的死亡。

“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我們試圖想象,年僅31歲的趙一曼當年是懷著怎樣的思念和愧疚,辭別了剛滿週歲的兒子,在慷慨就義前寫下激昂的遺書。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1927年,29歲的張太雷在廣州起義戰鬥中中彈身亡。作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他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至死,他都希望自己的鮮血,能成為革命勝利的源泉。

直到2001年,始終讓人們牽掛的錢壯飛下落之謎才終於有了答案。這位潛伏在隱蔽戰線作出豐功偉績的傳奇英雄,在39歲那年被歹徒推下山崖,長眠於悠悠烏江之畔。一個有關才華、忠誠和抉擇的故事卻生生不息,滋養著後人的靈魂。

重溫歷史,壯行未來《國家榮光》站在“記憶之場”致敬英雄風骨

每當中華民族經歷風雨,總有一群勇敢而有擔當的人,毫不猶豫地選擇滾燙的人生。令人感動的是,在老一輩一度懷疑的目光中,新一代年輕人也用自己的行動,在這次疫情中交出了值得驚歎的答卷。當90後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的戰鬥空隙寫下“國難當頭命何惜,滿腔熱血拋頭去。否極泰來終有日,山河無恙話荊棘”,我們知道,他們不僅重新定義了自己,也徹底洗禮了自己。

“青春之歌”鏗鏘作響。當歷史的接力棒交到我們的手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青年更要爭當先鋒。崇尚英雄的時代,不能只做當英雄經過的時候站在路邊鼓掌的人,更需要喚起每個人在平凡堅守之中的英雄之氣。

如果我是鮮花,將極香盡豔傲立枝頭;如果我是綠葉,將鞠躬盡瘁簇於花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