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菜甕”如何搖身變成價值千金的國寶?700多年的謎團解開了

大“菜甕”如何搖身變成價值千金的國寶?700多年的謎團解開了

北京西華門外有個真武廟,廟內不知從何時多了一個大“菜甕”,道士們競相用該“菜甕”醃製鹹菜。

該“菜甕”口徑有一米多,通體由玉石雕成,上面還雕刻著絢麗的花紋。沒有人意識到它的寶貴之處。

公元1711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年,真武廟重修,這個大“菜甕”被移到廟內的大士像前,形象地稱其為大“玉缽”。

從此,大“玉缽”成為真武廟的鎮廟重器,真武廟也由此改名為“玉缽庵”。

大“菜甕”如何搖身變成價值千金的國寶?700多年的謎團解開了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年。

有一天,乾隆皇帝來“玉缽庵”遊覽,一眼辨認出大“玉缽”竟是元代流傳下來的著名玉雕作品——瀆山大玉海。他立即命人用千金把玉缽買回來。

乾隆皇帝將這件寶物收回之後,將其安置在北海團城的承光殿內。4年內,乾隆皇帝先後命人將“瀆山大玉海”重新修整了4次,併為其配製了一個新底座,同時在承光殿前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取名為“玉甕亭”。隨後將“瀆山大玉海”與新底座一同安放在亭內,直到今日。

此外,乾隆帝還為這件國寶親筆題寫了3首詩,命人鐫刻在玉器的腹壁上。這些詩作還配有序文,詳細介紹了這件玉器的來歷和流傳經過。

這個大“菜甕”搖身一變,成了價值千金的國寶瀆山大玉海,那麼這個瀆山大玉海究竟是什麼呢?

瀆山大玉海,又名“大玉甕”、“酒海”,可儲酒30餘石,相傳是元世祖忽必烈為犒賞三軍而制,製成於公元1265年。

瀆山大玉海用一整塊黑質白章的大玉石精雕細琢而成,口呈橢圓形,周身雕刻波濤洶湧的大海,浪濤翻滾,漩渦激流,氣勢磅礴。在海濤之中,又有龍、豬、馬、鹿、犀、螺等神異化動物遊戲其間,海龍下身隱於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張牙舞爪,戲弄面前瑞雲託承的寶珠。豬、馬、犀、鹿等動物遍體生鱗,使人聯想到神話裡龍宮中的獸形神怪和蝦兵蟹將。

可以說,這是一幅活生生的龍宮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測。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器不僅形體巨大,氣度不凡,而且雕工極精,利用玉色的黑白變化來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現動物的眉目花斑,可謂匠心獨運,技藝高超。

大“菜甕”如何搖身變成價值千金的國寶?700多年的謎團解開了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開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為世界寶玉石業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大玉海整塊玉料由白色、綠色、紫色、黑色等多色玉組成,白玉呈脈狀、團塊狀分佈於蝕變輝長岩中。

那麼,誕生700多年來,它到底是由什麼玉石雕琢而成呢?

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著名寶玉石專家李勁松在鑑定會上介紹了情況,提出大玉海是獨山玉作品,南陽獨山玉的礦物岩石成分為黝簾石化斜長石,獨山玉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即有出土,距今約有6000年。

專家們對大玉海仔細觀察研究,再與從南陽獨山拿來的七八塊標本反覆比對,認為元代製作瀆山大玉海所用玉材與獨山玉相同,最後一致認定,瀆山大玉海是由獨山玉製成的。

700多年的謎解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