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大景區實行限量開放“非遺”項目成旅遊新亮點

新疆各大景區實行限量開放

景區廣播循環播放防疫知識,工作人員不斷提醒遊客佩戴口罩、間隔等候……“我們毫不放鬆地抓好疫情防控,為遊客營造安全放心的遊覽環境。”23日,天山天池景區管委會宣傳教育法規處處長劉文藝介紹。

當前,我區各大景區在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實行限量開放、強化流量管理、嚴防人員聚集,推動旅遊業逐漸復甦。

天山天池景區出臺了《天池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天池景區有序開放科學復工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了《天池景區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從綜合管理、遊覽與保障、公共衛生、娛樂設施、食品衛生、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細化38項具體措施,設置了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物資儲備區,配備救護車、醫護人員,切實保障遊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記者看到:在景區遊客中心售票窗口、自助售票機、檢票口等需要排隊等候區域的地面上,每隔1.5米,就貼了一幅卡通動物貼,引導遊客間隔等候;區間車的座位上,隔位就貼了一個笑臉,遊客在貼了笑臉的座位上就坐;景區衛生間放置了洗手液,並設有廢棄口罩的專用垃圾箱。

喀納斯、那拉提、喀什古城、帕米爾旅遊區等國家5A級景區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對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和檢查,進行流量控制,落實體溫檢測制度,逐一登記遊客信息,提醒遊客戴好口罩,並設置遊客間隔等候距離等。

目前,喀納斯景區每日接待遊客不超過遊客最大承載量的30%,對團隊遊客實行分時段、間隔性進入景區,實行分散式遊覽;帕米爾旅遊區遊客中心電子大屏每天按時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區間車和景區廣播循環播放疫情防控常識;那拉提景區與當地醫院合作,派醫生、護士進駐景區。景區甚至給“天雲臺”等處雕像戴上了口罩,用特殊形式提醒遊客隨時隨地做好個人防護。

天山天池、喀納斯、那拉提等景區還充分利用智慧旅遊平臺,推動“非接觸式服務”發展,以現代互聯網技術減少人員接觸和聚集。喀納斯景區從4月20日起,實行了“新疆人遊新疆”散客及團隊線上實名制分時預約,實現“非接觸式”入園。所有遊客都可以進行線上全品類購票,通過刷身份證等智能化方式便捷入園,還可根據每個時段的餘票情況,判斷客流量大小,合理安排入園時間。

(新疆日報全媒體記者任江 姚剛 通訊員 李強)

阿克蘇地區“非遺”項目成旅遊新亮點

近日,阿克蘇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陸續對轄區內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開展視頻拍攝工作,這些非遺項目將成為阿克蘇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阿克蘇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開展視頻拍攝工作,是為打造智慧旅遊平臺做前期準備,讓全國人民更加深入、立體地瞭解阿克蘇文化及風土人情。”阿克蘇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副局長曹獻寶說。

“把庫車民歌和庫車賽乃姆拍攝成視頻,一方面可以多一種保護傳承載體,另一方面可以讓更多人感受這一獨特文化的魅力。”在庫車市拍攝現場,庫車民歌愛好者艾則孜·託乎提說。他是庫車市評選出的民間藝人,每月都會到市各學校講解庫車民歌和庫車賽乃姆。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大力推進“非遺+旅遊”工程,開闢了具有阿克蘇特色的非遺主題旅遊路線。如今阿瓦提刀郎部落、新和縣龜茲文化樂器展示中心等非遺產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刀郎文化旅遊紀念品、維吾爾族樂器為龍頭的產業群,當地的葫蘆雕刻、刺繡、傳統小刀等產品,日益受到疆內外遊客的喜愛,以非遺為支撐的文化旅遊,已成阿克蘇地區旅遊業一大亮點。

(新疆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治立 通訊員董成忠)

來源/新疆日報

編輯/蘇文鳳 責編/賀孜孜 監製/王志明

【也許,你想看看往期?】

航拍兵團新區,用“氣質”圈粉!

@找工作的你 看過來

請下載☞愛新疆手機客戶端

新疆各大景區實行限量開放“非遺”項目成旅遊新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