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4個“100+目標”上海點燃“在線新經濟”引擎

抗疫期間,傳統的線下經濟,如餐飲業、旅遊業、製造業等均遭遇了巨大困難,但危中有機,生鮮電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在線經濟卻迎來了新機遇。

未來,如何為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的在線經濟持續賦能成為新議題。上海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線新經濟行業表現突出,解決了居民宅家時的不少生活需求。為了進一步順應需求、把握機遇、因勢利導,加快發展新經濟形態,培育產業新動能,上海市制訂了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明確聚焦一年,著眼三年,集聚優勢資源,圍繞重點領域打造四個“100+”。到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4月23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座談會上指出,在線新經濟是當前防控疫情的支撐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點,也是構築未來發展優勢的發力點。要牢牢抓住產業變革大機遇,加快推動在線新經濟大發展,全力打響新生代互聯網經濟品牌,全力支持新生代互聯網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在線新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強勁新動能,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量

據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介紹,在線新經濟是藉助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首先明確了4個“100+”行動目標,即集聚“100+”創新型企業,聚焦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三方面要求,加快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長性創新企業,聚焦支持10家左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發展;推出“100+”應用場景,集聚用戶流量,催化在線新經濟發展;打造“100+”品牌產品,推動新產品先行先試,加快創新產品市場化和產業化;突破“100+”關鍵技術,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此外,本次《行動方案》明確了12個發展重點,分別為打造標杆性無人工廠、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廣遠程辦公模式、優化在線金融服務、深化發展在線文娛、創新發展在線展覽展示、拓展生鮮零售業態、加速發展“無接觸”配送、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優化發展在線教育、加快發展在線研發設計以及提升發展在線醫療。

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介紹稱,12個重點領域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即無中生有,體現“新”,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第二類是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即有中啟轉,體現“轉”,包括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第三類則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即轉中做大,體現“大”,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

與此同時,《行動方案》還提出,支持上海市各區、各開發區立足本區域在線新經濟發展,主動作為,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持續發力,形成疊加效應,為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亮點、創造新標杆,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量。

互聯網行業迎風口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在線新經濟浪潮的到來,上海十二大重點領域紛紛迎來全新的風口。

今年以來,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行業,因疫情產生的線上需求激增。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上海生鮮電商平臺交易額達到88億元,同比激增167%。

吳金城表示,《行動方案》將幫助疫情期間湧現出的好做法加以固化和推廣,打造經濟新場景新動能,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轉型升級。

對於《行動方案》的推出,不少互聯網企業紛紛叫好。

趣頭條創始人、CEO譚思亮表示,對現階段的創新企業來說,上海“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的舉措無疑是巨大的肯定和機遇。

怪獸充電創始人、CEO蔡光淵則直言,怪獸充電作為成長於上海市長寧區的本地高新技術創業企業,對於市政府這份行動方案體現出的前瞻性、主動性和包容性感到非常驚喜。我們在這份行動方案中看到市府對於新經濟的期待和重視。

對於如何助推上海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李強在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大政策和資源支持力度,提供更友好的監管、更有力的保護、更廣闊的場景、更開放的數據,注重精準施策、個性化幫扶,大力推動上海新生代互聯網企業做優做強。

與此同時,李強也表示,各企業要搶抓機遇、率先成勢,在上海奮力創造新時代互聯網發展新奇蹟。要提升“硬科技”含量,在科技研發和創新上下更大功夫,力爭拿出更多“撒手鐧”。要集聚高端人才,瞄準世界前沿,加快吸引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厚植創新發展根基。要強化品牌建設,做好品牌規劃,打響自身品牌,以一流產品和服務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展現影響力、體現競爭力,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那麼,從企業角度而言,又該如何把握機遇,更好地藉助在線新經濟大趨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達達集團聯合創始人楊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達達集團作為上海本土的互聯網企業代表,積極響應號召,在打造全新模式、促進新興消費、賦能智慧履約、推出新型服務方面持續發力,做好線上線下融合文章,創造經濟發展新增量。

譚思亮則表示,作為一個在線內容平臺,趣頭條將不斷加強內容生態建設,豐富產品矩陣,大力發揮平臺的信息價值優勢,為用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更優質的內容服務,力爭把趣頭條打造為在線新經濟領域創新型頭部企業,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為上海“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添磚加瓦,貢獻綿薄之力。

在深化在線文娛方面,閱文集團CEO吳文輝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提出,希望政府加大對於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以及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別是關鍵領域的關鍵人才,有關部門可以因地制宜地為其打造扶持政策,解決人才在滬發展的切實問題。此外,他還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大對網絡文學版權的保護力度,建議政府部門更多關注本市企業的維權工作。如暢通企業的維權通道,在司法階段加大對於盜版侵權行徑的處罰力度,以保障企業的自身權益。

專家解讀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培育多年終亮相,上海成電商“青藏高原”

言及上海,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金融中心,而不是互聯網中心,但事實上,上海在電商領域已耕耘多年,且成效顯著。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多年來,上海的電商行業一直在迅猛發展,只不過相比更出彩的金融等行業而言,並沒有被人們關注到。

在勞幗齡看來,上海是電商的“青藏高原”。她曾撰文指出,在“電商造山”運動中,上海電商雖然沒產生8848米的“珠峰”,但崛起了眾多細分領域的高峰,形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總體發展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拼多多、一條、餓了麼、美團點評、攜程、齊家網、上海鋼聯等電商正成為上海的新名片。

“近期,上海地區包括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雲展覽、在線問診等在線經濟領域逆勢飛揚,讓消費者進一步認識到了上海在線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服務領域,這是上海多年來在互聯網領域耕耘和鋪墊的結果。可以說,此次疫情給了上海互聯網電商行業一次閃亮登場的契機。”勞幗齡表示,上海此時宣佈要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可謂順勢而為、借勢發力,給上海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提供爆發的土壤。

除了B2C消費電商,上海的B2B產業電商也已經具備不錯的發展優勢。據勞幗齡提供的數據,2019年,上海的電商數字達到3.32萬億,其中1.32萬億來自B2C消費電商,而剩餘2萬億均來自產業互聯網,規模巨大,且不少企業還是各行業的領頭羊。

勞幗齡指出,產業互聯網不僅僅是在網上賣東西這麼簡單,B2B電商還承擔著提升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推動產業變革的重任。在各垂直細分行業,上海的B2B電商正在大流通領域提供著幫助行業降本增效的重要服務。只是這類電商,服務的是企業,因此大眾“知名度”並不高,如找鋼網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動方案》在所提及的重點發展的12大領域中,除了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領域外,亦提及了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等不為大眾所熟知的領域。在勞幗齡看來,這些領域在疫情期間也有突出表現,《行動方案》一方面有助於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一領域的發展重要性,也將有助於它們進一步做大做強。

勞幗齡表示,可以預見,隨著大消費的迅猛增長,“四大品牌”建設的推進,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深入,不僅會有更多的優質企業往上海聚集,還會為上海電商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推動上海邁向“全球電子商務中心城市”。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南通大學特聘教授徐長樂:攜手長三角城市,共推在線新經濟

“在在線新經濟發展領域,上海一度錯過了不少好機遇。相比珠三角的深圳以及長三角的杭州等城市,上海在該領域的發展顯得相對遲緩。而如今,數字經濟是未來新經濟的重要增長機會引擎,所以上海作為未來的全球城市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著重提出發展在線新經濟具有深遠意義。”談及上海提出要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時,南通大學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徐長樂給出了高度肯定。

在疫情期間,“宅經濟”應運而生且發展迅速,網購、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發展迅速,不僅保障了消費者日常的物質需求,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徐長樂認為,隨著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養成,市場也逐步意識到未來線上消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在生活方面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他指出,數字已經成為一種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同時,數字經濟又是市場經濟與服務經濟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未來新經濟的重要的增長機會引擎,所以,上海對於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應該是志在必得。

那麼,上海應該如何藉助區域優勢更好地打造在線新經濟新高地?對此,徐長樂給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他認為,上海發展在線新經濟不僅是上海一個城市的發展問題,還涉及到整個長三角城市群未來的在線新經濟發展。“所以,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上海發展在線新經濟需要和長三角周邊城市攜手共進,在努力補齊自己短板的同時,還要發揮好上海的龍頭帶動作用”。

比如在產業聯盟、企業聯盟方面,上海要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與此同時,在合作共贏的過程中,上海也要積極地向周邊一些在線經濟領域發展較好的城市看齊,吸收好的經驗,包括杭州的三新經濟(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蘇州的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無錫的物聯網產業等都值得上海認真學習,補強產業鏈。

除了藉助長三角一體化推動發展,徐長樂還指出,上海還可以聯合G60科創走廊上的九大城市共同打造在線新經濟,特別是G60科創走廊上的另一個端點安徽合肥。“合肥跟上海一樣,都是國家科學中心,兩大中心如果聯合起來,開展聯合攻關,那麼可以引領整個G60科創走廊的共同發展”。

最後,在推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徐長樂表示仍要格外注重防範風險,把握好制度設計關、監管關、社會監督關等,避免經濟脫實向虛,而是要促進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結合,促進虛擬經濟對生產生活的有效供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數字化轉型升級迎來發展契機

“上海的這份行動方案整體制定比較詳細,包括了場景、技術、生態以及包容性監管等,可以說抓住了打造在線新經濟的關鍵點。”對於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評價稱,該方案為上海發展在線新經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行動綱領。

事實上,面對疫情下的“停擺”,數字化技術的紅利開始展現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它帶來的“非接觸式”服務顯著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同時有力助推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

在盤和林看來,現階段來看,“非接觸式”服務漸漸發展成為行業趨勢,而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消費活力的恢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與此同時,開放的市場空間蘊含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各類新興消費業態不斷生長、湧現,現代生活服務業的應用場景被進一步拓寬,這也為我國社會治理數字化提供了新的轉型契機。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明確了12個發展重點,其中就包括多種多樣的“非接觸式”服務,例如打造標杆性無人工廠、推廣遠程辦公模式、優化在線金融服務、深化發展在線文娛、創新發展在線展覽展示、拓展生鮮零售業態、加速發展“無接觸”配送、優化發展在線教育、加快發展在線研發設計以及提升發展在線醫療等。

盤和林指出,這12個重點發展領域涵蓋了多個方面,且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和措施,包括一些明確的規定和突破點。“例如生鮮電商部分,《行動方案》中就提出了要規模化佈局冷鏈倉儲等具體抓手”。

“疫情的檢驗向我們提出了新一輪的現代化課題,數字化治理手段的升級已經十分必要。此方案一經推出便備受業界關注,其著重強調了核心技術攻關與創新型企業的培養,不僅為在線新經濟的飛速崛起提供了行動指南,同時為各類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等在上海的落地發展繪製了一幅宏偉藍圖。”盤和林總結道。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