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最美人間四月天”。4月23日,在山環水抱的寧都東山壩小源村,一座古韻厚重的曾氏家廟和一所歲月烽火的革命舊居內,寧都縣

“鄉村大學”在此舉行揭牌儀式。這是文化與鄉村的一次精彩碰撞;是傳承與創新的一次完美融合;是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的一次相向同步。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贛州市人大副主任、寧都縣委書記邱建軍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鄉村大學自去年12月籌備成立以來,先後開展了‘祠堂文化進京談’、‘青年科學家走進寧都科普講座’等一系列有影響、有意義的活動。今天,又在小源村‘曾氏家廟’,開展以中國優秀傳統祠堂文化為主題的美術、書法、攝影名家展。這些活動,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培育鄉風文明思想是有益的,對樹立江西文化新品牌是有益的,對推介寧都祠堂文化是有益的,對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是有益的。寧都縣鄉村大學依託祠堂建立,承古出新,必將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祠堂成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重要基地,為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作出積極貢獻。”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贛州市人大副主任、寧都縣委書記邱建軍

人社部駐寧都縣第3批掛職幹部,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鄉村大學校長王行健對“鄉村大學”作了介紹。“鄉村大學”於2019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在小源村辦大學,其目的就是為了下一步寧都的鄉村振興。鄉村大學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開發寧都的祠堂文化。寧都現有3343座祠堂類建築,其中古建築1493座,是中國祠堂數量最多的縣份之一,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如何盤活這一筆祠堂文化資產,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產生經濟社會效益,是寧都鄉村振興需要解答的重大問題,也是鄉村大學目前為之奮鬥的主要課題。下一步,還將整合各種資源,圍繞開展中小學生國學傳統文化研學活動,加大祠堂文化開發深度,實現經濟效益轉化,幫助寧都推進鄉村振興。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寧都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行健

小源村村民代表曾聯輝代表曾氏宗親作了發言:“非常感謝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政府能把‘鄉村大學’這麼好的一個項目放到小源村,放到我們曾氏祠堂,這不僅能把原本閒置祠堂有效的利用起來、管理起來,讓古祠堂美起來、活起來,也很好地方便了我們這些曾氏兒女和周邊群眾的學習和休閒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古祠堂變得有內涵了,更有韻味了,變成了一所大學。在此我代表翰林古第家族向大家承諾,我們一定會支持好縣委政府和鎮黨委政府把這所鄉村大學辦好。”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東山壩鎮小源村村民代表曾聯輝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劉子瑛主任,贛州市人大副主任、寧都縣委書記邱建軍,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鄉村大學校長王行健,小源村民、曾氏宗親代表曾聯輝,共同為鄉村大學揭牌。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縣領導張鴻星、廖東根、楊躍輝、張愛榮、謝帆雲,以及縣文廣新旅局、縣人社局、縣文聯、縣博物館等單位負責人,東山壩鎮黨委政府及小源村村委會部分幹部,寧都書畫攝影界知名藝術家參加了揭牌儀式活動,並參觀了在“曾氏家廟”內舉辦的“寧都藝術名家藝術展”。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文物活化 古祠新用丨寧都小源“鄉村大學”揭牌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