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僅僅是為了活著?

我是十二,今天不說奇聞異事,我們來說一下生活。

很多人常說有時過著過著你就會失去對生活的很多渴望和期待。

比如我一直不喜歡單位食堂做的吃的,總是像敷衍似乎就是把食物煮熟了就好,每當說起這個很多人都表示認同,但往往會加上一句:“這個不就是解決我們的基本需求嗎?”

仔細發現會看到這樣的心態和想法隨處可見,拼多多上的“藍月殼”之流雖然大夥兒口誅筆伐,但卻又改變不了很多人仍然對此熱衷追捧,大家步入“消費降級”的趨勢已悄然註定,說到底,這個就是滿足我們生存的基本需求,從外在和內心,都有了“低保”的烙印。

生活僅僅是為了活著?

沒有人努力的意義是為了降低自己的慾望,按我說這個世界真的要人啥雜念沒有就安心在自己的位置待著最好的辦法就是窮,當你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什麼理想,發展,進步,都成了高大上渴望不可及的事情,甚至提都不願提,提了徒增戾氣。在這種氛圍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待家裡,因為這樣就是最好的省錢模式。

我發現現在最大的變化真的是很難開心起來,即使開心了也只是某個當下或者氛圍讓我覺得挺不錯,也許跟我從事的公安工作有一定關係,每天面對的都是些人間不如意的狀況,也許跟我越來越瞭解這個社會的真實面和人際交往的規則有一定關係,很多情況不是用“非黑即白”來判斷,不是我對就是一定是你錯了,也許兩個人都有道理,也許是我越來越感受到能力和眼界侷限性有一定關係,有些東西說沒有就是沒有,甚至我發現很多時候還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意識到,所謂的“意識盲點”,大概指的就是這些。

生活僅僅是為了活著?

現在的壓力感真的是不需要去找尋就隨處可見,真正有質量的交流屈指可數。我總感覺現在跟人交流的氣氛不對,也說不上是哪裡不對,或許有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在很多微信群裡發一本什麼書很好看值得一看幾乎沒人會回應,而哪裡新開了樓盤有什麼優惠政策或者什麼時候單位會發錢立馬會引來多數人的響應和詢問,其實這沒什麼錯,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但時間久了我始終做不好只關注眼前的苟且,仔細想來從小到大大家所受的教育實際上是劍指詩和遠方,但現實的處境讓人不得不去先關注別的,時間久了,反而會覺得詩和遠方就是不接地氣天真的代名詞。

所以為什麼會越來越覺得無話可說,因為沒有動力和意義,然後退而求其次在書本里去尋找庇護,或者在自己家庭裡去找到溫暖,很多人都說我現在獨來獨往,除了和家人之外也很少看到我有和別的朋友在一起的狀態,事實上我是一個很熱情的人,這點我很篤定,畢竟最瞭解的還是自己,但這份熱情有些無處安放了,很多時候的狀態和感覺讓我有一種這樣亦可不這樣也沒事的感覺,我也不想被眾人誤解,往往大家都不熱情不主動了都希望原來那個熱情主動的人不要改變,但一般沒有誰會保持例外,在生活和成長規律面前,我算很頑固堅持的了,但自嗨的狀態,才更體現大環境的孤涼和無援。

生活僅僅是為了活著?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把最真實藏在內心的東西寫出來,就像朋友常評價我的一些狀態不真實:哪有一直樂觀的人。事實上到今天我仍然不能把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和看到的不開心的變化當作理所當然,當然當作理所當然從心理層面會覺得好過一些,但無能為力是肯定的,最難的不是知道結果,而是知道結果卻也做不了什麼。

寫積極的東西總是卡殼,不好的東西卻文思泉湧,大家總希望這世上有例外,有人成功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其實仔細想想,真的給了這樣生長的土壤和空間麼?還是一邊期待著,又一邊身體力行的扼殺著這樣的存在,畢竟患異而不患同,是本性來的。

兜兜轉轉,就如同困局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