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兩卡制”全覆蓋 變難題為共贏

蒙城縣第一次預撥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收入最高的村醫是25486.25元,最低的村醫僅210元。

  這是蒙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工作帶來的新變化。

  2018年8月,蒙城縣被列為全省第二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縣(區),10月,在全省率先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工作中。

  “兩卡制”是指醫務人員通過身份識別碼(虛擬績效卡)登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系統,為居民提供服務,留下工作痕跡,記錄服務量;群眾通過人臉識別或刷身份證來確認服務的真實性,獲得相應的健康服務。醫生和群眾各持一張“虛擬卡”,群眾對服務的認可,是醫生取得績效經費的唯一依據。

  對醫生而言,“兩卡制”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對村民而言,是對醫生的服務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享受到了更好的公共醫療服務。

  在蒙城率先試點的基礎上,我市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融入“兩卡制”試點,把村醫收入和服務項目掛鉤,破解了群眾看病難,村醫服務不積極這一公共衛生服務難題,初步形成了“居民健康水平得提升、醫生收入公平有保障、政府資金投入能問效”的三贏局面。

亳州:“兩卡制”全覆蓋 變難題為共贏

  蒙城縣小辛集鄉辛集社區醫生趙瑞青(中)正在給臥床不起的赫景白老人做檢查

  群眾家中坐村醫上門來

  7月31日,蒙城縣小辛集鄉辛集社區小赫莊。室外氣溫37攝氏度。

  “大爺,我們來給您檢查身體了!”走進村民赫景白家中,社區醫生趙瑞青和老人打著招呼。患有心梗、高血壓、風溼和癲癇等多種病症,75歲的赫景白已經臥床12年了。

  看到趙瑞青來了,老伴田素華拿出了赫景白的身份證,交到了醫生的手裡。趙瑞青將身份證放到了健康一體機進行了識別,平板電腦上立即出現了赫景白的相關信息。

  據介紹,這個便攜式健康一體機是蒙城縣在實施“兩卡制”的時候,專門為鄉村醫生配備的,可以進行血壓、血糖、體溫、脈搏、心電圖和尿常規等多種檢查。在給赫景白做檢查前,趙瑞青需要用績效卡識別碼登錄“兩卡制”平臺,給群眾“刷臉”,然後開始服務。根據提供的服務內容,獲得相應的工分。記者看到,趙瑞青此次獲得了25分,他的總積分為23664分。

  “村醫每次給居民服務,必須先用平板電腦‘刷臉’,驗證了服務對象身份才能進行醫療服務。 ”蒙城縣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這樣確保服務的真實性。

  測量數據顯示,老人身體狀態平穩。“主要的問題還是陳舊性心梗和高血壓。”趙瑞青說,他們每月都會到赫景白老人家來為老人檢查一次,如果有緊急情況,他們也會隨叫隨到。

  “如果不是他們,俺家老頭子早就沒命了。”田素華激動地介紹,去年冬季的一個清晨,赫景白突然心梗發作,她趕緊打電話給社區的醫生李芳紅,李醫生幾分鐘就趕來了,對赫景白進行了急救,並聯繫了蒙城縣人民醫院將老人轉到縣城治療。由於搶救及時,赫景白轉危為安。

  “我們社區每天都有醫生值班,手機也都是24小時開機,在群眾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可以隨叫隨到。”李芳紅說。

  打破“大鍋飯”收入差距大

  “兩卡制”,一頭是村民,一頭是村醫。

  據瞭解,辛集社區目前享受簽約醫生服務的群眾共440多人,每人每年只需要繳納50元,就可以享受村醫們提供的多種醫療服務。辛集社區目前有4名村醫,分別是趙瑞青夫婦和李芳紅夫婦。

  “縣裡推行‘兩卡制’以後,我們工作積極性都提升了,收入也跟著高了。”趙瑞青說,根據難易程度不同,縣裡細化村醫每一項工作的工分,如35至64歲一般人群常規體檢每人每年得20分,重點人群隨訪,一人次得25分。“今年上半年我積了23600多分,一分是0.25元,這些錢都是直接打我的賬戶上。”趙瑞青說,“兩卡制”前,則是吃“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上級撥付的基本公共衛生款項都是平均分配,有的村醫幹得多,有的也許不在崗,但拿錢一樣多。

  現在村醫用績效卡識別碼登錄“兩卡制”平臺,給服務對象“刷臉”後開始服務,完成服務並由服務對象確認後,相對應的工分才能生效。如此一來,假檔案、假隨訪、假管理被終結了。

  有了工分,村醫的收入就有了明顯區別。今年5月蒙城縣第一次預撥2019年基本公衛資金,全縣直接打卡到村醫個人賬戶440.95萬元,708名申請工作量的村醫中,工分最高村醫得101945分,摺合資金25486.25元,工分最低村醫僅840分,摺合資金210元。

  幹多與幹少,相差百倍之多,極大地調動了村醫服務群眾的積極性。“現在大家都有動力了,往群眾家跑的次數也多了,都是主動上門服務。”趙瑞青說。

  獲“三個轉變”得“三方共贏”

  2018年8月,蒙城縣等16個縣(區)被列為全省第二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縣(區)。當年,蒙城縣投入財政資金500餘萬元,建設了“兩卡制”信息平臺,實現了全縣293個村級衛生室、724名村醫全覆蓋。同時,拿出200萬元,作為村醫們入戶採像、隨訪等工作的工分獎勵,並配套出臺了《蒙城縣基本公共衛生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兩卡制”試點工作方案》等7份文件,探索出符合蒙城實際的工作方法。

  “今年春節後,我們全鎮家庭醫生簽約的3000餘人僅X光一項檢查就查出肺結核13人,胸腔積水十餘人。”蒙城縣嶽坊鎮衛生院副院長蔡奇介紹,3000餘人的簽約費用共16萬多,若等到病情惡化,16萬還不夠一位重症患者的治療所需。與其等到群眾患重病後花高額費用治療,不如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防患於未然。

  記者從市衛健委瞭解到,去年我市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兩卡制”試點工作,依託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在全省首次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融入“兩卡制”試點。截止到目前,我市“兩卡制”試點工作做到了縣區全覆蓋,全市共採集人像117.22萬張,家庭醫生有償簽約78.13萬人,完成10274.03萬工分。

  我市“兩卡制”推行以來,已經初步形成“居民健康水平得提升、醫生收入公平有保障、政府資金投入能問效”的三贏局面,實現了健康服務項目“管理模式、資金分配標準、考核工作方式”三個轉變。

  “‘兩卡制’不僅讓群眾享受了便捷醫療服務,提升了村醫的積極性,也減輕了政府的督查負擔。”市衛健委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目前健康服務項目管理模式已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資金分配標準也由“按常住人口數量”向“按實際工作量”轉變,徹底打破了村醫“吃大鍋飯”的格局,實現了“多幹多得、優幹多獲、不勞不得”,醫改紅利充分釋放。同時,“兩卡制”實施後,取消紙質居民健康檔案,實行電子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基層衛生機構反覆錄入信息的工作量。

  “以前填表就佔用了很多時間,現在不填表了,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往群眾家裡跑了。”蒙城縣小辛集社區村醫張雲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