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讀書”二字在今天的熱度可能是一年中最高的,但是讀書不應該是一天的事,而是一生的事。


如今很多人通過得到,頭條等APP獲取知識,但我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依然是讀書,碎片化閱讀也許能節省不少時間,它們大部分能讓你瞭解某個問題的結論,但卻沒法瞭解得出結論的過程。讀書才是獲取知識的最有效途徑。


以下推薦幾本近兩年我讀過的15本好書。


01 思考,快與慢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近年我連續看了多本行為經濟學的書,包括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理查德·泰勒的《助推》,《動物精神》,《錯誤的行為》以及羅伯特·席勒的《非理性繁榮》。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中著名的“理性經濟人”假設,即人任何行為都是建立在理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古典經濟學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上述三位作者則認為,人在大部分時候恰恰是非理性(感性)的,這個特性使得人的行為往往較為隨意,比如從眾原則,默認效應——人們往往傾向於選擇默認選項。


《助推》中認為設計者可以設定一些引導受眾的選項,讓他們做出非理性而利於設局者的行為。這幾本書不僅是對經濟學的顛覆,對於產品運營、營銷從業者同樣有巨大的幫助。


相關書評:你正在不知不覺陷入別人的套路——讀《助推——如何做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


02 暢銷的原理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暢銷的原理:為什麼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一書講的是心理學對於營銷的巨大作用,這本書將《思考,快與慢》的理念應用於營銷領域,結論是成功的營銷能夠驅使消費者憑藉直覺或出於本能地做出選擇,消費者在做出這些選擇時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如何引導消費者憑藉直覺選擇自己是品牌最值得做的事。


相關書評:可口可樂這類世界知名公司為什麼要持續大量地投放廣告?直覺營銷的力量——讀《暢銷的原理》


03 設計心理學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設計心理學:日常的設計》,本書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它將心理學的一些理念應用於設計領域,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設計問題:諾曼門,如果你面對一扇門,不知是應該推還是拉,那麼它就是諾曼門。


諾曼大膽提出一個設想,遇到你不會操作的產品,不是你的智商有問題,而是產品的設計有問題。當你看完本書之後,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繼而你會發現生活中許多非常不合理的設計。


04 戰略品牌管理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戰略品牌管理》是系統性瞭解和做好品牌的基礎性書籍,作者凱文•萊恩•凱勒是品牌大師,這本書也被譽為“品牌聖經”,每一個品牌相關從業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在書中,作者基於消費者的品牌資產的概念,即以消費者為中心衡量品牌的資產。並在此基礎上梳理和闡述了戰略品牌管理流程:包括品牌定位,執行品牌活動,評估品牌資產和提升品牌。


2019年,在“我太南了”的背景下,整個行業都開始強調轉化,也因此“直播帶貨”,“私域流量”,“下沉市場”等概念甚囂塵上。在困難的年景,降低一下市場投入,做一做網紅帶貨沒什麼問題,但每一個廣告主應該認識到品牌的長期價值,將品牌資產當成投資來做。


相關內容:《聽說品牌經理要退出歷史舞臺了,我慌得一批》


05 注意力經濟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在吳修銘的《注意力經濟——如何把大眾的注意力變成生意》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如果一款產品或服務是免費的,那麼你並不是顧客,而是產品,因為它會將用戶當成產品賣給廣告主。


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完全進入了這樣的模式——免費服務獲取用戶,通過售賣用戶注意力給廣告主獲得收入。在此基礎上,互聯網平臺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和他們的注意力,將算法做到極致,內容的點擊量似乎永遠高於內容的價值。


從吳修銘這本書來看,整個廣告的歷史就是販賣用戶注意力的歷史。


相關書評:《標題黨、假新聞、誇張廣告、帶貨網紅們是如何製造流量的?》


06 廣告爭奪戰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近3-5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營銷的興起,廣告公司會不會死這個話題近年在中國多次被討論,放眼全球,這個問題也同樣被不少廣告相關從業者注意和討論。


肯•奧萊塔被譽為能預測廣告業“過去和今天”的“巫師”,2018年他出版了《廣告爭奪戰:互聯網數據霸主與廣告巨頭的博弈》一書,在書中他基於WPP 與新媒體的合作和競爭,從多個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


這本書本身可讀性不強,內容比較碎片化,缺乏必要的體系,但書中涉及到歐美廣告行業與大數據營銷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


相關書評:《廣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關係嗎?——誰是廣告公司的敵人?》


07 規模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規模》的作者傑弗裡•韋斯特是物理學家,他通過科學研究將其理論應用在公司發展、城市治理上,堪稱全才,被奉為“跨學科諾貝獎”的不二人選。


傑弗裡•韋斯特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生命體、公司、城市的生長與衰敗都離不開其自身規模的制約,並與其規模呈一定比例關係,遵守統一的公式,作者將此稱為規模法則。


規模法則首先將視角對準動物界,通過研究發現體形更大的動物上比體形更小的動物更加高效,因為它的每一克組織需要的能量支持更少,少了大約25%。簡單地說,就是你的體形越大,保持存活的人均所需便越少。


作者將此結論應用到社會進行驗證,發現城市人口越多,收入越高,所需基礎設施越少。所以從正面角度來看,城市人口越多,效率越高。


相關書評:《一個城市應該開多少家星巴克?阿里騰訊是否可以永遠存在?》


08 戰略簡史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戰略簡史》梳理了整個戰略的興起和演變。


商業戰略的體系化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至今不過50多年,但“戰略規劃”的概念卻改變了整個現代商業的走向,成為商業頂級智慧的代表。


戰略和策略在英語中其實是一個詞:strategy,而這個詞最早是用於軍事領域的,顧名思義,打仗需要戰爭策略。所謂商場如戰場,直到今天,諸如孫武的《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依然受到不少公司高層的擁簇。


我認為每一個從事策略策劃相關工作的人必須瞭解戰略,戰略可以給你的策略策劃工作更寬闊的視野和更清晰的方向。


相關書評:《偉大的策劃——戰略規劃的崛起》


09 指數型組織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指數型組織》、《創業無畏》這兩本連在一起看,可以深刻地瞭解什麼叫指數級增長,以及互聯網企業是如何驅動指數級增長的。


一個問題:一片池塘長著幾個荷花,其荷葉的面積每天擴大一倍,如果荷葉用48天可以覆蓋整個池塘?那麼覆蓋池塘一半面積的時候需要多少天?對於這個問題,我曾問過幾個朋友,大部分人的回答是:24,正確答案是:47。荷葉覆蓋池塘的面積從50%到100%,只用了一天時間,這個思維就是指數級增長思維。


柯達的覆滅就是因為忽略了指數級增長的概念,指數級增長適用於新型科技行業。有些人對於AI的現狀抱有偏見,認為目前進展有限,但AI適用於指數級增長定律,一旦它達到某個量級,它帶來的改變將會是顛覆性的,這就是Google 的庫茲韋爾說的“奇點”,他認為這個奇點大約在2050年左右。


相關內容:《覆盤柯達是怎麼覆滅的?》


10 精益數據分析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出現後,隨之誕生了一個新興的行業:運營。如果說運營是一個新興行業的話,那麼《精益創業》可以說是互聯網運營的鼻祖,後面的什麼增長黑客,私域流量等總體都來源於精益創業的概念。


精益創業的思想最早來源於布萊克2005年出版的《四步創業法》,他的學生埃裡克·萊斯在創業時多次受其啟發,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精益創業”的概念,2011年埃裡克·萊斯出版《精益創業》一書,讓精益創業第一次得到了體系化的闡釋。注意時間——2011年世界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世界,而精益創業的概念是更符合這個時代的企業成長思維。


精益創業的產品思維是先開發一個最小化可行產品(MVP),然後小範圍推出、收集反饋,迭代、完善、大範圍推出的動態過程。它是用最快的方式,以最少精力完成“開發—測量—認知”的反饋循環。

它是一種相對科學的運營思維,每一個互聯網相關的從業者都應該系統性地瞭解這個思維。


相關內容:《營銷,到了告別粗放,走向精益的時候》


11 增長黑客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增長黑客》是近兩年在互聯網運營、營銷層面非常流行的一個概念,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產品、數據、技術、營銷等手段相對科學和可見地促進產品或銷售的增長。


在互聯網營銷的轉變期,傳統的品牌、廣告類難以衡量效果的營銷已經顯得侷限頗多,而黑客增長則提供了另一個思路。AirBnb,領英,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在早期都利用黑客增長讓自己的用戶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今天,我覺得懂黑客增長是一個市場人的必備素質。


12 21世紀資本論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21世紀資本論》大概5年以前出版,當年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他認為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並未是努力勞動的差異性所致,而關鍵是由所擁有的的資本導致的。


一般來說,一國人口財富分佈基本為前10%,中間40%,後50%,三者佔據一年財富收入比約為30%,40%,30%,這可以算是一國國民收入的總體分配。看來差距似乎不算大。但是一般一國的財富總量大約等於一國GDP的6倍,剛才說是其中1/6,剩下5/6基本上80-90%,大部分是90%在前10%的人手裡,只有10%留給剩下的中低層。其中那 5/6中的80-90%基本是資本積累,而非勞動創造。


對於大部分發達國家來說,當這些國家的資本增長率(一般為4.5%左右)高於產出增長率(可以理解為GDP增長率)的時候,那麼貧富差距就將逐步拉大,很明顯粗略來看,一個人資產的收益率4.5%,而勞動收入每年只增長1%,那麼收入差距當然會拉大。


相對於勞動,資本一旦形成,則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而勞動只有永不停歇才能創造一定量的財富,且富裕人口既有資本的數量規模巨大,光是這些資本一年獲得的收益就遠遠大於普通中產一年的勞動收入。


13 誰是增田宗昭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知日·誰是增田宗昭?只有夢想值得實現!》這本書講的大名鼎鼎的蔦屋書店和他的創始人增田宗昭的故事,其中蔦屋書店的商業模式,和增田宗昭的企業經營理念值得學習。


這本書可以結合另一本書《知的資本論》一起來看,同樣是講蔦屋書店的,它按照用戶心理給圖書分類的方法,以及T-card的會員模式讓人印象深刻。蔦屋書店的會員模式應該也是亞洲實踐costco模式實踐的最好的。


14 超級版圖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超級版圖》。供應鏈實力代替軍事政治實力,成為主導21世紀全球走向的因素。一個國家的未來影響力在於其供應鏈能力,即連接供給和需求的能力。新加坡是連接東南亞、澳洲和亞洲的供應鏈通道,中東國家有稱為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供應鏈通道,但是沒有做好。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做好人、服務、信息、內容的供應鏈連接,是建立護城河的必要手段。前幾年,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提出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本質其實就是自己提供的供應鏈能力。熟讀本書,有助於加深你對此的理解。


15 心流


世界讀書日,推薦15本提升人生格局的書


《心流 : 最優體驗心理學》和《創造力 : 心流與創新心理學》的作者都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他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相反的精神熵指擾亂精神的外在資訊,資訊與目標相悖,使得自己無法將精神集中於主要或重要事情上。我們要提高效率,就應該避免精神熵,將精力集中於最主要的事情上,不要讓不重要的事情分心,從而達到心流狀態。


作者在《創造力 : 心流與創新心理學》採訪了多位大師,發現他們都會在工作時進入心流狀態,他們有不少共同點,比如往往好奇心強,精力充沛,目標明確等,這些都有利於他們進入心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