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周知府巧斷冤案

題外話:

其實蒲松齡老先生就是一位失意書生,所以蒲松齡對於書生是有一種特殊情懷的。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的書生不是遇到傾國傾城的美女,就是邂逅妖豔了狐仙。這篇文章同樣不例外。


從前在山東的青州,有一位小販,我們姑且稱他為範某吧。這位範某以賣筆和墨為生。因為生意的原因,他經常與文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他的言談舉止也變得文雅、風趣了很多,越來越像個書生了。

言歸正傳,範某娶了一位賀氏女子為妻。這賀氏乃是鎮上的富貴人家,她知書達理,聰明賢惠,身才窈窕,長相更是美豔如花,可以說是塵世間難得一見的絕世美女。

夫妻倆情投意合,雖然結婚數年,但他們倆的感情依舊穩如磐石。範某因為生意原因,偶爾在外不回家,妻子賀氏屬於大家閨秀,不經常出門,常常將自己關在家中操持一些家務。

賀氏的美貌引得很多男人對她垂涎欲滴,這為後面的“周知府斷冤案”埋下了伏筆。

一日,範某去外地做生意,只留賀氏獨守空閨。賀氏見時辰不早了,便脫衣準備入睡。就在此時,一男子突然撞開了門,朝著賀氏跑了過去,賀氏拼命喊叫、掙扎,男子見狀不妙,便掏出了刀……

美女賀氏命喪黃泉。

兩日後,範某回到家,發現妻子被害,連忙報了官。在窗戶下他發現了一把摺扇,扇子上有一首詩。從詩句中可以看出,這首詩是王某給吳某的贈詩。(因為下文中涉及的人物較多,讀者朋友們請記住這兩個最關鍵的人)

這個王某的來歷無人知曉,但這個吳某附近的人可都知道,那是個行為輕佻、喜歡沾花惹草的公子哥。

所以啊,對於賀氏的死,吳某的嫌棄最大!

範某報官後,當日縣令便將吳某傳到堂上開始審訊。可不管怎麼審,那吳某就是不承認有罪,但縣官還是將他關了起來。

吳某傾盡所有,打點上下,又多次伸冤,均被駁回。

吳某心想: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看來我這個冤死鬼是當定了。與其受此折磨,倒不如一死了之,唉!

吳某買通獄史,要了些毒藥,想要自殺。可連著幾夜,總有一神人在他夢中出現,總是勸說他不要自殺,說“門外險,門內吉”。

吳某覺得這夢怪異,便打消了自殺的念想。

過了很久,周某上任新知府。周知府翻閱此案件時,發現案件有貓膩,便詢問原告:“你可有確鑿的證據?”

“這把扇子便是證據。”範某回道到。

“那這個王某又是何人?”周知府又問道,可在場的誰都不瞭解。周知府越發覺得不對勁,便命人將吳某從牢獄中移到了庫房。

範某對此極力反對,周知府態度堅決地回道:“你和我一樣,找的是真兇,不是替罪羊啊!”

範某無力反駁,只得認了。

第二天,周知府便將南門外酒樓的老闆傳了過來。周知府問道:“你牆壁上那首李某的題詩,是什麼時候寫的?”

“去年的時候,來了三個秀才,他們喝了一些酒,便在牆上寫了這首詩。”酒店老闆回道。

周知府立馬差人將家住日照的秀才李某帶了過來。

周知府見了李某便大聲問道:“你身為秀才,為何要殺人?”李某一愣,隨後開始辯解。周知府便將扇子扔了過去。

“這首詩是不是你寫的?為何你假冒王某?”知府問道。

“詩是我寫的,沒錯,但這上面的字並非我所寫。”秀才回道。

“既然知道你的詩,應該是你所認識的人,你看看字跡,想想是誰的?”

“應該是沂州秀才張某的字。”秀才回答道。

聊齋故事:周知府巧斷冤案


周知府馬上差人將沂州秀才張某傳到堂前,幾經審問,張某也是沒認罪。張某說這把摺扇上的詩是商人鄭某請他寫的,說是送給他的表兄王某。

“速速將這個商人鄭某捉拿歸案!”周知府大聲說道。很快,鄭某被押到堂前,剛一審問,那鄭某便招了。

原來,鄭某早就垂涎於賀氏的美貌了,總想親近賀氏。可那賀氏總是不出門,鄭某一直找不到搭訕的機會。那晚,鄭某與人喝了些酒,藉著酒勁,鄭某便來到了賀氏的屋外。他拿出事先早已準備好的這把摺扇,扔在窗下,目的就是以此詩嫁禍於吳某。

鄭某見屋內只有賀氏一人,便衝進去非禮賀氏。可那賀氏並非輕薄之人,她百般掙扎、吶喊,鄭某害怕被人知曉,便拿起刀將她殺了。

一場冤案,因為周知府的到來得以沉冤昭雪,實屬大幸!而夢中神人所說的“門內吉”不就是“周”字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