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有沒有投資機會?

熊市中有沒有投資機會?

熊市的一大特徵,就是它會影響到幾乎所有的股票,拉著大家一起往下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估值普降“有其合理的一面。舉例來說,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家裡不出門,因此所有和人出行有關的服務業需求都大受影響,特別是酒店、餐飲、出租車和航空業受到的打擊最大。如此劇烈的大範圍需求萎縮,會導致一些中小型公司撐不下去而倒閉,造成一定程度的失業。接下來,會產生連鎖反應,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各行各業。由於目前全球各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非常高,美國的需求萎縮,也會進一步影響到歐洲、日本和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下跌的不光有美國公司股票,還有歐洲、日本和中國的公司股票。這樣的邏輯推演,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同國家股市中不同行業的股票在熊市來臨時一起往下跌。

但是如果我們接著往下想,就會發現,所有行業和所有股票一起大跌的現象,不盡合理。舉例來說,從2020年2月21號美股衝高回落開始算起,股市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持續走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接下來的2周內,星巴克、麥當勞、和谷歌、亞馬遜的股價下跌程度差不多。

消費者們由於COVID-19疫情的影響,吃更少的漢堡包,喝更少的咖啡,解釋了星巴克和麥當勞股價的下跌。但是,這是否也意味著他們會上更少的網,在網上購買更少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我們甚至可以反過來說:由於疫情影響,大家會上更多網,更多的依賴網商、雲服務、網絡視頻、遠程登錄等這樣的服務。因此這些公司的股票,不光不該跌,反而應該上漲才對。事實上,接下來的股市走向,也恰恰印證了這一猜想。比如從年初開始算的話(截至2020年4月14日),麥當勞股價下跌6.9%,而亞馬遜股價則上漲23.6%。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麼?那就是,在“千股齊跌”的熊市中,有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一些有潛力的資產,被市場以錯誤的原因低價拋售,在接下來大家回過神以後,回覆到其合理的價位,為投資者帶來超常的投資回報。

一項GMO的統計研究(Inker, et al, 2020)顯示,歷史上每次熊市發生時,幾乎都會碰到類似的情況。舉例來說,1990年,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所有的股票,不管是大市值還是小市值,不管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都發生大幅度下跌,平均回撤程度一度達到50%左右。但是在1992年股市觸底反彈後,價值股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反彈力度,在接下來的兩年內連續跑贏股市大盤,超出市場平均回報25%左右。2000年,美國的科技股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一瀉千里。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在內的新興市場的價值股,被大範圍拋售,其下跌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的科技公司。但是在2002年股市觸底反彈後,新興市場價值股一飛沖天,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大幅度跑贏美國股票多達50%左右。

要想發現類似的投資機會,關鍵是要找到被過度低估的資產。在熊市中被拋售的越狠,該資產就越可能偏離其內在價值。那麼在熊市結束後,其反彈的力度也可能更大。

在這次由COVID-19引發的股市大跌中,有哪些資產可能被超賣了呢?GMO的研究認為,一個可能被低估的資產類,就是新興市場的股票。從年初算起到4月初,美股大約下跌了23%左右,而像巴西、俄羅斯、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在貨幣貶值和股市下跌的雙重打擊下,其股市以美元計下跌了35%到50%不等。如此大幅度的回撤背後,固然有一些解釋因素,比如這些國家的醫療條件和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如果COVID-19大範圍流行的話,會有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甚至可能造成人道主義災難。這些國家嚴重依賴石油等自然資源,因此石油價格的大跌,對他們造成的影響遠甚於石油淨進口國。然而,在經歷瞭如此幅度的下跌後,其資產價格是否跌到了內在價值以下,總而開始顯現其投資價值,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在房地產信託REITs市場,也可能存在相似的投資機會。從年初開始算,美國的房地產信託REITs(以VNQ計,截至2020年4月14日),下跌了18%左右,比整個股市的平均下跌幅度(下跌14%左右)還要大。從疫情的影響情況來看,酒店和度假村類REITs自然受到最大的衝擊,但是其他一些REITs,比如醫療類、工業類、住宅類房地產信託,則未必受到類似的負面衝擊,甚至還有可能逆勢上漲。為了應對COVID-19危機,美國國會通過了2萬億刺激政策,而美聯儲則承諾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根據08年的歷史經驗來看,如此海量的流動性,遲早會進入某一個資產市場,可能是股市,也可能是房市,或者債市。當前被大幅度拋售的房地產信託,是否可能被過度甩賣,在日後有更大的上漲潛力?這也是值得投資者思考的一個問題。

熊市來臨,一般都不會有任何徵兆。就好比風平浪靜的大海,忽然間狂風大作,波濤起伏。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想的,是如何避開這場風暴,趕快回到避風港中。然而,有時候當好的和差的資產被一起甩賣時,恰恰可以產生一些難得的投資機會,讓投資者可能獲得超常的投資回報。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冷靜,堅持用理性和邏輯做出投資決策,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為了幫助大家回答各種理財問題,我推出了新課:學了就能用的小白理財課。這門課適合年輕的上班族和對金融一知半解的投資小白。課程的涵蓋內容包括:銀行理財、保險、股票、基金、房產等和我們平時息息相關的各種理財工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Ben Inker, Catherine LeGraw, John Pease and John Thorndike, IT’S ALWAYS DARKEST BEFORE THE DAWN, GMO Research, April 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