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努力的行動派!

文/吳靜靜

遠離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努力的行動派!

-01-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發了很久的呆,一直在想今天朋友葉子說的那句:“我們不一樣,我就是很焦慮。”

午間時間,我們聊起了曾經讀書的時光,也不知怎麼就談到了考研的問題,葉子說自己從大四一直糾結到現在,都在想是否要考研。

我很詫異她在糾結什麼能長達這麼久,她說害怕時間花了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怕考不上,怕考上了三年研究生出來依然碌碌無為。

所以她一直只是想要考研而已,在擔心下選擇了出來工作,她說好多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想想畢竟擁有社會經驗比較有用比在學校浪費三年好。

可她又始終不甘心,看著身邊的同學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她又萬分羨慕。因此從開始想考研到現在工作了還在糾結這個事情。

然而她卻看不到身邊的夥伴們有的已經研二了,有的在工作上也開始升職加薪,只有她還像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

如果真的想考研那就去全力準備,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哪怕最終未達到目標,也不能就說準備考研和學校三年讀研的過程就是浪費時間。

學校也是人生的重要戰場,誰說只有社會經驗才值錢?就像有人說讀書沒用,大學生出來工作賺的還不如初中畢業的,其實凡事在人為,有用沒用不能用金錢衡量,往往不是讀書沒用是自己的不努力造成了差別。

一個人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很重要,既然已經選擇出來工作,那就努力工作,積攢社會經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不能吃著碗裡還看著鍋裡的,否則往往偷雞不成蝕把米。

就像葉子一邊想考研,一邊又想工作,一邊恐慌著當下,一邊又玩遊戲成癮。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的人,一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扎進了努力中,根本沒時間說焦慮。

你說你和別人不一樣,你格外焦慮不安,是的人和人之間的確有差別,但你的焦慮情緒大部分來源於你的不努力。

很多東西你只是停留在想的層面,從未付諸行動,想的多做的少自然迷茫。

遠離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努力的行動派!

-02-

像葉子這樣的現象很多,同學梔子也是如此,畢業後就選擇留在北京,她也總是滿身負能量抱怨生活種種不是,弄得自己焦慮得失眠。

她一直強調自己家庭的不如意,父母離異都是單獨生活,年紀大了她必須兩頭兼顧,可都遠在千里外。

她一想到回自己家鄉的小城裡發展,又覺得安放不了自己的靈魂,在大城市就又照顧不了家人,每天看到爸媽的電話她都很害怕會不會有不好的事情。

她說自己就是命不好,別人父母在一起生活能相互照應,孩子也能安心工作,自己就是什麼都必須靠自己。

平常還要應付來自父母的壓力,面對父母雙方催促她回家發展和問東問西的,她覺得很煩也就越來越少溝通。可她從來沒有意識到父母之所以這樣,她自己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聽了她的講述,作為外地人,來這座城市讀大學到現在的工作,獨在異鄉的不容易我能理解,焦慮和糾結每個人都會有。

但我在她的字裡行間聽到的全是滿滿的負能量,卻沒有聽到這麼久這麼多問題的出現時,她又為之做了什麼努力。

誰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沒有誰的人生就一帆風順,有問題出現就解決問題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所為。

對於家庭的因素我們誰都無法去控制變故的發生,父母對我們有期待很正常,我們終究要尋求一個平衡點去維持我們的感情。

如果自己想要那份自由,那除了全心全意去努力別無他法,只要當自己的物質和能力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才有資格去說我要這樣或那樣的生活。

如果想要在父母身邊陪伴,那就回自己的小城裡尋求一方寧靜,如果做不到身旁的陪伴,那就通過別的方式給父母一份安全感,比如讓自己努力過更好的生活,那無疑也是讓父母最安心的方式。

梔子的焦慮,其實很大部分原因都是把各種問題都推卸給別人和命運,卻從來沒想過自己是不是也存在不足。

想要平衡自由和孝順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難,安心在大城市打拼,定時給父母電話告知生活情況,常回家看看也是照顧。也可以回家發展,所謂自由不一定非得在哪裡,是金子總會發光。

總在抱怨生活,可又不願去做些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慢慢的就會發現生活被整理的很乾淨,那又有什麼可以焦慮的呢?

遠離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努力的行動派!

-03-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那麼焦慮,就是實力配不上野心,可是又往往裝作自己已經傾盡全力,一點努力只不過感動了自己,卻離想要的生活還很遠。

不論是葉子還是梔子,所謂焦慮實則是對自己無法達成目標的另一種憤怒,而這些歸根結底就是自己不努力造成的。

我不知道成功的人生需要必備多少因素,但我看見過一個人生開了掛的姑娘的生活模樣,著實讓人欽佩。

阿雪是我的學姐,第一次考研失敗後她就去北京一家外企工作,但她始終記得自己的目標,她就是要考研。

除了工作,她把所有時間都留給了考研準備,白天工作晚上學習,常常都是第二天頂著黑眼圈上班。

我曾經問她難道不害怕付出這麼多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嗎?她說當時的自己從來不想這個問題,因為真的沒那麼一個閒空夫。

很多人也疑問為什麼既然志在考研,為什麼不直接在家裡復讀一年,邊工作邊學習多累。

她說父母在農村幹農活已經很不容易,大學畢業了不忍心再向家裡伸手要錢,而且對於父母而言找一份工作更踏實,不想為難父母,不想和父母爭執。

她覺得用行動說話比用嘴巴抱怨來得有意義,當她考上理想的院校時,贏得了父母的支持,也為自己實現了目標。

你說,那段時間她不苦嗎?顯然過得很艱難,但她從來沒有說一個累字,而是把手邊的事做到了極致。

焦慮是現代人的通病,但它往往都是自找的,你要真的好好努力,人生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會解決。

做一個行動派,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本身,用實力說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頭頂上全是晴朗的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