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科研……職業病?!


提到“科研職業病”,苦中作樂的科研實驗狗就有話可說了:

他們早起進行巴氏刷牙法,晚歸進行七步洗手法,日常看到數據就想分析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回家做飯鹽放多了抱怨家裡沒有電子天平,喝飲品一定是人群中最能把茶和奶蓋搖勻的(保密臉)。甚至有些科研辣媽們,在衝奶粉時都謹遵視線溫水液麵最凹處相平,並與相應刻度線重合。

最最最常見的,一定是科研工作者們無處不在的潔癖了。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每每裸露的皮膚觸碰不在自己熟悉微生物群體範圍內的任何地方,極速找尋酒精噴瓶的能力被迅速激活。搓開酒精時手心揮發著清涼感,此刻心中的安全感也油然而生。

宿舍常備殺菌洗手液。從實驗室回來的路上,猛然發現自己摘手套以後忘記洗手,細思極恐;洗衣服時恨不得倒入整瓶的威*士消毒液,甚至想殺滅暴露在實驗服外的所有微生物;身上常備酒精棉片,手機每天擦拭數十遍才安心。甚至有些科研狗自嘲“bacterium-actived”,滅菌戰士日常備戰,一旦被激活,迅速進行響應。

在梗背後,其實更多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種種心酸,關愛科研禿禿,從我做起。今天我們來好好聊聊科研職業病保養的那些事兒~

科研職業病:禿頭


首先,讓我們從“頭”說起。

如今這世道,有頭髮,甚至頭髮濃密已經加進許多女孩的擇偶標準中,同時,頭髮已經被列為許多科研工作者的第二張臉。作為禿頭高發人群,護髮心切的禿禿要時刻打響護髮保衛戰!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首先要明確脫髮原因:排除遺傳禿頂及病理性的脫髮,精神性脫髮在碩博大群體中佔比最大。由於精神壓力較大,情緒不良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頭髮一撮一撮地掉。這時候就要考慮是否是斑禿的先兆了。

斑禿:心理精神壓力是斑禿的誘發因素之一,頭皮局部神經因子與斑禿皮疹炎症相關。外界精神應激事件的激發,通過神經遞質機制,如5-羥色氨(5-HT)、P物質(SP)等,和神經內分泌機制如垂體-腎上腺軸的應激功能[1]等中介機制影響了頭皮毛囊的分子結構組成,誘發局部免疫反應,使毛囊周圍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導致毛囊生長期營養不良,提前進入退行期,從而引起脫髮即斑禿。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出現這種症狀說明身體正在發出警告信號,這時應注意自己是否承受著超負荷的壓力,調整好心態,運運動,排汗減壓,頭頂將春風吹又生出一片茂密的黑髮。

外用(謹遵醫囑):米諾地爾類藥物常用於雄性激素脫髮,可直接作用於毛囊,刺激毛髮生長,同時也能擴張頭皮血管,改善微循環。雖然此藥物為非處方藥,但應該謹遵醫囑使用相應濃度對症下藥。

市面上育發產品琳琅滿目不多介紹,但是要擦亮雙眼認準成分,不會看成分的禿頭怪不是優秀的科研狗~

論文憋不出的時候,放下伸向髮根的魔爪,用頭皮按摩器抓抓頭頂,既促進血液循環,文思也如尿崩呢!這裡推薦一款某寶9.9元5只包郵按摩爪促進血液循環,酸爽感誰用誰知道嘿嘿嘿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科研職業病:頸椎病


作為頸椎病又一高發群體,碩博們長期低頭做實驗,面對電腦,特別是跟手術的醫學生們,一低頭就是好幾個小時。若在日常生活中伴有頸部、肩部及枕部疼痛,頭頸部活動因疼痛而受限制,同時頸肌緊張, 有壓痛點, 頭顱活動受限[3]時,或許就判斷為頸型頸椎病。如果毫無徵兆出現突然的雙目眩暈,頭腦沉重,全身無力的症狀,要特別留意頸椎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是否出現頸椎前傾甚至反弓的情況。

保健:在站立和行走時,保持頸椎的前凸生理曲線,上半身保持正直,頭稍微靠後仰。伏案工作超過一小時可起身活動。將頭向後仰,做頸肩部肌肉的鍛鍊, 譬如寫寫“糞”字,可以從各個方向拉伸頸部肌群,從而鬆解軟組織,改善肌張力過高,有助於緩解、改善頸椎缺血狀態,但動作應輕柔。活動能使頸部肌肉得到適度的鬆弛以增加頸椎平衡穩定性和順應性[6]。但需要注意,如果有脊髓神經壓迫或椎體失穩造成的椎動脈壓迫,應避免進行此類鍛鍊,防止加重椎體失穩,加重症狀。

當然,還有許多的buff可以加持,以解決久坐、低頭的困擾。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除了在日常多活動頸椎,在每天的睡眠中,保護頸椎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在符合人體力學的前提下,仰臥位和側臥位時枕頭的高度不同, 仰臥位枕高低於側臥位[4,5]。因此選擇符合人體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和模擬力學原理的枕頭極其重要,有助於在睡覺時保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線

[2]。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科研職業病:失眠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佈的2011年《睡眠障礙研究計劃》(Sleep Disorders Research Plan)顯示,失眠障礙的患病率約為20%。且ICSD-3(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3版)指出,短暫性失眠的患病率約佔人口的30-35%。

毋庸置疑,這個比例在研究生群體中是更高的。長期失眠會使人精神不振, 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抑制大腦的創造思維,SCI重壓下的研究生們更是深受其害。

睡眠包括恢復精力和記憶的快速眼動睡眠和恢復體力的非快速眼動睡眠,每人每夜的睡眠以90-100分鐘為一個週期,每夜平均為5-6週期,時間約為7-9小時。 經研究表明,最適睡眠時間為23:00左右,此時人體中褪黑素分泌達到最高點,睡眠壓力也是最強的。而最適起床時間在7:00左右,此時人體的覺醒力量是最強。

失眠障礙指的是一週內至少有三個晚上——入睡困難和(或)難以維持睡眠或者有無法恢復精力的睡眠,引起不適,伴隨白天苦惱或影響社會生活。失眠障礙存在許多原因,包括神經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情感障礙性疾病)、軀體疾病、睡眠疾病和睡眠節律障礙、環境性變化等等。在碩博群體中,最常見的焦慮情緒容易引起入睡困難,而抑鬱情緒伴隨著早醒。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在進行自身情緒調節的基礎上,保證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極有助於保證自身的睡眠質量。如在睡前儘可能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由於電子屏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容易驅散睏意。

可能有人會說,喝酒能夠幫助睡眠。但其實這個方式在長期是不建議的。雖然酒精能夠幫助入睡。但飲酒過後深睡眠將會減少,同時夜間排尿增多,影響睡眠連續性。且飲用過量會促使人早醒,並且長期以往會產生睡眠酒精依賴。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的禿禿們在失眠時會強迫自己躺在床上,意在增加睡意。但建議的是,不困不上床,若一直躺著床上強迫自己睡覺但卻難以入睡,長期將會形成床=失眠的條件反射。


科研職業病:視力疲勞


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在電子屏幕前敲一整天代碼,看一整天文獻,碼一整天的論文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因此在日常緩解視力疲勞應當加快速度提上日程了。

通過採取EOG的方法來計算在不同作業條件下使用電子屏幕的眨眼頻率[7],研究表明,長時間的觀看電子屏幕會造成眨眼頻率減少[8], 而眨眼頻率的減小會引起其他的相關症狀, 嚴重時會導致暫時性失明。同時此研究調查發現在使用電子屏幕6個小時以上時, 75%的調查者眼睛開始出現不適的症狀,部分患者眨眼頻率低於正常次數需要就醫才可以緩解症狀。因此緩解視力疲勞最好的改善方法則為進行間斷休息,往遠處眺望,閉閉眼,並轉動眼球。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正常眨眼頻率[8]

如果為眼鏡一族,配戴度數較淺的眼鏡。眼睛有自動調節功能,看遠處時基本不用調節。而為了看清近距離的目標,當物體移動靠近到5米以內時,需要通過眼內肌肉——睫狀肌的收縮,使眼內晶狀體彎曲度增加,以增強眼屈光力,使近距離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視物對象越向眼前移動,眼睛使用的調節力度就越大。經常性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眼睛的調節度被高頻率使用,因而晶體、睫狀肌和懸韌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引起視疲勞,引發流淚、異物感等不適感[9]。

科研工作者如何遠離科研職業病

許多科研GG和MM習慣在日常佩戴隱形眼鏡。而研究發現現在普遍被使用的隱形眼鏡都是使用高分子材質所製造,且實驗顯示,所有的隱形眼鏡在電腦輻射照射下,都會漸漸地分解變質,使得原先材料的分子產生變異,這些分解後的小分子,有的會透過淋巴循環到達水晶體,和水晶體的修復組織結合,造成新的聚合物。

一般而言,少量的聚合物會從眼球內被排出到眼球表面,形成分泌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眼屎。量多的時候聚合物的大小會超過排出孔的大小,而眼球內的分泌物在晶體內堆積,漸漸可能將形成白內障[10]。因此是不建議帶著隱形眼睛長時間看電子屏幕的。

同時,姿勢和距離也是很重要。工作距離儘量保持在60cm以上,調整一個最適當的姿勢,使得視線能保護向下約30度,這樣的角度可以使頸部肌肉放鬆,並使眼球表面暴露於空氣中的面積減到最低。因為如果屏幕處於人眼的水平位置或高於人眼的位置,人的頭部就會不自覺地努力向後仰,以達到這一自然的視覺角度,這就會引起後腦肌肉發硬和背部疼痛[11]。

電腦屏幕的光度需要柔和且不刺眼,同時使用柔和環境的光源。如果沒有具體的專業要求,這裡推薦大家儘可能使用VA面板的電腦屏幕,對比於IPS以及TN屏幕來說,VA電腦屏幕稍不累眼,但做好日常的眼部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專家表示,“越是好的眼藥水,越接近於眼淚的天然成分。能讓眼睛感覺清涼激爽的,往往含有刺激性成分,事實上對眼睛是有傷害的。”作為專業的科研工作者對網紅眼藥水(如Fx眼藥水)應保持理性,偶爾使用確實可以緩解疲勞,但切勿長期依賴。如果眼睛疲勞的症狀十分嚴重,無法改善時必須就醫,配合使用人工淚滴或者是睫狀肌鬆弛劑來改善眼睛疲勞的症狀。


科研不易,且行且珍惜


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一線奮戰的同時,得到了CNS、EE,也切記不能丟了健康的身體。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別為了SCI革了自己的命。

最後,請給予身邊的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寬容,也希望媽媽們減少對科研乖乖們做飯撒鹽時 “帕金森手”的怨念(委屈臉)。

最後,祝大家2020年科研順利,遠離科研職業病。


參考文獻:

[1]Zhang X,Yu M,Yu W,et al.Development of alopecia areata is associatedwith higher central and peripheral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tone in theskin graft induced C3H/HeJ mouse model[J].J InvestDermatol,2009,129(25):1527-1538.

[2]邢勇麗.頸椎枕產品設計及評價[J].紡織科技進展,2014(03):25-29+96.

[3]賈連順.頸椎病的診斷學基礎[J].脊柱外科雜誌,2004(03):187-189.

[4]賀石生, 郜玉軍, 侯鐵勝, 等.成人臥位狀態下枕高的測量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8, 29 (6) :709-710.

[5]賀石生, 郜玉軍, 李明, 等.自然站立位與臥位枕高相關參數的測量研究[J].脊柱外科雜誌, 2008, 6 (6) :360-362.

[6]曾曉燕.頸椎病的自我療養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 2010, 3 (6) :23.

[7]Heuer H. Hollendiek G, Kruger H, et al. Die Ruhelange der Au-genund ihr Einflu B auf Beobachtungsabstandundvisuelle Ermu-dungbeiBildschrmarbeit[J].Psycholoie.1989.36 (4) :538-566

[8]景豆,何書前,石春.面向電子屏的視力疲勞度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4):244-247.

[9] 林輝.看電腦眼鏡度數應淺些[J].中國眼鏡科技雜誌,2005(11):96.

[10] 別戴隱形眼鏡玩電腦[J].中國眼鏡科技雜誌,2004(11):48.

[11]楊帆.電腦視力綜合症的預防[J].山東農機化,2002(04):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