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政情|山東首家“公募基金”啥來頭?科技轉化“燒錢”有了新保障

山東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戶哪裡?告訴你答案前,先和你一塊回顧一則去年的新聞。

還記得嗎?去年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症新藥——GV971獲批,全球17年後又有治療相關疾病的新藥上市。面對這個刷屏的消息,山東科研工作者的心情很複雜,既為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高興,也夾雜著不少遺憾。

GV97山東開花省外結果

GV971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效果,最早由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及他領銜的團隊原創性地提出、發現並證實,並對其開展了系統的成藥性研究工作。

但是和2019年被刷屏的熱鬧場景不同,在新藥研發之初,管華詩團隊處在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這種能夠造福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的新藥只能被賣到了美國。據管華詩院士介紹,“後來,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又從美國公司買回了在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澳門的經銷權,實施權。”

“當時的專家就說,你為什麼賣給美國,你為什麼不在中國來開發”。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接受採訪說:“企業前期投入的這種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個藥當時還沒有成熟到,叫你看到就要成的那個程度。”

管華詩院士坦言,雖然中間繞了一段彎路,但如果沒有後來上海綠谷製藥集團和上海藥研所參與投資開發,也就不會有這全球第十四個海洋創新藥。但現實情況就是,GV971已經成為上海製藥行業的明星產品了。

齊魯政情|山東首家“公募基金”啥來頭?科技轉化“燒錢”有了新保障

政府主導設立50億基金

與GV971一樣,由管華詩院士親自主導的海洋抗腫瘤藥物BG136,當時也處在尷尬的境地。這一靶向治療結腸癌藥物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進入臨床試驗並最終上市的海洋藥物。但在這個階段它投資的強度要接近1000萬。這個時候高校院所不具備這個能力。而讓企業突然拿出這麼多錢來,很多企業感覺這個階段還是比較早期。

目前BG136已經做完成藥性評價,正處於申請臨床批件階段。而這個階段需要的研究經費從百萬級突然激增到千萬級。對於一個研究機構來說,這顯然是負擔不起的。在山東,藥物研發在這個階段,政策性資金較少,申請渠道少。即便申請到,金額也不大。“上海早就向BG136項目伸出了橄欖枝,10倍於現在的報酬挖這個團隊。”

院士成果“山東開花省外香”這一問題一度嚴重困擾著山東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科研經費不足,資金“卡脖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山東作為經濟大省,如何將科技成果轉換為生產力,又如何保障科研過程中的經費充足?解決這些問題刻不容緩。

在2019年關於這一主題的《問政山東》節目直播現場,山東省科技廳廳長表示,對於省內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因資金問題被挖走一事非常著急。同時表態:“我們第一支基金,50個億的基金,就是針對海洋藥物。”隨後,青島設立五十億元的基金,支持管華詩院士提出建立的“中國藍色藥庫”項目。2019年7月,備受關注的管華詩團隊研發的新藥“BG136”項目順利落地山東。

“興華基金”啥來頭?

科研早期階段的投入如此燒錢,只靠財政支持還不夠。若想讓科技創新結出果實,“支持、保障”這條水渠裡,“金融”活水不可少。

但是“融資難”一直是制約山東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科技創新發展的突出難題。之前有數據統計:“註冊地在山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僅佔全國的2.8%,相當於浙江的1/4、江蘇的2/3;管理基金規模僅佔全國的1.4%,相當於浙江的1/5、江蘇的1/3。境內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數只相當於江蘇的1/2、廣東的1/3。”

如今,山東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開了個好頭。

今年3月,我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落地紮根。

齊魯政情|山東首家“公募基金”啥來頭?科技轉化“燒錢”有了新保障

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今年獲批的第三家公募基金公司,也是今年成立的首家個人系公募。證監會批覆文件顯示,證監會於3月4日正式核准設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批覆張磊任興華基金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王海濱任督察長。張磊、王海濱應自核準之日起30日內辭去在其他經營性機構所兼任的職務。資料顯示,大股東張磊曾擔任天弘基金的副總經理,2012年10月加盟天弘基金,2013年5月被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2016年離職。在此之前,張磊曾任清華興業投資管理公司證券分析師、嘉實基金基金直銷經理、泰信基金北京理財中心經理、華夏基金機構理財部總經理等職務。

“公募基金”,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證券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的嚴格監管下,有著信息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公募基金可以向大眾公開發售,區別於只能向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高淨值人群發售的私募基金。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自1998年萌芽破土至今,已然走過20多年。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個人投資者有效賬戶數超過6億,公募基金顯然已是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據悉,興華基金創始團隊最早於2016年8月以“蘇華基金”的名字遞交設立申請,2017年2月20日獲證監會正式受理,歷時三年多後才以“興華基金”的名稱正式拿到批文。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的經營範圍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等。該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批覆是青島乃至全省金融業的重要突破性成果。

期待“青島方案”服務全省

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落戶,與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關係密切。

近年來,青島國際院士港迅速形成百名國際院士集聚效應,取得了快速的成長。目前已接待36名海內外院士親臨園區參觀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壽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簽訂合作協議,5名院士項目正在重點推進中。

隨著院士港從無到有迅速成長,院士港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掣肘開始顯現,找“錢”迫在眉睫。作為監管最嚴格、運作最透明的資產管理機構——公募基金對一個地區的資產管理業人才聚集、資管生態建設意義重大。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磊說,公司落戶後,將發起設立多隻公募基金產品,並藉助青島國際院士港形成的國際院士、創新團隊的智慧,提升投資管理的科學性和投資業績的可持續性,服務山東實體經濟新舊動能轉換。

齊魯政情|山東首家“公募基金”啥來頭?科技轉化“燒錢”有了新保障

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落戶,對山東來說算是“雙喜臨門”。不僅填補山東公募基金業空白,完善了金融業發展業態,還為青島國際院士港的科研“燒錢”上了保險

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青島在擁有眾多高校人才和國際院士港資源的前提下,引來資本,實現資本與人才的互動,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省內開花省內香。

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科技引領至關重要。青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青島方案”和“青島智慧”如何為全省所用?此外,如何更加創新性的、高效的繼續做好科技轉化的工作?不僅把本省科技成果留下來,還要把外省科技之花引進來,是仍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梁開文 實習生 林令輝 策劃 孫秀嶺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