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新學期 | 上過的課要“開倒車”嗎?如何讓“掉隊”的孩子跟上來?

除了小學一、二、三年級和幼兒園外,

其他年級的開學日程已進入倒計時。

“‘空中課堂’學過的內容,老師還上不上?”“沒有搞懂的知識點如何消化?”“線上學習效果差異較大,老師如何平衡線下課堂上課進度?”“如何讓‘掉隊’的孩子跟上來?”

新學期重啟,線上線下如何銜接,“神獸”歸籠課該咋上?

一項小調查顯示,有學生希望“老師能把居家網課上沒有搞懂的知識點重新講一遍”;而有學生希望老師能抓進度、提難度;教師們普遍認為大部分學生居家學習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部分老師特別擔心開學後會兩級分化嚴重。

圖片

確實,十個手指各有長短。一部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線上學習激發了自主學習潛能,進度超過“空中課堂”;另一部分學生,相對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大部隊”進度,存在“掉隊”的可能性。

同時,孩子們長時間的居家線上學習,在學習方式、行為習慣上發生了一些改變。學習沒了老師的激勵與監管,又沒了同學之間的比較與督促,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參與性;過度依賴熒屏,有的學生還趁機沉迷網絡遊戲,難以自拔……

摸底排查、調整狀態、查漏補缺……滬上多所中小學校長均表示,由於線上教學已接近兩個月,老師對線上教學的內容從頭重講“開倒車”並不現實,很難再重來。但學校會在學生回校後,對學生居家學習的效果進行摸底,對前面的內容查漏補缺,與新知識教學一起循序漸進。

銜接始於當下,而不是開學之後。學校具體會怎麼做?學生又該做哪些開學準備?聽聽校長們怎麼說?

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

六年級是適應期、七年級是活躍期、八年級是負重期、九年級是衝刺期,初中每個年級學生都各有特點。長時間的在線學習,各年級都有一些孩子抓住了學習新的機會,而有一些孩子則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現象。

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指出,“迴歸校園”進入倒計時階段,線下復課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兩手準備。同時,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石。還要通過更緊密的家校合作,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家長要“不放任、不冒進”,做到位,但也不要越位。

學生:銜接不到位,開學一定累!

1、開學前的這段時間,一邊通過“空中課堂”學習新知識,一邊也要總結和梳理此前學習的內容。瞭解記錄掌握不牢靠知識點。如何能在倒計時的網課輔導階段解決的,要儘快解決;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解決的,抓緊開學後要找老師做答疑解惑集中解決。

2、可以對自己近兩個月來線上學習的成果做一個自我評估,做到心中有數。

3、開學後,一定要注意提高學習落實度。筆記、作業、訂正等課堂學習的常態要求要落實。還要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不放棄沒有搞懂的內容,積極主動彌補欠缺部分。還可以重複利用線上資源,通過回看線上教學視頻,自主複習、反覆練習等辦法進行查漏補缺。

好習慣是好學業的基礎,為“迴歸”做準備,還要從習慣上下功夫。這些調整,現在就要開始啦!銜接不到位,開學一定累!

1、作息調整。按照在校時間,調整起床、入睡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調整“時差”是迎接復學的必要生理準備。可以從現在開始,就把鬧鐘定到正常上學的時間並按時起床,晚上相應地提早睡覺,逐步適應開學後的作息制度,避免復學後臨時“倒時差”而產生的不良反應。

2、心態調整。放下心裡包袱,讓自己對開學充滿期待。在返校復學後,可能會發現有些同學利用線上教學的這段時間彎道超車了,這難免會給造成壓力。但學習本就是一件你追我趕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優勢階段,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把注意力集中在挖掘自身優勢、自我突破上面顯然更有價值。

3、逐漸擺脫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這是矛盾較為突出的一點,具體操作起來也有點難。學生暫時還要依託電腦、手機上網課,但要慢慢調整使用時間。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可以通過家庭協議來事先約定,避免與家長產生衝突;開學後,老師也要減少教學中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4、逐漸恢復在校學習節奏。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孩子在線學習效果好。對時間的安排以及對作業、訂正等任務的完成效率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快速回歸在校學習的節奏狀態,就要培養好“時間管理”和“任務管理”的好習慣。

老師:摸清“底數” “以學定教”

1、要對學生情況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

老師根據學生的上課狀態、作業表現、學習反饋等學習情況,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到心中有底。摸清了底細後,要對全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學生線上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個性化問題。鼓勵學生通過文字、表格、圖形、思維導圖等形式,找出個人線上學習的失誤,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2、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把握好度:

一方面要有過度,從線上轉到線下,要溫故而知新,新舊結合,教學進度不能太猛、太快;

另一方面也要有梯度,不能盲目趕進度、加難度,雖然教學時間緊張,但也要一點點爬坡。

提高針對性:

對於學生普遍掌握較好的知識點,可將學習新課與簡要回顧講解結合的方式進行;

對於學生掌握參差不齊的知識點,可採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幫學生們補齊短板;

對部分學習困難、居家期間獨立性自覺性較弱而導致掌握知識較差的學生,可採取特別的輔導補課,幫助他們儘快趕上。

總之,共性問題集中突破,個性問題個別解決,還可以發揮同學教同學——同伴互助的積極作用。

開學後,體育課怎麼上?

長時間居家學習,學生活動空間有限,有很多學生運動不足,體能下降。原本學校體育課中強度較高、有密切接觸或肢體衝撞的體育項目暫時並不適合開展。而遊戲類的體育活動,是校園重啟之後體育課的首選。如慢跑、羽毛球、跳繩等活動,都將在開學之後慢慢開展。

上海市靜安區永和小學校長陸明

就小學階段而言,線上教學學習效果不一致,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普遍存在。

如何讓可能“掉隊”的孩子跟上來?上海市靜安區永和小學校長陸明認為,首先要精準識別造成學生可能“掉隊”的不同原因,進而因症施策,從學習習慣、教學與輔導、評價跟進、家校合作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

為啥“掉隊”?——“不消化”

造成“掉隊”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基礎比較弱,沒能及時消化理解“在線教學”的講授內容。對於這種情況,老師可以通過多個手段來了解。

以數學學科為例,首先從計算、幾何知識、解決問題、概念理解等方面,將各個方面知識內容進行細化,然後對學生進行診斷性練習,通過練習瞭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知識掌握的短板,從而進行有效輔導,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趕上隊伍。

對於知識掌握不足的,可以進行針對性補習;

對於知識系統的問題,可以找準突破口,有的放矢;

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利用課後的輔導時間,進行個別性的輔導。

為啥“掉隊”?——“壞習慣”

另外一部分可能“掉隊”的學生,是因為學習習慣和態度不佳造成的。

特別是由於“在線教學”是在家中進行,少了學校的紀律管理,少了教室的學習氛圍,少了老師方方面面的“嘮叨”,規範的學習習慣就只能靠他們的自覺。

恢復正常教學後,學生學習習慣的重塑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學校原先制定的各年級《學習習慣細化表》,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觀察和幫助,根據細則在“傾聽、能說、勤練、善思”加以重塑和強化,培養學生專注、堅持的品質,從知識和習慣兩個方面同時著手,從而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圖片

圖片

迴歸校園 體驗學校學習的快樂

迴歸校園後,最重要的是要讓那些可能“掉隊”的孩子,重拾信心,提升學習興趣,體驗學校學習的樂趣。

恢復正常教學後,面對學校全日制學習的壓力,由於一個漫長的假期和在家學習的狀態,可能“掉隊”的孩子可能會產生種種不適,作為老師要及時瞭解和發現學生情緒和焦慮問題,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對症下藥,儘快引導學生專注課堂學習,回到正常學習中來。

每個可能“掉隊”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問題,因此,老師與家長也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對症下藥,因人施教。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發揮各自的特長,互補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對他們的幫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從而使他們得到有效的轉化。

積極評價,鼓勵為先

老師對可能“掉隊”的孩子要進行適時鼓勵評價。衡量他們的進步,要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

課堂上教師要當著全班同學,尋找時機多對他們的課堂表現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增加自信心;

作業批改時,多用一些富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強的語言評價他們,激勵他們按時、獨立完成作業;

每次練習要面批、分析,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點出下一步奮鬥的目標等。

教師適時的正面評價,會給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無形力量,能促進他們儘快的轉化,擺脫後進的處境。

高低結合,參與學習

讓可能“掉隊”的孩子積極參與到“高結構設計,低結構實施”的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提升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

課前

首先,備課要想到他們,要備他們的轉化情況,要明確他們理解教材的難點是什麼,他們容易出現的錯誤是什麼?

課中

其次,上課要想到讓他們共同參與,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鋪設階梯,降低難度,分解難點,照顧他們。介紹新知識時儘可能聯繫舊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滾動拓展,以舊帶新,這樣既便於學生複習回憶舊知識,彌補他們的知識斷層又有利於學習新知識。課堂提問中,教師可以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他們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裡無人問津,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課後

最後,佈置作業時,要想到可能“掉隊”的孩子,要讓他們“吃小灶”,只需做基礎題。批改作業時,要想到他們,優先批改,當面批改,不僅要在錯誤處打上記號,還要幫助後進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此外,佈置作業因人而異把習題系統分類,採取難易梯度螺旋上升,讓他們從中受益,在初嘗成功的喜悅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