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蘇菲的世界》。為了避免劇透,此處寫文只作為一個引子,希望能夠燃起大家對閱讀這本書的興趣。此文是我讀書之後的一些感想,自然比不上大家之作,如果有哲學方面的前輩能夠看到此文,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大家)

一、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於挪威,曾擔任高中哲學教師數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賈德談人生》,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執著於人生本質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設立挪威環境與發展獎項——“蘇菲獎”。

《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喬斯坦·賈德

在《蘇菲的世界》一書中,喬斯坦·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他的作品動人心絃,啟發讀者對於個人生命、於歷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討。

總體來說,雖是在敘述歐洲的哲學史,但文中大篇幅是以一位哲學老師和一位小女孩的對話的形式來展開論述,所以並不會枯燥乏味,這一點大家不用擔心。


二、書籍的官方簡評

一本風靡世界的哲學入門書

二十世紀百部經典名著之一

中小學生推薦必讀圖書

獲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國圖書大獎

(本書在我心目中是最接地氣的哲學書籍之一)


《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啟蒙之於人,如陽光之於泥土

三、《蘇菲的世界》

故事從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開始的,才14歲的她,在學校剛剛開始學習宗教,這些來信由一位神秘的導師寄出,世界像謎團一般在蘇菲的世界緩緩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收到了兩封奇怪的陌生人來信,信上問了兩個問題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是蘇菲從沒有思考過的,蘇菲感到迷惑“我為什麼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蘇菲還收到一封來自於席德的爸爸給席德的信,並且讓蘇菲把信轉給席德

蘇菲從未認識過席德,為什麼席德的爸爸要讓蘇菲把信轉交給蘇菲?

席德是誰?席德的爸爸是誰?

寄信的神秘導師又是誰?

神秘老師會和蘇菲見面嗎?

他們倆之間會如何談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哲學大家呢?

在歐洲這幅哲學畫卷中,蘇菲將有怎樣的收穫呢?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蘇菲”,在這場和神秘導師的對話之中,我們能夠觸摸到哲學朦朧的面紗,雖是面紗,但也足夠有啟發之意。


四、我的感受

說來慚愧,這是一本應在中小學生年紀的時候閱讀的一本哲學入門書,但因為年少的時候對哲學的印象就是“假大空”,所以這本書也就留在了書架上受蒙灰之苦。後來發現應該是我受苦,而不是它。

等到現在這個稍微成熟一點的年紀再來讀這本書的時候,竟有渾身起雞皮疙瘩之感。

我敢確定,當你讀完這本書時,我們會對整個西方世界的哲學史有著更清晰的認識,你能遇見那些有名的哲學名家,包括但不僅限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耶穌、笛卡爾、洛克、休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達爾文等等。


《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哲學——哲理之學,不僅僅是倫理。


能夠扛得住幾千年文明變遷的哲學家,必然有他們的可取之處,莫不要把他們想成在天上的神仙般可望而不可即。

西方哲學從希臘的雅典走到羅馬時期,再到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直到人類今天。

這些熟悉的哲學家開創並且豐富了哲學史,我們小時候讀他們的作品也許覺得深奧,可是作者卻說,哲學家和小孩子是相通的,哲學家是長不大的孩子。

小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而哲學家也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

我們班主任在我們大一入學的時候對我們說,希望我們能夠永葆好奇之心,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塔勒布在《黑天鵝》一書中也談到我們總是過於關注那些已經存在的知識,而生活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累積結果,這些重大事件是我們從沒有遇見過的,充滿未知。對待未知的最好辦法,也許是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尋找預防之道。請注意,是預防不是預測,準確預測太難了。

如果沒有好奇心,我們可能會被未來的不確定事件壓垮。


《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好奇心是窺探世界的法寶


保持一顆好奇心是人類求生本能的基礎,而求生的本能又反過來讓我們為了更好的生存,刺激我們的好奇心。比如說人類偶然發現的鑽木取火能夠讓人們吃上熟食,免於細菌的困擾,而人類遠不止於滿足熟食,火還能幹什麼呢?於是用火冶煉青銅的技藝得以產生,推動人類繼續發展。

成年之後的我們,面對著來自周圍的乃至世界的壓力,我們的好奇心逐漸被生活掩埋,一個對生活失去好奇心的人,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只要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天,只要你想繼續活下去,你就必須要學習。而好奇心就是推動我們去學習的內驅動力。

哲學家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之心的人。

我們真正瞭解這個世界嗎?


《蘇菲的世界》——其實你對哲學是否有些誤解

世界從何而來


作者說“世界是魔術師從禮帽裡面拉出來的小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而哲學家就是順著兔子的毛皮往上爬的人,想要一探究竟的人”

我們也許並不瞭解這個世界,也沒有思考過“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歷史書只能概括那些人類史上重要的事件,一些哲學家的光輝思想被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之中。很多哲學家都為回答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古代的理想主義者還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經驗主義者。

可是是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哲學和科學的關係是什麼?自然派哲學家其實是科學得以產生的先驅。文藝復興時期創造的新科學辦法,是在對古代哲學‘以人為中心’的復興中產生的。有了新科學辦法——實證法,才進一步推動了現代科學的發展。

可是現在很多人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

唐太宗有語,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哲學是人類思考世界的開始,希望我們都能讀一點哲學史,這樣的話也許我們看問題的方式,表達的東西會更加有邏輯有力量,能夠做到言之有物亦能言之有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