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丨鮮豐水果馮得心:門店不代表落後,鮮豐不考慮賣菜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費市場,但一直“池大魚小”,至今沒有一家水果連鎖上市公司出現。鮮豐水果可能是最先解鎖這一成就的企業:根據浙江證監局近期披露的信息,鮮豐已於近期完成由中信證券進行的第一期A股上市輔導工作,正式啟動上市流程。

總部位於杭州的鮮豐成立已久,創始人韓樹人早在1997年便開始沿街推三輪車賣水果。2004年,韓樹人在杭州和睦農貿市場開出160㎡大小的第一家門店,並取名群豐大果園。兩年後第三家店開業,由於當時“群豐”商標已經被註冊,同時註冊了“鮮豐水果”。

韓樹人的花名是“火龍果”,寓意在任何惡劣環境,都能快速生長。而對於鮮豐來說,2008年成立物流配送中心以後,便駛入發展快軌道。門店數從2008年的13家,迅速攀升到至今的1850家,擁有鮮豐水果、阿K果園子、水果碼頭、鮮果碼頭、楊果鋪等五個水果品牌。

即便2020以疫情開局,但鮮豐今年仍然計劃開出800家新店。在接受36氪採訪時,鮮豐副總裁馮得心向36氪表示,今年計劃進入的10個城市將以大中型省會城市為主,同時會以向三四線城市以及區縣下沉。馮得心強調,鮮豐同時也在搭建自有商場、小程序、直播、微信群和第三方外賣平臺等全渠道。

但生鮮市場畢竟太過殘酷。論規模,鮮豐水果跟百果園還有不小差距,後者門店數已達4500家,除此之外,也要面對來自前置倉、社區團購、超市到家等生鮮電商新模式的蠶食,且其中不乏燒錢補貼高舉高打搶佔市場。但馮得心認為,有競爭很正常,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線下不代表價格一定高,門店也不代表落後。恰恰相反,未來水果行業的全渠道競爭中,門店仍是絕對的中心。

為此,鮮豐水果還在不斷迭代“門店”這個產品,並於 2020 年 4 月29日推出全新VI的七代門店。作為七代店的樣板店——杭州鳳起路店,過去半個多月的改造也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從4月10日開始試營業,日均銷售額高達2萬,為未翻新前的3.5倍。

接下來的新店將全部採用七代店設計,同時逐步改造現有加盟店。品牌slogan也升級為“鮮豐水果鮮又甜,不鮮不甜不要錢”。

36氪專訪丨鮮豐水果馮得心:門店不代表落後,鮮豐不考慮賣菜

七代店樣板店“鳳起路店”店內圖,受訪者提供

馮得心告訴36氪,本次品牌升級之後,門店一是可以更好為他們的產品做信任背書,同時通過專業供應鏈,以及數字化手段提升門店營運效率。

鮮豐門店連鎖發展有兩個重要節點:先是在2013年,推出單店合夥人制度,店長可以獲得分紅權,積極性被極大調動;此後到2015年,加盟制度落地,全國佈局提速。而在這背後,鮮豐是想借此打造成一家專注水果的數字平臺化企業。

水果是一個特殊的行業,SKU並不多,但供給受自然因素影響明顯,對上游供應鏈效率有極高要求。馮得心向36氪表示,水果供應鏈是全球背景,鮮豐目前國產、進口水果比例分別約為65%、35%,當冬季北半球進入水果枯竭期,進口水果就會大量進入,二者形成全球性互補。

非標是水果行業最大的痛點。水果大類分級標準不一,尤其是大產區,每年的標準可能也不一樣。鮮豐的“土辦法”是每年深入產地,根據實際結果情況,確定當年一二級果分級標準。

這是一個“苦活”,需要“吃住都在基地”。在鮮豐負責國產採購的李世崗曾回憶道,有時候一天十幾個種植基地嘗下來,嘴巴都吃麻木了,嘴角生水泡。

截至目前,鮮豐有200多位“泥腿子”買手常年駐紮全球300多個種植基地,並在全國搭建了18個倉儲物流中心。馮得心告訴36氪,鮮豐希望建立現代化全產業鏈模式,從兩個角度出發改造原有產業鏈,一是縮短產業鏈條,二是提高關鍵環節運營效率。

以下為36氪與馮得心的對話(經編輯):

談門店:今年計劃新開 800 家,瞄準下沉市場

36氪:七代店門店業務、產品層面包括哪些改造維度?

馮得心:門店主推櫃檯更大,動線更合理。商品櫥窗會增加65英寸電子屏,播放產地嚴選產品、分揀過程以及當季水果運輸過程的視頻介紹;未來在產品層面,計劃寫上甜度和建議食用時間等。水果不是工業品,沒有過期的標準概念,但是一定要樹立產品和服務標準,就像新slogan“鮮豐水果鮮又甜,不鮮不甜不要錢”。

36氪:加盟門店的改造成本誰來承擔?

馮得心:新店統一按照新品牌形象,老店會有一個改造升級的過程。

36氪:鮮豐的全渠道模式是什麼?門店和線上如何協同?

馮得心:鮮豐水果屬於到店+到家模式線上線下一體化,顧客網上下單,在門店提貨,門店為產品品質做信任背書。門店做好標準化服務,配合線上平臺活動開展。

36氪:鮮豐線上業務佔門店比重、客單價有多少?

馮得心:線上訂單佔門店比重26.7%,疫情期間客單價57元提升至85元,社區團購業務疫情期間增長2.3倍。

36氪:鮮豐接下來門店擴張計劃如何?新城市開拓的選擇標準?

馮得心:2020年一季度鮮豐已經新進入廈門、石家莊等城市,下個月計劃進入青島,今年目標新開拓約10個城市,以中大型省會城市為主,全國新增800家門店。在杭州等原有優勢區域在區縣裡面,也會做下沉式的密度佈局。

36氪專訪丨鮮豐水果馮得心:門店不代表落後,鮮豐不考慮賣菜

鮮豐水果門店規劃圖,受訪者供圖

36氪:鮮豐線上業務,有沒有往下沉市場覆蓋的計劃?

馮得心:水果產業下沉市場空間巨大,很多區縣地區都是鮮豐水果未來發展目標,並且主要是基於門店的下沉,在門店基礎上搭載線上服務,覆蓋社區周邊3~5km的配送範圍。

談水果生鮮電商:門店不代表落後

36氪:鮮豐線上訂單履約如何做

馮得心:到家配送很多是通過社區拼團來做,在微信小程序,門店顧客群,APP裡可以直接下單,在群裡下單以後,店員和第三方平臺直接配送。

36氪:會入駐第三方平臺嗎?配送團隊怎麼配置?

馮得心:美團和餓了麼都有上線。目前第三方配送多一些,但從效率角度來講,也在培育自己的配送能力,主要是門店店員,相當於電商前置倉,鮮豐門店密佈小區內部,相當於電商的前置倉,最快5分鐘就能送到周邊小區住戶手裡。

36氪:鮮豐的社區拼團業務邏輯是什麼?

馮得心:我們講“開好一家店,溫暖一座城”,拼團做的是業務增量,拼團需要成熟運營體系以及門店支撐,每個門店都是客戶服務點。實際上,不管前端銷售模式是什麼,核心還是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36氪:社區拼團是用以銷定產的方式優化供應鏈?

馮得心:不是以銷定產。拼團對我們來說鏈條很短,背後是門店運營算法邏輯,會根據門店單品主要銷售額和線上線下的配比,做單獨定製化品類管理和供貨。如果線上銷售很多,在備貨的時候會自動多備一些,背後是供應鏈、會員系統和銷售的協同。通過數據分析計算當季熱銷爆款,在不同門店進行動態配置。

36氪:拼團產品是總部後臺控制,還是門店店長做選擇?

馮得心:雙向進行。門店有一定自由選擇權,我們也會給他作戰計劃、採購計劃、營銷策略,背後算法支持他們。這樣做可以減少決策成本,提升溝通效率。以前需要前臺操作人員操心每個品怎麼弄。而未來從算法角度,越跑準確程度越高。

36氪:低毛利率的產品更適合社區拼團模式?

馮得心:不是毛利率低的產品。有一些水果量本身比較大,適合做拼團;再者是一些當季水果,消費者比較愛吃;第三,通過有效供應鏈拿到低成本產品;疊加在一起才會有拼團的選擇。

36氪:社區拼團業務這個短是指就近供應嗎?還是跟門店商品統一全國商品?

馮得心:鮮豐95%以上都已經實現直採。像一些臨時性補貨訂單都是快速地採。

談水果上游供應鏈:大類標準化仍很初級,會根據情況做全球互補

36氪:果品的分級市場環境成熟了嗎?

馮得心: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可能一個品牌,對應不同分級標準。第二,果品是自然農產品,非標化非常嚴重,一些大產區每一年標準也不相同。我們每年深入產地,看到實際結果情況,參照去年產地的標準,每年定一、二級果分級標準。

36氪:產地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大,會不會對下游門店價格產生更大影響?

馮得心:水果供應是全球背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費市場,接納的是全球水果供應。目前鮮豐國產水果大概佔到65%左右,進口約為35%。水果季節性波動很明顯,比如如果國內蘋果受到價格因素,海外的會更多進入中國,有一個全球互補的功能。

我們很難不受到大的行情影響,現在的體量沒辦法掌控行情,但是我們現在能掌握的果品品質和價格,基本都是最好的。再者,對我們門店產生很大的影響的話,會對競爭對手打擊更大。

36氪:水果消費偏偶發性,生鮮電商這些年增長很快,鮮豐的競爭優勢怎麼建立?

馮得心:鮮豐深耕水果供應鏈20多年,整個公司,一方面有自己的體系,以加盟模式為主;另一方面也逐步給大客戶去做鮮食水果供應鏈配送,比如海底撈、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都有供貨。

36氪:中間流通和配送的話全部由鮮豐負責?

馮得心:有兩種模式,一是倉庫交割,送貨到區域倉、總倉裡面。第二種,跟平臺合作銷售,從我們的倉庫直接發到C端客戶手中。

36氪:生鮮電商在社區競爭激烈,鮮豐怎麼看待跟這些差異化業態的競爭?

馮得心:競爭是很正常的事情,消費者有多層次需求,每個業態、商業模式,服務的顧客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拼團會關注是否實惠,但是到我們店裡,也有3.99元的蘋果,2.99元的香蕉。線下不代表價格一定高,拼團不代表品質一定不好,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36氪:所以水果連鎖核心還是要有門店的?

馮得心:對,門店不代表落後。未來門店一定要升級,原來可能覺得社區拼團來了,門店就不需要了。門店確實需要自我數字化跟服務升級,這也是我們品牌升級背後的涵義,通過專業供應鏈,以及數字化分析手段提升門店營運效率。

36氪:生鮮電商整體補貼力度較大,這種補貼是否會對對鮮豐客流產生較大影響?

馮得心:燒錢模式可以獲得一定客流量,但是我們是從長期角度來看一門生意,因為鮮豐做門店和供應鏈比較長,心態也比較長期,關注長期顧客滿意度,以及持續穩定供應產品。至於其他補貼模式有效與否,市場會給出答案。

36氪:鮮豐5%的損耗由哪些節點構成?

馮得心:

從採購裝車,到產地分選,再到門店銷售完成,基本可以控制3到5個點的損耗。做到低損耗,第一是產地嚴選比較嚴格把控。第二,運輸效率高。目前在上海、杭州、合肥、武漢自建智慧冷鏈物流中心,大幅降低儲存產生的水果中間損耗。最後是門店營運效率提升。鮮豐門店庫存週轉率平均下來控制在1.9天以內。

36氪:鮮豐在中心倉全國佈局情況如何?

馮得心:全國18個倉儲物流中心,未來會建一些自有冷鏈物流中心。主要是為了高效打通產業鏈環節,統籌到我們倉裡面。我們特別希望建立現代化產業鏈模式,改造原有產業鏈模式有兩個最核心的邏輯,一個是縮短產業鏈條,二是增加關鍵環節運營效率。

36氪:百果園已經開始賣菜,鮮豐接下來會考慮賣菜嗎?對於非水果的生鮮產品,是否有一些開發計劃?

馮得心:暫不考慮。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費市場,每年有2萬億的市場容量,存量和增量市場足夠我們做,我們反而更加專注,垂直細分領域依然可以產生很大價值,其他的領域應該交給更加專業的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