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於是,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家裡窮的孩子容易懂事容易成才,容易到我們都有種錯覺,窮就一定懂事。可事實真是這樣子的嗎?

貧窮不是成才懂事的必要條件,選擇什麼才是。

家庭貧窮,是選擇抗爭奮起改變命運,還是選擇認命墮落,是孩子必須做出的選擇。是重視掙錢還是重視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對家庭命運的選擇。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例如首先要生存下來,有些人光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哪還有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上,這是常人的思維。

所以很多家庭裡,父母忙於掙錢,根本就無暇陪伴和指導孩子,有的孩子早早輟學,甚至走上邪路。

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但也有的選擇了奮起,改變命運,走上“寒門貴子”這條路。

物以稀為貴,其實寒門出貴子也是一種稀缺的存在,也是另一種選擇。

只不過他更勵志,更暖心更令人欽佩而已,因為他往往要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最終走向成功。

大家還記得一個叫王心儀的女孩嗎?家裡很窮,全家靠母親工地打工,在這樣的條件下,考上了北大。她寫了一篇文章叫《感謝貧窮》,字裡行間記錄了她的成長曆程,生活中母親是如何引導幫助她,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她在文中寫道: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是的,正是這種和貧窮鬥爭的樂趣,貧窮激起的鬥志,讓她越挫越勇,成就了她。

這就是物質財富貧乏對人正反兩面的作用,運用的好化腐朽為神奇,而大部分卻是被他吞噬淹沒,屈服,人窮志短嘛。

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和貧窮相對應的是富有,物質的富有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是一柄雙刃劍,他既可以給我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也可以墮落我們的學習動力和意志,“自古紈絝少偉男”,這和“書非借而不能讀”是一樣的邏輯道理,就像曾國藩大富大貴之後,仍不斷通過家書的形式,督促子女效仿寒士,不忘耕作,努力學習讀書。

壓力成了動力,身在溝壑,仍不失仰望星空的力量。

農民們都知道,播下種子後一定要重重地踩一下,因為土松,苗反而長不好,長不出,破土之前遇到壓實的土壤,才能長得茁壯。這也許就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挫折教育,這樣教育的孩子,都有一個堅強的意志,很少會有想不開的。

豪門媳婦郭晶晶,雖然家裡很有錢,但依然重視孩子的勞動,帶著孩子插秧,讓女兒洗車,就是用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培養孩子的善良和正念。

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孩子在家上網課,出現很多平凡家庭的孩子“一擲千金”的新聞,大人掙錢都極不容易,可孩子也不管不顧,近日就有一個12歲的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長大,上網課期間一個月把爺爺一輩子攢的錢給花完,還有個讓奶奶眨眨眼,編謊話說是學校讓註冊學號,花光老人的錢,被奶奶斥責為養了個白眼狼。

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董卿在開學第一課曾這樣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可如今現實已經破了紀錄,敵不過他敗家一個月。

12歲孩子1個月花掉爺爺一輩子的錢:孩子敗家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把精力都用到掙錢方面了,忽視了孩子的正念教育,很多孩子明知道上網打遊戲是錯的,但還是想千方百計去做,甚至一個月花掉大人攢一輩子的錢,表面上是遊戲誤人,孩子經不住誘惑,可是深層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正確的引導,陪伴和管教,這種由於孩子失教而造成的敗家,才是對家長最狠的教育。

在這裡沒有絲毫為遊戲公司找託辭的意思,時代在發展還會出現新的事物,孩子也要成長,最終進入社會。

聰明媽媽都會教孩子這點:教會孩子善良,教育孩子明斷是非對錯,自己管好自己的自律精神,不管什麼樣的條件,克服困難摒棄誘惑,選擇積極向上的道路,警惕人性弱點的誘惑,才能讓孩子在正確的路上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