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越沒有耐心學習?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

為什麼越長大越沒有耐心學習?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想知道更多關於教育的小知識記得關注我!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什麼事情也不做,還能很好地生活。然而,生活不會讓我們這樣,我們必須努力去學習,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的考驗。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請看一看我給您的分析。

一、為什麼越是長大,越發現自己沒有多少心情去學習,什麼都不想做,就想好好的睡覺,還能有飯吃、有衣穿。

這是人的一種天性。我們剛剛生下來,就是吃了玩,玩累了就睡,睡夠了就吃……什麼都不用去做,什麼都不用去擔責。即使我們長大了,也仍然有這樣的一種感受和體驗留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在這種天性當中,埋藏著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深刻認識,如果我們太費心費力地去學習、去勞作,我們的內心就會疲乏,身心都會出問題。我們的身體在自然而然地去保護自己身體不受太多的傷害。

為什麼越長大越沒有耐心學習?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


這是人最好的養生辦法。《道德經》裡告訴我們“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這部經典裡告訴我們養生的訣竅就是少看一點,少聽一點,少想一點,關閉自己動亂不已的內心,讓心安定下來,一輩子都不用勤奮;我們看這個看得多,聽那樣聽得多,想這想那,耗盡心思,這輩子就沒有救了。懂得養生訣竅的人就是要“懶”一點,才能真正讓自己的身體得到長養。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直覺,就是對生活利弊的一種判斷。操勞一生的方式方法,似乎是對我們身體無益的,我們想讓自己懶惰下來,調整自己的身體,向最好的方向發展。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真正學習到養生的方法,不能讓自己的身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為什麼越長大越沒有耐心學習?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

二、真正的學習會讓人著迷,沒有學會之前要好好去尋找。

真正的學習是學習對我們整個身心都有無限好處的學問。真正的學問是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覺得有用,學了馬上就能用在我們身體上,對我們的身體有無限益處。可是我們從小到大,並沒有真正鑽透這個學問的老師教導我們,所以我們很多人都只想著偷懶而已,讓自己啥都不做。

真正的學問講究的是讓自己時刻都用最少的精力做最大的事情,這是一種身心精力的最合理使用。在《尚書》當中就告訴我們訣竅“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的內心處在很危險的情緒攀附當中,真正的道心卻是如此微小,要做到內在的精氣神專一純粹,必須要牢牢地抓住內心一處。我們人的內心時刻處於動搖狀態當中,我們自己卻很難去覺察到,根本就沒有抓住它,所以我們要把注意力從外面的花花世界收向自己的內心一處。

做到注意力收向我們的內心,就做到了塞其兌,閉其門,門就是我們房間的一個最大的通道,在我們身體上就是心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告訴我們不符合內心安定的事物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也不要去動,這就是兌,就是房間的窗口。

真正的學問時時刻刻都在圍繞我們的內心一念去運轉。心念處於正道之時,行動是對我們的身心有益的;心念處於歪門邪道時,行動對我們的身心是有大害的。這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樣讓我們身心受益的學問是每一個人內心的訴求,都希望能得到,但因為種種後天養成的習慣,讓我們過於注重享樂,任性而為,反而失去了對內心的真正追求。

真正的學問是如此博大精深,掌握其中心法,就能讓我們在人生的生命之中不斷地接受生活的考驗,同時不斷地錘鍊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專精純粹如一。如果您懂得了如此學問,而且進行實際的體驗感受,就不會覺得學習沒有動力,而是會時刻都發現這是學習的機會,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感覺。

為什麼越長大越沒有耐心學習?該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學習

三、找到真正的學問方向,就要立志用心學習

如果我們找到真正的學問,就一定要好好把它練習好,立下志向去好好學習,自己受益後,就要讓更多人受益。“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最大的學問之道,就是讓我們的內心光明顯現出來,進而讓自己身邊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都走到最好的方向。

立志,實際就是練心的一個過程。不斷遇到各種誘惑,挫折時,能否在內心一處站立一個士兵,將錯誤的念頭一刀斬掉。站立一個志向,內心就能向著惟精惟一的方向前進。志向堅定,在順境中不因個人得意而忘形,也不會因為處於逆境中自暴自棄。志向堅定,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一樣的態度視之,不斷精進提升自我。

我們每一個人在前進的過程中,需要把志向立起來,而且一定要立大志向,讓身邊的人、更多的人都跟著我們受益,都跟著我們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提升。當我們志向堅定、目標深遠的時候,我們在遇到誘惑和挫折的時候,心頭上的士兵才會果斷地出刀將各種邪念斬斷。

志向的本身還是一種責任,為更多人去謀最大福利的責任。

當內心有如此責任的時候,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地提升自己,不斷地去探索求學,不斷地讓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益處。當我們自己受益時,再把這些方法清晰、準確地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更多的人們,讓大家都向著至善的方向前進。

結束語

我們之所以不想學習,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自己的學習方向,沒有看到自己的生命責任,沒有體會到學問之精美奧妙,不清楚如何真正地學習,不清楚所學對我們的身心利弊。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真正對我們身心有益的學問,在心中立下志向、承擔更大的責任,讓更多的人跟隨我們受益。

或許,您還很年輕,也或許您已經年老體衰,但是我們追求真理的內心卻一直未變,請收起我們貪圖享受的心情,踏實地去追求真正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