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有些孩子過於內向,還有交流障礙,面對熟人不張嘴也不愛叫人,安靜沉默,雖然在某些行業領域,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更多情況下,不善表達的人其實伴有的是缺陷,他們不容易讓人接近,缺乏交流,將來有可能影響孩子們的社會性發展。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在一次記者和李玫瑾教授的對話中,記者問到現在很多孩子不愛表達的問題。

記者:不是親人帶大的孩子,跟人不是那麼親,也不是那麼愛說、愛表達。為什麼只有親人帶大的孩子才那麼愛說、愛表達呢?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李玫瑾:在人出生的前三年,在人最無助的前三年,需要別人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還需要經常看到“人臉”,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不斷地愛的嘮叨。

聽得多才會說得多,孩子從小就機靈會說話,善於言談表達,這恰恰證明父母在孩子1歲半到3歲的階段裡,身邊有父母愛的“嘮叨”,被愛意包裹,才會讓孩子早早地懂得如何和其他交流溝通;而不會表達的孩子,往往就是缺少這種“嘮叨”。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不善表達的孩子長大會有心理問題嗎?

一般來說,不善表達的孩子會有一些心理問題,具體會有很多不同表現,比如內向、沉默、怯懦、自卑等等,也可能會誕生兩種性格,就是俗稱的“在好友父母面前一個樣、在別人眼裡另一個樣”。

而想接近卻不能接近,一旦再伴隨其他缺陷,這種焦慮情緒有可能讓孩子更加敏感沉默,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心理扭曲。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怎樣才能讓孩子善於表達?

在孩子1歲半到3歲的階段中,父母時常要在孩子耳邊溫柔叮嚀“嘮叨”,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愛的陪伴與呵護,在這種細膩的、潤物細無聲的溫柔中,孩子會逐漸形成對語言的表達方法。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而至親長輩的“嘮叨”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生活充滿愛的孩子,他們會愛說、想說,自然不會為語言表達發愁,就比如許多國外家庭,父母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時常表達愛的嘮叨,這才讓許多國外孩子更懂得“說“。

寄語:

很多家長以為,滿足了小孩子的物質需求就可以了,但還是不夠的。父母要在孩子幼年時期,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就算孩子聽不懂也不要忽略,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讓他們感受到“人聲“,才能更好的為將來打下基礎。

李玫瑾:孩子初生前3年,家長要做這件事,否則對孩子未來有影響

今日話題:你在孩子3歲前“嘮叨”過嗎?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分享經歷。

我是一個高級育兒師,會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小知識和我的生活經驗,如果你看到我的文章獲取到了一些育兒小知識,就請關注我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