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瘋狂搶佔太空軌道 42000顆成為滿天星

雖然太空遼闊“無邊”,但並不能無限度地容納衛星,尤其是在距離地球36000公里遠的地球同步軌道上。由於該軌道的唯一性,“同步衛星的‘定點’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引發了國家之間以及一國的不同部門之間的競爭。”

馬斯克瘋狂搶佔太空軌道 42000顆成為滿天星

星鏈(Starlink)是SpaceX公司創始人兼CEO馬斯克最早於2015年提出的一項長期的衛星互聯網計劃,目前,此項計劃正在一步步落實中。馬斯克想的是, SpaceX公司將用成千上萬顆衛星來取代地面上的傳統通信設施,從而為那些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穩定的寬帶互聯網服務,並且也可向城市地區提供價格優惠的衛星寬帶服務。

如今,SpaceX已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衛星運營商,在軌衛星數量已超400顆。事實上,除了SpaceX外,在不久前宣告破產的OneWeb公司,則是全球僅次於SpaceX的低軌衛星運營商。其他公司雖有類似的星座計劃,但至今都還沒開始在軌道上進行批量化部署。

馬斯克瘋狂搶佔太空軌道 42000顆成為滿天星

更早之前還有上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推出的“銥星計劃”,在那個年代,全球通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移動通訊覆蓋率越來越高,客戶體驗、便利程度、通訊價格等越來越體現出優勢,銥星計劃只能以高昂的價格、笨重的設備、差評的體驗來滿足地球上微小人群的功能需求。但是就是這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市場、投入錯誤的產品”的失敗項目,為現在星聯網的發展投下了一枚重要的種子。

相比過氣的“銥星計劃”,現在的星聯網計劃,已具備了實操價值。首先,星聯網的功能需求很明確:由於地面地表的複雜特點和各國各地區經濟能力,使得地面接通互聯網服務具備一定的技術、資金門檻,需要建立基站、鋪設管網、運維服務等,對於經濟欠發達、地貌特徵複雜和人煙稀少的地區來說,難上加難,星聯網則可以不受這個限制,只要有一臺終端設備,就可以在全球每一個角落以某種速度接入互聯網,享受信息服務。

馬斯克瘋狂搶佔太空軌道 42000顆成為滿天星

總而言之,在今天5G即將商用的年代,人們可以通過5G網絡解決目前可以想到的幾乎一切大容量數據傳輸問題,實現人與人的高速互聯、人與物的高速互聯、物與物的高速互聯,在這種場景下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音像視頻數據、固定和移動數據連接、單個消費者大寬帶使用量、智能系統數據傳輸、物聯繫統數據傳輸等。

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