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書法有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魅力。


《贈懷素草書歌》(節選)

李白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行。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恍恍如聞魔雷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書法藝術,作為東方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是專屬於東方文明的奇葩。他古老,古老得猶如遠古的圖騰;它新奇,至今依然在每個書家的筆下日新月異;它寫實,具象得如化石上的古老生物;它抽象,抽象得如符號中的符號。


在很多人看來,書法高深莫測,覺得是內行人的事,其實,書法是全中國人的事,你可以不寫書法,但要會欣賞書法。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真草隸篆行,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是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諸多書法大家,用其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的書法經典之作,呈現中國文化精深的同時,也將書法凝結成中國符號之一。


顏真卿是大器晚成的書法家,其“顏體”的初步形成是在“安史之亂”期間,此時他大約50歲,而楷書真正的成熟,幾乎已近60歲,因此顏真卿的書法可分為3個時期;50歲前早期,50歲之後至65歲前為中期,65 歲後為晚期。(節選《中國書法鑑賞》)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唐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從中可以看到他加強用腕力,中鋒用筆,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雁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而筆畫之間採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結體上則方正端莊,穩健厚重;在布白上以行密取氣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格,變法出新意,以雄渾創造了顏體。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唐 懷素《自敘帖》


懷素,字藏真,俗姓錢。十歲出家為僧,少時在經禪之瑕,就愛好書法,貧窮無紙墨,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由於住處觸目都是焦林,因此風趣地把住所稱為“綠天庵”。


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勤學精研,盤、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頭也很多,埋在了一起,名為“筆冢”。他性情疏放,銳意草書,卻無心修禪,更飲酒吃肉,交結名仕,與李白、顏真卿等都有交遊。以“狂草”名世,“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法度具備。”(節選《中國書法鑑賞》)


東方美學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重含蘊而不重直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韻而不重理性。這一切美學原則,在書法藝術上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現,所以幾千年來,中國書法藝術不但是文人墨客抒情寄興的最好方式,同時也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空前的歡迎,一直對國人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品德修養起著舉足輕重的積極作用。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書法鑑賞能力絕不僅僅是一種品評的能力,還應該成為一種文化素養,一種個人魅力,書法鑑賞,常常需要氣定神閒的情境下進行,心無雜念,戒驕戒躁,身心專注,細細品味,這時候,通過一個人對書法的品評和鑑賞往往能夠看到一個人的氣質和品位,甚至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品行、情趣和性格,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可以說,

書法鑑賞蘊含著很多哲理元素,也是在培養人的參悟能力和審美意識。

「愙齋書法」明源流,懂方法,書法其實沒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