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義渠可考證的歷史最早出現於殷商時期

如果說到戰國時代的歷史,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會立刻想到戰國七雄,戰國七雄這個概念出自《史記》,太史公和他的支持者們將最後實現統一的秦國和最後被攻滅的六國認定是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並稱戰國七雄。戰國時期的主要歷史也是圍繞著這七個國家產生的。

戰國七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軍事實力皆比較強大,被稱為萬乘之國,按照當時的兵團配置,一般來說一輛戰車要配備一百名左右的士兵和運輸後勤的民夫,所以萬乘之國能拿出的兵力大概在幾十萬不等,在當時中國總人口只有三千萬的背景下已經屬於巨大的規模了,因此名聲比較響亮。在七雄之外,戰國時代還有中山國、宋國、鄭國、義渠國等重要國家,雖然實力不如萬乘之國,但也是千乘之國,具備了一定的軍事力量,在戰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戰國初期的形勢圖

尤其是義渠國,是西部地區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以全民皆兵、舉國好戰而聞名,在春秋時期就試圖染指中原,在戰國時期又和秦國為了爭奪資源而發生多次戰爭,並且互有勝負,不落下風,其實力強大可見一斑。特別是義渠國生存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中原地區相比顯得十分惡劣,可是義渠人卻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適合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模式,成為當時雄踞一方的同源異族強國。可惜後來終究是被強大的秦所攻滅,其族人也融入了華夏民族,成為了華夏子孫的一部分。

商代就已存在的古老民族

義渠在商代甚至更早前就已經存在,不過當時還不能稱之為義渠國,只能稱之為義渠族。在商朝時期,其生存區域主要存在於今天的甘肅慶陽西南的寧縣附近,被中原國家和其他外族統稱為狄戎。在義渠族生活的區域附近,存在著大量的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追逐水草,以放牧為主要食物和經濟來源,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是隨著人口數量擴大,各部落之間為了搶奪資源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影視劇《羋月傳》讓更多人知道了義渠國

義渠族在遊牧民族之間幾百年的鬥爭中佔據了上風。據《西漢書·列傳·西羌傳》中記載:

"及平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驪戎,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當春秋時,間在中國,與諸夏盟會。"

這裡提到的是在數十個狄戎政權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實力比較強大的部落名稱,這些部落不僅在自己的領地內發展,還深入中原參加會盟,意圖在爭霸戰爭中分一杯羹。

時間來到了周朝,在由商到周的這段時間內,義渠族通過消滅其他部落逐漸站穩了腳跟,在春秋時期建立了義渠國。周朝此時剛剛設立不久,為了減少和商朝遺民、商朝諸侯、外族部落間發生衝突,主動提出分封他們為諸侯,不過義渠族沒有同意接受周朝的分封,所以在中原國家眼中,他們仍然屬於外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義渠國雖然沒有接受分封,卻是和周朝比較親近的政權。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甘肅寧縣義渠王雕像

為什麼義渠國沒有接受分封卻和周朝仍然親近呢?這要從周朝的分封制度談起。當初周朝設立分封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分封諸侯對領地進行自治,減少周朝的統治壓力,因此分封的諸侯都是周室宗親和滅商功臣。在這樣之後,才分封了有意歸順於周朝的其他勢力。對於其他勢力來說,得到分封能避免和周朝開戰,畢竟周朝的軍隊剛剛滅商,戰鬥力強悍,實戰經驗豐富,遠非一般軍隊能比。不過缺點就是以後自己要以臣子身份自居,並且向周朝納貢,一言以蔽之,就是犧牲權力和財富換取生存。

義渠國的地理位置本來和周朝臨近,面臨著周朝的軍事壓力,但是隨之周朝取代了商朝,逐漸將重心向中原地區移動,也就是黃河中下游區域,分走了大量軍事力量,義渠人立刻感受到壓力減輕了。在這個時候,義渠國決定不臣服於周室,保留權力和財富,進行一次政治賭博。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義渠國武士影視形象

此舉有可能引來周天子的憤怒,率領其他諸侯討伐義渠,為其帶來滅亡之災。不過義渠國國君認為,周朝初定,還有很多潛在隱患,像他這樣拒絕分封的政權也不止一家,周天子不會輕易大動干戈。即使引發了他的雷霆之怒,大兵壓境,只要自己備上厚禮,親自向周天子道歉求饒,態度誠懇,表示臣服,也會換來天子的原諒。有了這一層有進有退可以緩衝的戰略空間,才是義渠國拒絕分封的根本原因。

親近周朝後消滅其他部落

雖然拒絕了分封,但是義渠國仍然是一個和周朝親近的政權,尤其是在春秋初年,周朝的國力還處在巔峰,兩者度過了一段甜蜜期,互不侵犯,並且有著外交往來。在這段時間裡,義渠國充分接觸到了華夏文明,對農耕技術進行了學習,對周朝的禮儀制度也有所涉獵。華夏文明對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奠定了義渠國從遊牧文明轉向半遊牧半農耕文明的基礎。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周文王像

嚴格說起來,義渠國能發展壯大,其實是沾了周國的光。周國自從周文王以來,施行仁政,教化百姓,修建溝渠,大興農業,百姓生活富足,社會和諧;而且隨著百姓的財富提升,周國的軍事力量也水漲船高,成為西部地區的第一豪強。此時,義渠族和狄人作戰,不敵犬戎部落,只能暫時歸附於犬戎部落;而犬戎則是周國的最大對手,義渠協同犬戎共同進攻周國,卻因為軍事上的巨大差異多次鎩羽而歸。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因為在政治領域處於起步階段,所以很難組成真正的同盟,據《史記·七十列傳·匈奴列傳》中記載:

"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在目睹了周國的強大後,義渠族又選擇了脫離犬戎,親近周人,從此之後國力大幅增加,在西部地區眾多的遊牧部落中脫穎而出,消滅了大量其他部落,建立了義渠國,成為了此地的強者,在春秋初期,其國力甚至強於剛接受分封的秦國。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周朝政治中心從鎬京轉移到洛陽,給了義渠國發展空間

為什麼在義渠國親近周朝後會產生如此大的變化呢?這是因為華夏文明在當時遠遠領先於其他文明,代表了當下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優秀的政治制度。對於遊牧部落來說,雖然短期內沒有生存的問題,但是缺乏長期的規劃。遊牧民族的生產方式決定了其無法獲得並積累戰略性物資,其族民將絕大多數的精力放在了獲取食物上,沒有其他的精力去處理諸如政治、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問題;同時語言和文字極其不先進,無法將民族在生活中積累的智慧完整地傳達給後人,缺乏歷史積累,因此很難發展。

而義渠國在和周人的接觸中,發現周人雖然個體的戰鬥力不如義渠人驍勇,但是整體的作戰能力卻遠勝於義渠軍,從而意識到周朝的強大並不來自於個體,而是依靠國家的總綜合實力,因此產生了學習之心。正巧此時周宣王決定對西部的狄戎採取安撫政策,給了義渠國一個機會,於是義渠國積極地向周國靠攏,意圖學習先進的華夏文明。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存留到最後的遊牧民族都轉入了農耕社會

此時周天子也開始將國家重心東移,讓出了鎬京地區,義渠國憑藉和周朝的良好關係順理成章地獲得了這片地區的使用權,和周朝遺留在此地的百姓混居並融合,不斷學習周朝遺民的農業生產技術,學習華夏文明,在生活風俗上逐步與華夏族同化,發展成為區別於其它羌戎的義渠族,為義渠國的發展壯大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舉國尚武並鼓勵百姓作戰

除了和周朝親近外,義渠族能在該地區長盛不衰,戰勝其他民族的原因還在於其舉國尚武,提倡全民皆兵,並且以政策引導鼓勵百姓參加戰爭。這一點和秦國商鞅變法設立的軍功制度有異曲同工之妙,皆是以巨大的獎勵來提高百姓參戰的積極性。在春秋時代,雖然戰爭眾多,但是戰爭的參與主體卻是貴族,貴族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發動了戰爭,其帶領的士兵多是貴族武士。諸侯間的戰爭也是以爭霸戰爭為主,點到即止,和後來戰國時期的滅國戰爭有著本質區別。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春秋時期的戰爭參與者是貴族群體

這個時候百姓在幹什麼呢?百姓只需要做好生產工作就行了,按照國家制定的稅收政策繳納款,為戰爭做物資準備。而義渠國卻另闢蹊徑,國君鼓勵百姓參戰,只要是青壯年男子,甚至中老年男子,只要願意,就可以上陣殺敵。同時還規定如果士兵在戰爭中成功擊殺敵人,可以獲得封賞;如果通過戰爭劫掠到財寶或者物資,士兵有權享有,不必上繳國庫;對陣亡士兵也給予家屬撫卹。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義渠士兵十分願意參加戰爭,並且戰鬥力極其強大。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火葬和當時中原地區的喪葬方式有巨大區別

除了這些作戰方面的政策,義渠人在生活方面的政策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據《墨子·節葬(下)》中記載:

"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

雖然義渠人並沒有將死者隨便拋棄在荒郊野外,還是有一定的儀式的,但是比起華夏文明中的喪葬禮儀,仍然顯得十分簡陋。

除了輕喪葬外,義渠人還十分重視生育,頒佈了一些刺激生育的政策,比如說血緣至親十二世之後可以通婚,弟弟可以娶嫂子為妻等。這些政策和當時的中原禮儀相悖,和喪葬政策一樣,這些政策的施行其實都是在鼓勵百姓積極參加戰鬥。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義渠人很早就意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

筆者認為,這些政策的提出,都是為了鼓勵百姓積極參加戰爭,比如喪葬方式,義渠人的喪葬方式其實就是有史以來記錄最早的火葬,並且融進了宗教色彩,雖然被墨子認為不符合道義,但是卻可以減輕戰後族人失去親人的悲痛,並且讓人可以不再畏懼死亡,因此才能在作戰中格外應用。

雖然周禮將周朝提倡的婚喪嫁娶以及生育方式作為天下正道,將外族部落違背周禮的行為稱為失禮,但其背後隱藏的真相是,所有政權都會通過一系列政策來對人口進行調控。我們知道,義渠人好戰,提倡全民皆兵,大量的戰爭必定會導致男性青壯年銳減,所以急需補充人口。可是婦女生育,從理論上說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各佔百分之五十,而只有男丁才能補充部隊數量,所以義渠國才會鼓勵一些在中原國家視為"違揹人倫"的生育方式,來提高族人的生育率,這樣獲得男丁的數量也會更大。這就是這些中原各國難以理解的政策卻在義渠施行多年的重要原因。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百里奚堅持要消滅西戎部落

結語

不難看出,歷史悠久,作戰勇武的義渠人所建立的政權是當時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對整個西部地區的形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事實上,在秦國的崛起之路上,義渠國扮演了一個強大對手的角色,令秦國十分頭痛,尤其在秦國建國初期,根本無力和義渠國抗衡。雖然後期秦國實力逐漸增大,可以和義渠互相攻伐,但是最終仍然是通過其他手段攻滅了義渠,而並非在戰爭中取勝。

早期秦人的祖先因為給周王室馴養戰馬有功而被分封到秦地,於是帶領自己的族人來到這裡繁衍發展,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不過秦政權初期人丁不旺,國力積弱,軍事力量嚴重不足,經受不起風吹雨打。這個時候義渠國通過和周人的學習,國力大增,不再畏懼曾經的苦主犬戎部落,儼然是這片地區的最強部落。因為親近周室這層關係,所以義渠國對新建立的秦國比較友善,同時也隔絕開了秦地和其他部落的主要活動區域,間接起到了保護作用。

義渠國,戰國時期一個被忽視的強大國家

宣太后為義渠國國君生育兩子

到了戰國初年,隨著周天子漸漸失去了在諸侯之中的影響力,晉國、楚國等國家先後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周王室的反抗,義渠國也趁機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不顧忌周天子的感受,並且首當其衝和逐漸壯大的秦國產生了軍事衝突。此時的秦國實力和建國初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有了巨大的提升,不過仍然不是中原傳統強國的對手,被魏國牢牢壓制在函谷關內,因此很長一段時間秦國的主要對手是西方的義渠國。

義渠國也因此成為檢驗秦國真正實力的驗金石,由於義渠人英勇善戰,使得秦國頭疼不已,不過在百里奚等謀士的幫助下,秦國挖走了義渠國的重要謀臣由余,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義渠國的內部信息,終於一舉扭轉戰局。即使這樣,義渠國也並沒有被戰爭完全消滅,最終義渠國國君死於秦國宣太后的懷柔政策中,從而宣告了義渠國的徹底滅亡,秦國也從此安定後方,走上了強國之路。

參考文獻

1《西漢書·列傳·西羌傳》

2《史記·七十列傳·匈奴列傳》

3《墨子·節葬(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