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用糧票市場有多火熱!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中國取消糧票後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全國通用糧票市場有多火熱!


中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政府、機關等單位。

從年代上說,1966年的糧票價值最高,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為大多數省市都在這一年發行了第一套糧票,也就是俗稱的“開門票”。一套黑龍江地區1966年的開門票,在2000年前後價值在兩三萬元左右,而現在幾十萬元都難以買到,再比如,內蒙古地區的1966年開門票,幾年內價格上漲了十倍;被藏友們稱為“票王”的1966版全國糧票設計於三年困難時期,由於是未發行票,存世皆為票樣,未有實票流出,存世量極其稀少。中國收藏家協會票證委員會委員張君豐在文章中指出,10年前這套糧票的價格為5000元,現在的價格在30萬元左右,全國僅有30套左右。

圖上這幾張糧票是屬於國家在1966年所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全國通用糧票是指不論你走到什麼地方,都可以用此糧票購買糧食用品,其中還包括食油(只有全國糧票才可以在異地買食油)。若要出差或探親,一定要用地方糧票換上一定數量的全國糧票才能出門。1966年版的糧票,樣本鮮見。關於該年版票的誕生,普遍的觀點是因為1965年版糧票背面使用說明中第四條“本票不準買賣、塗改無效、遺失不補。”的第一個頓號標錯了,為了維護國票的形象,糧食部於1967年10月13日發出(67)糧農字第186號《關於發行1966年新版全國通用糧票的通知》,正式啟用了在修正1965年版錯誤的基礎上而增印的1966年版糧票,此次1966年全國通用糧票正式開啟了其市場生存之路。


全國通用糧票市場有多火熱!


1966年版全套共4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

此組 1966年全國通用糧票設計印製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因而不少集“糧”者不失時機地四處尋覓。因年代久遠,存世不多,是集藏界可遇不可求的糧票珍品。該1966年原裝全國通用糧票,又是在中國文革前期發行,投資價值是無限的,經過多年消耗,價值日益體現,再加上意義特殊,具有爆發的潛能。現在收藏糧票,其實是為國家收藏將來的“文物”,具有歷史意義。1966年全國糧票全新絕品已經非常少見,這也是其價格飛漲的重要原因。

糧票屬於“斷代”收藏品,現早已停止發行和流通。居民手裡的糧票大多在長期使用中被損耗了,而絕大部分的庫存糧票又被各級糧食部門所銷燬,因此目前糧票的存世量並不多。糧票收藏在國內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全國的“集糧”大軍發展十分迅猛。糧票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它蘊藏了許多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深厚內涵,容納了繪畫、地理、民俗、歷史、度量衡等各門類知識。


全國通用糧票市場有多火熱!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複製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


全國通用糧票市場有多火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