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南平:中央首提“六保”的深意在哪裡?

日前,針對抗擊疫情進展和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並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工作總體方針。會議同時指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復工復產達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以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支撐實體經濟,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首先,從保就業與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場主體三者之間的關係來看,疫情對經濟影響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服務業就業的快速萎縮,其中既有交通、旅遊、住宿、餐飲、會展、居民服務業等聚集性行業的典型行業特徵,同時也有全球供應鏈結構性斷裂和國內外總需求急劇下降影響的就業不足問題。

以中國目前的就業結構而言,龐大的服務業就業人口是受本次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因此,就疫情直接影響的相關性聚集性服務業而言,不僅其市場主體受傷害程度是最大的,同時也是目前就業形式最嚴峻的。進一步而言,由於目前服務業的平均收入水平在扣除住宿餐飲業後明顯高於普通製造業,行業就業的減少和就業收入的下降,既影響基本民生保障,同時也嚴重傷害了市場主體。而就服務業市場主體而言,其典型的結構性特徵是中小民營企業主導,輕資產並高度依靠經營性現金流進行週轉。這種特徵使得這些市場主體抗擊和抵禦總需求快速消失的能力普遍較差。

所以,保市場主體在本質上就是保就業,同時也是能夠解決保基本民生的問題的根本辦法。對此,我們必須看到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對於服務業的特殊重要性,要對問題有深度的認識和積極的作為,要抓住“六保”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採取積極主動的工作,儘快出臺保市場主體的實質性行動方案,以穩定就業和保障基本民生。

其次,從充分重視擴大內需戰略的極端重要性來看,疫情全球性擴散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國外需求突然消失,進而影響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中國作為全球三大價值鏈中心之一,外部需求的快速消失和供給的中斷,不僅影響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產出,同時部分產品的全球中間品配套缺失,也影響到中國外貿產業鏈的穩定並帶來就業不足的嚴重問題。

我們必須看到,雖然這些年中國的內需市場規模在逐步擴大,中國出口佔GDP比重也在逐漸下降。但是,僅從就業規模角度而言,目前中國從事外貿的直接就業人口就高達5000萬,同時外貿也是中國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在受全球疫情擴散影響,國際貿易急劇下滑的背景下,為了保中國全球產業鏈的完整性和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需要。在積極引導中國外貿企業轉型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必須在目前國內市場需求也受影響的情況下,主動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並將擴大內需戰略落實與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和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進行有機的關聯。

我們必須看到,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的外貿企業,作為國內市場主體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包括對維護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穩定的特殊作用。而這些外貿企業的市場主體的維護與保護,不僅在今天抗擊疫情過程中顯得十分重要,同時可能在未來,在全球因疫情而引發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中更能顯示出中國國際產業鏈完整性的獨特價值,而在當下國內外兩個市場總需求均呈現困難的情況下,主動通過宏觀政策積極作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有現實意義,更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最後,從具體的宏觀政策措施取向來看,很顯然,在疫情引發的非常態經濟環境下,積極財政政策效果優於貨幣政策的問題,並在排序上將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置先於靈活適度貨幣政策。而這個看似簡單的政策排序安排,實則蘊含著宏觀政策對“疫情經濟”的特殊性認識,包括對穩定經濟政策效果差異上的判斷。

疫情導致經濟出現的問題是非常規經濟問題,突出地表現為聚集性消費的突然全面消失與國內外產業鏈的部分斷裂。而在這種非常態經濟環境下,即使是再低的利率,再優惠的貸款條件都無法促進社會總需求的增加,進而會影響經濟的內向與外向良性循環。因此,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無論是增加公共支出購買商品與服務,以穩定就業崗位,還是以消費補貼、個人所得稅減免等方式刺激消費和擴大基本民生保障,進而達到維護市場主體和增強企業信心的目的,均是相較傳統貨幣政策更優的宏觀政策選擇。

世界各國目前均已經注意到財政積極作為的重要性,並相繼出臺了規模性刺激計劃。目前在全球中央財政健康度的橫向比較中,中國財政不僅有巨大的積極有為空間,同時,在對待疫情產生的非常態經濟環境中,財政政策的作用結果是直接針對社會總需求,其通過市場主體的循環將產生放大性的正向影響。因此,要儘快出臺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並進行快速精準實施,要充分認識到,在市場自身內生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加大公共財政對市場主體的維護力度是目前穩定經濟系統性政策中最關鍵的一環,且不能等到市場主體出現了永久性損傷後再採取行動。

雖然疫情對於全球經濟、貿易和全球價值鏈產生的全面性和綜合性的影響目前尚不能完全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破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產生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不能因循守舊地採取教科書式的解決問題辦法,必須將疫情引發的經濟社會問題置於就業、企業、產業的整體有機鏈接加以系統性戰略考慮,並在關鍵環節採取大膽快速務實的行動。而目前確實已經到了宏觀政策全面發力,積極進取有為的關鍵時刻!

欄目主編:王多

作者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基地/餘南平工作室首席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